高 丹,吕 伟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生学院,沈阳 110136)
自1999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快速增长,研究生教育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全国硕士生招生规模从1999年的7.23 万人增至2013年的53.9 万人,增长比例为645.5%。发展规模与保证质量的矛盾是一个客观存在而又不可回避的事实。研究生培养质量既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也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工作,是整个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核心是提高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领域,必须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招生质量对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只有提高生源质量,创新选拔机制、加强招生工作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招生正在由规模向质量转化。对地方高校来说,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生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研究生招生在凝炼专业方向、提高复试质量、择优调剂优秀生源、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等方面还需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研究生招生模式,实现研究生优质生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生源平均质量下滑,优质生源首选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迫使一些生源不理想的地方招生单位或专业降低选拔标准,势必影响后续的培养质量。
目前,招生单位的招生计划配置缺乏整体系统的梳理,多数学校未充分实现通过深入分析培养能力、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生源质量、就业及政策等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为招生计划分配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计划设置市场导向不足,很难保证招生规模和质量的协调发展[1]。
在全国研究生录取人数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有限的优质生源成为各高校竞相追逐的对象。对绝大多数地方院校来说,来自重点院校的生源不足,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不高;从复试过程来看,第一志愿上线率较低,调剂复试可选择的生源有限,因此复试淘汰率较低。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需要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和期待。但由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历史长于专业型人才,使社会对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认同度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生在认识上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一定程度的矮化,导致优秀生源报考积极性不高。
研究生招生时间长,环节多,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增多,招生工作过程也日趋复杂。如果没有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条件的改善,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规则和规范的操作方法,就难以及时掌握研究生招生过程的运行情况和招生趋势的变化,进而提高研究生招生动态质量管理和快速决策能力。
研究生招生质量是包含生源质量、选拔质量和管理质量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核心是人才选拔质量,生源质量是人才选拔质量提高的基础,管理质量是人才选拔质量提高的保障。
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是指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开始时,学生掌握的与未来研究方向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以及科研精神和学习态度满足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程度[2]。高质量的生源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目前整体衡量生源质量高低的标准一般用考生的受教育背景和考生来源来衡量,受教育背景主要指考生本科毕业院校以及学历层次;同时,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对生源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生选拔是研究生教育的起点和关键,是选拔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规格。现阶段,地方高校研究生的选拔过程主要包括初试和复试,初试部分包括国家统考、联考科目和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重在对考生认知因素的测评;复试部分包含外语听力、外语口语、专业笔试和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既包含对考生专业知识认知因素的进一步考察,也包括对考生道德水平等非认知因素的考察[3]。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研究生招生管理本质上是为考生服务,为导师服务,为招生院系服务,包含招生政策的制定(招生简章、录取政策、复试办法等)、过程的管理(招生宣传、命题工作、复试组织、录取、信息发布等)、调控反馈(招生质量的评估)机制的建立等过程。精确化、标准化、程序化、细致化是高质量研究生招生管理的内涵和发展方向。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沈航”)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99年,当年录取人数为7 人,到2013年发展到465 人,增长比例为6542.9%,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学校逐渐把关注的重点从量的增长转移到质的提高,学校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拓展考生来源,注重科学选拔,加强细节管理,较好地实现了研究生招生“质”与“量”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的高等院校,形成了以“数字化设计制作及虚拟现实技术、航空装备制造技术”为研究特色的“航空宇航”和以“航空信息化支撑平台与信息处理”为研究特色的“信息科学”两个学科群[4-6]。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招生计划向工学、工程相关学科专业倾斜,特别是向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倾斜。以2013年为例,学校共计招收硕士研究生465 人,其中工学类254 人,工程类135 人,占招生总人数的83.66%,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学校将结合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形势、上一年度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等影响因素,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逐步制定招生计划分配的量化指标,突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
沈航硕士研究生选拔过程中,加强了对考生创新知识、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四个维度构成的创新素质的深度考察。学校把复试作为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全面考核考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途径,近三年来不断加大复试权重,从30%提高到44%,强化了复试的地位和作用;适度扩大差额复试比例,多数学科复试比例为120%~130%,允许生源充足的学科扩大至150%;合理设置复试科目和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学科专业加强对考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通过笔试、面试、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考察考生的能力、潜力、兴趣和创新的欲望;在确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要求院系组织导师认真地进行研讨,赋予导师或者学术团队更多的招生权力,充分地尊重指导老师和教授群体的意见。
3.3.1 宣传的长期性
研究生招生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而选拔是建立在一定规模基础之上的,生源规模越大,选拔人才的余地越大。近几年,沈航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学校网站、研究生学院网站等媒体方式开展了广泛的招生宣传活动,进一步拓宽了生源渠道,改善了生源结构,提高了生源质量,扩大了宣传成效。学校每年印制招生简章,长期向校内外考生发放,实现了招生宣传工作的长期性。学校各个招生单位均设立专门教师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考生在报考、调剂复试、录取等各个阶段疑难问题均可得到及时解答。
(1)管理的规范性。规范的程序是提高研究生招生工作效率的保证。沈航出台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办法》,从招生机构及其职责、招生计划的编制、接受考生报名和报考资格审查、初试、复试、录取等各个方面对招生工作进行了规范管理。为加强命题保密管理,学校专门出台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保密工作规定》,使研究生招生的命题、考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复试过程中,按规定成立复试工作小组,科学设定考核办法,严格遵守考核流程,及时公布复试结果,做到内容的规范性、程序的规范性、评分的规范性和录取结果的规范性。
(2)信息的及时性。研究生招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研究生招生工作不断深入,考生和家长都渴望及时、有效地获取各类信息[7-8]。学校高度重视招生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对招生简章、复试办法、复试名单、复试成绩、录取名单等重要信息进行及时、充分、规范的公开。学校自行研制开发了网上预调剂系统,在国家系统开放前,实现了网上预调剂的功能,在有限的时间争取了更多优秀生源。沈航研究生学院网站开设了考生咨询专栏,及时回答考生在报考、考试、录取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
(References):
[1]骆轶姝,乐嘉锦.论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质量管理[J].纺织教育,2010(12):44-46.
[2]陈立文,陈书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94-97.
[3]孙晓敏,薛刚.国外研究生选拔方式对我国研究生复试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165-179.
[4]高丹.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平台[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12):122-123.
[5]高丹,裴玉华,吕伟.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发展战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8(4):24-25.
[6]高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特色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1-2.
[7]黄建国.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生招生问题探析[J].江苏高教,2013(2):77-79.
[8]施莉.研究生招生工作细节管理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