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美学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启示

2013-08-15 00:53谢立敏
关键词:生态旅游美学人类

谢立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自古以来,对于什么是“美”,人们众说纷纭。但是无论他们对“美”的界定有多么的不同,“美”所特有的和谐性却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同的,而“美”的这种特性同生态学系统性、整体性的基本观点相吻合,这使得生态美学得以成立,并对生态系统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一、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

生态美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外讨论热点的形势下,由我国美学家首次提出的,其基本内涵目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生态美学仅研究人与自然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1](P11),其根本内涵“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1](P11)。这一基本内涵包含着全新的时代内容,彰显了对人类永续发展、世代美好生存的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支持。

(二)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学科,是适应当今社会现实和发展而提出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思维方式的转变

生态美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摆脱传统“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向着“此在在世”的存在论方向演进和发展。

所谓主客二分,即是把人和世界截然两分,认为人是拥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主体,世界是等待人去感知、认识的客体,人想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征服大自然。特别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认识得更深刻,创造出许多前所未有的辉煌。但就在人们为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的时候,地震、海啸、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出现。这些灾难向我们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工业革命以来,给我们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想缓解人类面临的危机,恢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必须转变人类的思维方式。

与传统认识论思维方式不同,生态美学所倡导的存在论思维方式,强调此在“在世界中存在”。在世界之中,就是说此在像其他存在者那样属于存在整体,与世界浑然一体,不可分离,这就充分肯定了物种的平等性,反映出生命之间的和谐交融。这种具有崭新思维方式的存在论美学观,为传统美学理论带来了新的气象,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2.价值观念的转变

思维方式的转变,必将引起价值观念的转变。生态美学用存在论的思维方式代替了认识论思维方式,在价值观上有助于人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使以“和谐共生”为特征的生态整体主义成为当代最基本的价值观。

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念自古有之。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思想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已经进一步完善,蒸蒸日上的工业革命和蓬勃发展的生产力,更是赋予了它神奇的力量。在它的指导下,人类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自然界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为人类服务,从而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对此,恩格斯早就告诫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要小心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我们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只是整个生命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整体中,人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但不能对外界任意施加手段,人类“必须轻轻的走过这个世界,仅仅使用我们必须使用的东西,为我们的邻居和后代保持生态平衡”[2](P227)。这种新的价值观,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和调整对自然的态度,通过对自然的观照,缓解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重建人类美好的家园。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其“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正是生态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发展对其进行改造和充实,使之焕发全新的色彩,给人以理论上的指引,精神上的宽慰。

二、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严重破坏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面对无所不在的喧嚣和污染,人们越来越向往回归大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恢复,生态旅游因此而产生。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也就是说,生态旅游不是一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旅游活动,而是重视人与自然和谐一致,尊重整个生态系统有机联系的旅游类型,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生态旅游在显示其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依托于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自身有着一定的发展规律和适应能力。但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多关注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力度还有所欠缺,由此导致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少数地区乱砍、乱伐、乱建、破坏原始植被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盲目的开发不仅使景区景观遭到破坏,严重的将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甚至再也无法恢复。这种对生态环境的掠夺式开发,势必会影响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旺季游客数量庞大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再单纯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是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充实,这种愿望促使出游的人数不断增多。猛增的游客数量对景区的资源与环境施加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毫无节制的客流让游客无法领略身心的愉悦和放松,旅游设施的超负荷运作使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参差不齐的游客素质和不合理的规划使环境破坏已不可避免,生态旅游最终变成了“破坏生态”的旅游。这种做法是与生态旅游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无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庞大的游客数量、较差的生态意识和不当的旅游行为使我们国家的旅游发展出现这样一个现象: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与旅游活动如影相随。2012年“十一”期间,长城的清洁工每天大概要弯腰六千次。在一些驰名的风景区,各种垃圾在人群中四处散落着。这些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需要花费巨资去清除,有的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使污染范围越来越广,对环境破坏程度越来越深。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逐渐失去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与美好,也使人们的精神无法安然地栖息。

三、生态美学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启示

为了使我国生态旅游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类在从大自然中获取必须的知识和利益的同时,永久地保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平衡。

(一)生态美学从整体性视野帮助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生态美学的观点来看,生态危机根源于在人类中心主义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破坏和掠夺。如果不丢弃原有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人与自然之间就很难和解。生态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营养。它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看到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孤立存在,任何一方的过度发展都可能给对方造成严重伤害。这种整体性的视角,以一种崭新的理论纬度,重新审视人类在整个大自然中的权利与义务,与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可以纠正生态旅游建设和发展中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偏差。

(二)生态美学对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开发是以地区的生态资源容量及生态适宜性为基本依据,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但是有些地方政府急于发挥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不顾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盲目地将生态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种错误的定位干扰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导向性,如果不加以纠正,最终将会把生态旅游引向非正常发展的边缘,更会给以后的规划和开发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时,必须坚持生态美学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关怀所有的生物,敬畏与呵护整个生态系统,既要使生态旅游项目满足人类的审美情趣和需要,也要强调开发和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学会在尊敬自然的前提下达到我们的目的。

(三)生态美学倡导人文精神的复归

旅游是一项大众参与的活动,也是人们释放心灵、自我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公众自觉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在生态旅游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今社会,颓废、压抑、畸形的精神生态导致人们不能够正视周围的事物,使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丧失了起码的人文关怀。

生态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真、善、美重新灌注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恢复人们完整、健全的精神生态,修复被扭曲、断裂的自然,还原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样态,从根本上扭转生态危机,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这种人性的复归和人文精神的张扬会使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宗旨的生态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会使人类在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中体会心灵的自由超脱,实现人类社会的完整统一。

总之,生态美学是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一种独特回应。它以生存论的思维方式重新确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地位和责任,使人与自然走向和谐发展之路,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1]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5).

[2]大卫·雷·格理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美学人类
盘中的意式美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外婆的美学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纯白美学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