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杰梅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英国文学其历史渊源很深,经历了漫长时期的、复杂的演变和发展。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文学受其本身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力量侵蚀,受历史的、政治的影响,受文化的熏陶。英国文学受其自身的内部规律影响着,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等诸多不同历史各个阶段。二战以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趋势是从写实逐渐到实验和多元化的走向。美国文学在从19世纪末期开始分离于英国文学,不再是“英国文学其中的一个分支”。到了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成长成熟,真正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独立的民族文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同其他国家交往越来越频繁,大量需要跨文化交际人才,因此,英语文学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英美文学源远流长,为了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开展英语文学教学研究,对于培养高品质的英语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性,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精美性,可以作为学生习得英语最丰富的语言材料;文学语言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亲切自然通俗,便于学生吸收,而通过讲解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极佳的语言学习环境,英语语言的发展和各时期许多名著渊源很深,比如,乔雯的故事、还有莎士比亚的剧本、狄更斯的小说等英语文学作品。对于学习英语的专业学生,需要丰富的英美文学作品积累,否则,说得再流利的英语、再正确的语法、再标准的语调也会因缺乏文学素养及智慧幽默而无味。在英美文学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具有各个时代特性,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的材料,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讲解鉴析外文作品,在课堂上可以将上述文学材料向学生输入渗透,为学生展现丰富的英语文学作品,使学生有效地了解英语文学常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在感受和学习英美文学作品中,不再乏味地背单词、句型,而是沉浸在感受着文学语言环境中,亲身感受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语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力和感受力。体验英美文学的原汁原味和经典魅力,培养一定的英文思维是每个学习英语学生崇尚的境界。由于英文思维是英语得以流畅表达思想的前提,对于缺少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全部或部分习惯于英文思考是较难的,必须通过不懈地坚持英语文学教学,以促进这一目标实现,英语文学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目的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学习语言就是要能讲解这种文化。而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渗透输入英美国家的不同文化,是学生掌握英语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英语世界,领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学是体现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精髓,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蕴含着一个民族经济、政治,还有社会风俗等诸多文化,要学习掌握一种外语,既要有它的可用性,又要有它的陶冶性,即反映学生对文学及文化的修养及敏感。外语专业学生不仅要求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能力,在涉外交际频繁的今天,更需要了解掌握英美国家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以避免对文学产生冲突和误解,使英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对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对其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也是瓶颈,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想方法是让学生亲身感受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因而达到能运用文化知识背景,轻松地与欧洲人交流的境地。为此,在英语文学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形式,采用网络、光盘、文学作品鉴赏,或聘请外教,为学生提供有效语言文化环境和文化材料,提供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如传统文化、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等背景知识的机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明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有道德标准、社会礼仪及社会习俗方面的差异。具体地体现在遵循既定的语言社会学的定律,就是弄清楚什么人对什么人说,为了什么说的,什么时候说的,说的是什么问题。为了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社会风俗去判断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语言行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错用和文化冲突现象发生。通过英语文学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的语言和文学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英语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通过英语文学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受教学生的个人的综合素质与修养,经过教师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讲解鉴析,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对英美文学的鉴赏力,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文学教学中,通过教和学,学生可以感受到丰富的英美历史背景,及其文化发展的历程。比如,在英国著名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可以浏览到在英国中世纪时期所发生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背景图,重新感受封建社会阶段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过渡的历史真实写照,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莎士比亚大师从心底里强烈地散发出人文主义高尚的思想光芒,还可以感受到大师大胆、超群的写作艺术;从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中,使学生学到小说的一种叙事方式,就是极其简单明了轻快,还体会到作者那种率真而大胆、个人主义至上的美国文化精神,亲自认识到美国民主的精神实质……在英美文学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发展历史及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充分了解各国人民心中所期盼的和心中的愿望等方方面面。因此,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得到重塑,使学生的文化修养及道德修养极大地提高。教师通过英语文学教学,不但教学生技能,还要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学会做人,是根本,教学首先是要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英语文学教学过程中,讲解和渗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完善学生的整体人格,从而可以用较高的文学修养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侵袭和不良的影响。外国学者艾伦和史蒂文同时认为欣赏文学名著是很有补益的,其理由如下:可以开阔你的视野,让你的头脑豁然开朗;可以帮你不断成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你了解生活、瞭望世界,并且对自身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因此,在英语文学教学中,最大量地渗透西方文化,讲解展示鉴赏英语文学作品,特别是对西方的文学作品以及伦理经典方面的了解,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技能得到提高,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还有利于学生增强是非辨别能力,消除因中西民族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误解和语言的误用,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多数学校的英语文学教学课采用“文学史加选读”的这种模式。在上文学史课的过程中,教师对一大堆文学史知识和背景进行罗列,还经常渗透一点文学选读知识,作为对文化史的补充。采用如此“语录”式地节选,极大地破坏了文学作品具有的完整性。学生只是浅尝辄止,尽管上文学课程有一两年了,可是却没有学习过一部完整的小说,也没有学过完整的一部剧本,无法学会怎样鉴赏外国文学作品,也不会分析文学原著。因此,就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改革思路仅供大家参考选择:
作品选读虽然对经典作品的精华部分和主要部分进行了筛选,但是毕竟选取的还是部分片段,极大地破坏了原著作品的完整性、整一性,不可避免地具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必须对一本文学原著作品认认真真完整地鉴赏,学生才能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真正有所掌握和了解,从而才能让学生写出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评论文章。在阅读文学作品中,只有从文学作品的整体上进行感受和体验,学生心理才会产生震动,智慧才能有所启迪。
如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了,学生很容易地通过网络、光盘和百科全书等途径寻找搜索外国文学资料。所以,教师应把英美文学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文学原著及精辟分析文学原著作品方面。以英美小说为例,在经过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对主题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对人物塑造进行探究、对情节安排进行探讨、对叙述角度进行研究、对象征细节和语言风格进行剖析等。
读书最可贵的是学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鉴赏文学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题材及写作内容,学生又可以通过写作来深化对原著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消化,要做到两者互相补充。文学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语言艺术方面,许多作者名家都是语言精练的大师。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受到很好的熏陶,要把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写论文的方式表现出来。按照如此的教学方式思路来组织教学工作,英美文学课程才能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各种素质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
本文从培养学生兴趣,感受英语能力,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培养英语文化内涵及文化交际,以及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对英语文学教学在从事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对英语文学教学的模式改进提出建议,旨在为同行在英语文学教学中提供一些借鉴。
[1]罗云.论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
[2]胡壮鳞.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程爱民.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
[4][法]蒙田.论教育[G]//蒙田随笔.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5]季中扬.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