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睿
刘睿/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吉林长春13012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发生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对出生至入学前的儿童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早期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习惯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形成、性格的培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石,具有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与不足,只有充分地认识这些不足,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时,常常会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爸爸批评,妈妈打圆场”等现象,甚至会因子女教育意见不一致引发夫妻间的“大战”。这样不仅无形中削弱了父母的威信,也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制造了温床。另外,家庭中的其它长辈在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这种家长对孩子态度和要求上的不一致,既影响家庭和睦,又不利于教育孩子,使孩子无所适从或有乘机逃避教育,养成任性、是非不清、无理取闹等不良的品行。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三代同堂的现象也比较普遍,甚至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们往往事事依着孩子,不论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全部答应并积极满足。同时,由于娇生惯养,过度溺爱,又会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做他应该自己做的事,使孩子越养越弱,自理能力差,克服困难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低。与之相反的是,也有一些家长主张“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黄荆棍下出好人”,孩子一旦犯错误,不问原委,不分性质,不论场合,动辄就严厉斥责、侮辱、甚至体罚,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错误,而且伤害孩子自尊心,体罚严重者可能出现非常严重且无法弥补的后果。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许多家长的普遍心态,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第一”、“最棒”、“神童”。加之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必然引起孩子在求学上的剧烈竞争,进而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让孩子去特长班学习的年龄过小、选择学习的科目数量过多、学习的内容过难等。家长们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如竞赛一般纷纷把孩子送进“外语班”、“艺术班”、“武术班”、“珠脑速算班”、“棋类班”“球类班”等特长班,甚至聘请家庭教师,施以“英才”教育。这些做法让多数儿童身心疲惫,不堪重负,失去本应有的快乐童年。
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孩子一旦被送进托幼机构,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全部落到托幼机构那里。这种误区就导致一方面家长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使幼儿在获得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缺失了一部分本应有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一旦幼儿在入园后出现情绪不稳,行为不良,或是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时,家长认为都是托幼机构教育不当所致,使家庭和幼儿园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孩子的教养。
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一致性是指在某一时、某一事的教育上,所有家长要态度一致,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按照统一的要求发展。家长之间不要矛盾、对立,要先沟通,确立统一明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案。我国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他反对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一个黑脸一个白脸的做法,只有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上步调一致,才能使儿童按照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家长要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对其进行教育。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意志情感薄弱,可塑性强。因此,家长要理性施爱,严爱结合,既不一味地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过分地限制、压迫孩子。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实施体罚,可以适当采用说理教育、榜样示范、暗示提醒等方法进行教育。严是出于爱,爱要寓于严,严要合理,爱要适当,该严则严,该爱则爱。只有严爱结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家庭教育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要求。家长要更新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相关统计表明,绝对智力“超常”或是“愚笨”的孩子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处于常态的发展水平。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个性鲜明,并具备潜在的各种能力,不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做比较,要理智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合的方法、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不替孩子规划未来。不要盲目攀比,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儿童。
学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育,具有幼儿教育的优势。家庭教育负有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并且要支持幼儿园教育。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不可替代性,明确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主动与幼儿园沟通,了解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和孩子在园的表现,加强家园配合,以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
[1]李红.走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J].科教文汇2010,(4)
[2]罗家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J].科学出版社.2007
[3]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J].科学出版社.2008
[4]龚小河.浅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学术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