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拓展策略

2013-08-15 00:54:42徐明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托德绕口令语文课

徐明女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浙江诸暨311800)

据统计,三年级语文课文总共64篇,精读课文48篇,略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比例25%;四年级语文课文64篇,精读课文35篇,略读课文29篇,略读课文比例约为47%;五年级语文课文56篇,精读课文28篇,略读课文28篇,略读课文比例为50%;六年级语文课文49篇,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25篇,略读课文比例约为50%。在略读课文占据半壁江山的小学中高年级,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拓展呢?笔者就近年所聆听及所执教的几篇略读课文为例,谈谈几点拙见。

一、拓展于课前: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的“阅读期待”指的是人的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一种对知识探求的渴望,是阅读者在阅读之前所预想的情境与心理期望。

课前的拓展就是必须抓准课文的最本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究竟怎样的课前拓展是有效的呢?让我们来看以下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特级教师虞大明五年级册略读课文《刷子李》教学片段

上课前,虞老师出示绕口令:《俗世奇人》述说俗世不俗之人!

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怎样?大家喜欢说绕口令么?

……

学生一个个饶有兴趣地上来表演绕口令,其中一位姓张的同学一口气流畅地说了六遍,博得了在场师生的一片掌声。

师:你真牛,简直可以叫你绕口令张了!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课文《刷子李》,就是选自大作家冯骥才所写的这本《俗世奇人》。

案例二:王彧钊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片断

师:课前我特地为大家做了一件事情。(出示一套书签)这是我为大家做的一套富有创意而又精美的书签,正面是一个三国人物的画像,背面是有关他的歇后语。想不想得到他呢?

生:(热情高涨)想!

师:你抽一张,只要你答对背面的歇后语,这张精美的书签就送给你!关云长刮骨下棋——

生:若无其事。

……(师生继续做歇后语答题游戏)

上课前,两位教师都与学生进行了课前的游戏,看似平常,细细品味之后,却能感受到这设计背后的精妙。精妙一:两位老师的课前游戏都调节了课堂中紧张的气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精妙二:虞老师对上来表演绕口令同学的一句评价——“简直可以叫你绕口令张了”,不但表扬了那位同学绕口令说得好,也暗示了学生刷子李这个称呼的意思,巧妙不露痕迹;而王老师制作精美的三国人物书签,犹如一块大磁石,牢牢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背后的歇后语又使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精妙三:两位老师设计的课前游戏,都与课文的中心内容紧密相关,在饶有兴致地说说练练比比猜猜中,学生不知不觉已进入了《俗世奇人》与《三国演义》的世界。这一拓展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真可谓曲调未启而情愫已萌发。

由上述案例可见,课前拓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样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为学生学习课本储备能量。

二、拓展于课中:春雨润物细无声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具备了无限的可开发、可利用的空间。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心理,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乘势插入资源,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结合教学中形成了合力,能保证学生面对重点、难点时,有充分的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收获的空间,促进学生的期待视野与作品融合,提升阅读感悟。

1.凸显“略读”特色,突破难点

虽说是略读课文,不必对课文面面俱到,但是同样需要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这是任何课文都应该做到的。我们既以课文为资源,又不局限于课文,通过拓展整合,构建自主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格局,让学生在听、说、议中进行情感深化。

案例:特级教师虞大明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金钱的魔力》教学片段

师:这段话是描写托德的什么?(笑容)你们对笑有研究吗?

生:微笑。冷笑。……

师:有很多种笑,我给大家归了类,一起来读……

师:请问,托德的笑属于哪一种?(皮笑肉不笑)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笑容吗?虞老师想从网上找了一张像托德这样的笑容,找啊找,找着了。想看吗?

出示沙皮狗的脸。(生大笑)

师:这就是托德的笑,认识它吗?(沙皮狗)这就是沙皮狗。老师认为这就是托德的笑。你看,这里有什么纹?

师:你们平时是怎样写笑的?有见过这样写一个人的笑的?

生:(学生大笑)没有。

师:是啊,不但我们不会这样写,别的大作家也不这么写。

教师出示《红楼梦》片段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教师出示《我的父亲母亲》片段

印象里父亲很喜欢逗母亲笑。母亲一笑起来,眼睛便眯缝起来,眼角纹就更深刻了,宛如怒放了两朵小菊花。

师:我们来看看这里又是怎么写笑的?

……

师:托德人不难看,为什么笑起来如此丑陋?

生:联系上下文,这张大票换不开,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又有贪婪。

师:他的笑是对谁的笑?(钱)

《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中,理解托德的笑是全文的一个难点,为了能挖掘出托德这个人的品性,教师往往重墨浓彩花大力气,但不免让人觉得有“精读”之嫌,我们看虞老师又是怎么来突破这个难点的呢?首先积累描写笑的词语,学生说出十种不同的笑,展现出对笑“比较有研究”。用屏幕出示不同笑的名称,着重新词“莞尔一笑”。再到曹雪芹笔下“刘姥姥进大观园”引发红楼众姐妹的开怀之笑,到《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小菊花般灿烂的笑,最后回到托德的笑。在多维视角的对比下,托德虚伪、刻薄、见钱眼开的“笑”彰显得淋漓尽致。这当中还出示了一张沙皮狗“皮笑肉不笑”的图片,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虚情假意的笑有多么丑陋,多么令人作呕。马克·吐温先生对托德的笑的描写可谓是“浓墨重彩”,但虞老师没有进行只字片言的分析和讲解,而是运用拓展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得到语言积累和人文感悟的同时,还充分感受到作者比喻的奇特,语言的夸张,体验到文学描写的神奇多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托德的笑这个难点突破了。这就是教学的简约、丰赡之美。

2.教学语言拓展,“踏雪”无痕

略读课同样也是语文课,略读课的课堂同样也要有语文味。而所谓的拓展,也不一定非得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在整节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中,我们同样可以拓展于此无痕之处。

在虞老师所执教的《金钱的魔力》整堂课中,师生在交流对话中出现了很多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放过一个坏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灵魂的镜子”,还有“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等等,这些充满谐趣而又耐人寻味的语言,自然地流淌在课堂中,传达出语言背后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同学们在笑声中接受了一次文化的洗礼。更可贵的是,这样的交流是一种示范,是一种导向。刘姥姥的笑语,“煮书”一词,有个别学生说得上来,就可以成为班里同学的读书榜样,从而实现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渗透。学生诵读经典,仅仅停留在诵的层面是不够的,要在语文课上适时地复现,纯熟地运用,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厚起来。

三、拓展于课尾:墙外风景无限好

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拓展确实能帮助学生对理解课文,情感体验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能因为是略读课文,而让拓展泛滥。我们必须加强课内外联系,进行适度拓展、延伸。同时,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进行课外拓展时,必须凭借“阅读提示”的相关拓展,充分挖掘无与伦比的母语学习环境,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互为补充。一句话,拓展训练的安排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生制宜。

案例一:我在执教五年级略读课文《金钱的魔力》教学片段

在课将结束之时,教师出示《百万英镑》原文中的两段描写:

(1)他的目光粘在大钞上,像五雷轰顶一般。他正在全心全意地祷告上帝,看来手脚都不能动弹了。

(2)他恢复了常态,连连道歉说他找不开这张大票,不论我怎么说他也不接。他心里想看,一个劲地打量那张大票;好像怎么看也饱不了眼福,可就是战战兢兢地不敢碰它,就好像凡夫俗子一接那票子上的仙气就会折了寿。

教师范读第一段描写,请学生读第二段描写。

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太有意思了,这些人物被马克吐温写得入木三分。

生2:这些人都是些“钱迷”,丑恶的嘴脸。

生3:原文中还有其他类似的描写的么?真有趣,我想去读读原文。

……

教师简介《百万英镑》,赠送部分学生《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

案例二:王彧钊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片段

师:其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事例写到孔明的智慧。同学们,这里我找到了其中几个章节,课后大家可以用今天所学的方式,再去读小说,感受更丰富、更精彩的孔明智者形象。

教师出示:

《三国演义》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从以上的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教师在拓展上是动过一番脑筋的。在案例一中,我在新课即将结束之时,出示从原文中找到的类似描写人物的片段,使学生感受到原文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期待。而我这样也并没有草草结束,在课前我还准备了几本《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在这时送给学生,让他们想看的同时,真正有书可看,做到真正的有效拓展。在案例二中,王老师也在课尾处,恰到好处地出示了《三国演义》中的部分展示诸葛亮聪明才智的章节名。王老师把平时我们老师一般都在做的拓展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不是简单说了一句“课后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原文”,而是把自己读过的,删选过的章节名呈现给学生,不但让学生感受到章回体小说的魅力,更是激发了学生看书的兴趣。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只要在结课中拓展使用得当,就能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地融于一体,取得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效果。而从广义阅读的角度思考,一堂课的结束应是学生新的阅读的开始。课的结尾,教师可以诱导“拓展”空间,让它成为学生从课堂走向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世界文化的通道。但这绝不是简单的读物推荐,粗糙的信息堆砌,而需要教师找准课内外的契合点,从文本引向文本,以文本延续文本。

猜你喜欢
托德绕口令语文课
Todd’s New Friend托德的新朋友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26
下 楼 梯
绕口令绕绕绕
绕口令
绕口令
绕口令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