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高艳华,刘威武
(1.长春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长春 130021;2.吉林工商学院 体育教学部,长春 130062;3.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长春 130017)
流畅体验理论应用于游泳教学研究
刘红梅1,高艳华2,刘威武3
(1.长春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长春 130021;2.吉林工商学院 体育教学部,长春 130062;3.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长春 130017)
流畅体验运动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游泳教学实践,充分认识游泳学习是最易受到心理因素干扰的特点,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阶段特点,使学生产生流畅体验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中更具有积极性。
流畅体验;游泳学习;游泳教学
我国“十八”大将“国民健康计划”提到更高的高度加以重视,身为高校教师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断积极思考着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研究发展与人有关的问题时,心理科学起着特殊的作用。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传统价值取向在转变,认为体育运动能够实现对个体的培养和教育,达到身心完美状态两种研究价值取向并重[1]。因此,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增加了参加运动和身体锻炼产生的情绪效应、认知效应、社会心理及道德伦理问题等研究,内容界定日益广泛[2-3]。目前国际、国内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已从传统的面对高水平运动员为中心的心理学问题,转向广大体育运动参与者的心理学问题[4],流畅是一种最佳理想的高质量体验,在这种状态中,人忘我地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活动中,获得的满足感、幸福感、快感[5]。
人们生活的所有活动中,体育运动最易产生流畅体验。运动心理学本身迫切需要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向应用方向发展[6]。人们在从事体育运动时所体验到的心理特征奠定了流畅状态的结构基础,最著名的流畅体验的四指向理论,可应用于体育运动领域,也可用于生活及休闲生活等情境[7]。流畅的四指向设置了技术与挑战的基准是个人的平均水平,其中横轴代表“技能”,竖轴代表“挑战”,两线交叉处是个人的平均水平,如此,个人的感知被分成了四个区域,在挑战和技能超过个人的平均水平时,就产生流畅体验;反之,低水平技能和低要求挑战相结合结果则导致冷漠;而当任务的挑战性低于个人的技能平均水平,就会有厌烦的情绪体验;相反,当任务的挑战高于个人的技能平均水平时,那么个体就会引起焦虑的情绪体验[8]。流畅体验的理论研究对象和成果多是针对不同层次的专业运动员,竞技运动领域多采用原因研究模式,即以各种心理变量为因,运动成绩为果,研究这些心理变量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大众健身领域则多采用结果研究模式,即以锻炼活动为因,以心理变量为果,研究锻炼活动对各种心理变量的影响[9]。大众健身领域中实际研究缺少具有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无论是从实践的需要或是研究欠缺,流畅体验理论应用于游泳学习者的教学研究,均是有意义的可行性研究课题。
游泳是人们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根据游泳运动特点,水中运动受到特殊运动情境的影响,身体平衡感觉受到强刺激,中枢神经易产生防御性反射,感觉身体漂浮、呼吸困难,导致心理上的紧张[10],心理上产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因此游泳学习者心理上放松对于学习尤为重要,如果教者可以引导、帮助学习者体验到流畅状态,会有积极促进作用,满意、愉悦的情绪体验会使学习者对活动更加投入,坚持更长久,运动表现更好,良性的体验则是学生选择的依据,劣行的体验则是学生放弃的依据,使学习者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与其对应心理过程相适应。体育技能教授并不缺少方法,缺少的是教授者采用有效方法。从何入手实现流畅体验理论应用于游泳学习中,是此研究最为关键的重点所在。思考其操作性,教学应把注意力放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恰当的任务目标,按老师的方法引导完成目标的掌握,要考虑到每一组挑战目标设定和学生能力所及,教学过程中随时把握这种动态的流畅,形成对适宜的学生能力水平给出阶段性的任务目标,流畅完成、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挑战目标的运动心理技术把握,这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视为实现理论转化为运动心理技术,Mandigo和 James(1998)[11]认为流畅理论为体育教育者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学信息,使其能够创造有益于学生产生流畅体验的锻炼情景,对学习者而言,愉快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内部奖励,通过流畅体验使运动锻炼成为驱动力,使学习者愉快顺畅学会游泳技术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研究。
由于水环境与陆地环境差别很大,水中受到水的压力、浮力等刺激,恐惧感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普遍存在的心理准备。使学生在入水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克服心理因素的困扰,便是流畅体验教学的第一步。学生的恐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失去支撑的恐惧,一是呼吸恐惧。培养学生的“水感”,是游泳教学第一个要做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完成第一次针对学生能力水平细化分组,牢牢抓住在恐惧点上引导流畅体验,把顺畅呼吸作为最初目标,用技术方法引导顺畅呼吸,达到呼吸流畅的方可进入下组任务的练习。漂浮与站立动作的流畅感受为接下来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方法,才能克服失去了支撑的恐惧点,如果可以放松漂浮、顺畅站立,鼓励学生更充分体会流畅、满足感、幸福感、快感、不知不觉、控制感、忘我、全身心投入、享受感等其中的某一感觉。最后一个教学重点,是在节奏中完成换气的技术动作,这里要特别强调节奏,破坏了节奏就容易产生恐惧点,按节奏做动作,是顺畅完成游泳技术的关键技术,是学会游泳的技术动作重要环节,如果这个动作可以在松弛的状态下完成,那么学习游泳的整个过程便产生流畅体验。
教学经验总结出,把动作术语转化成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会的语言,更容易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流畅体验。过程中伴随心理辅导性的语言提示放松、顺畅、简化动作难度,告诉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学习游泳一点不难,在水里很舒服、享受在水里的感觉。动作示范一定要缓慢、从容、清楚。同时,教学中对不同能力、状态、心理特点的学生细化分组,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及时动态调整组员,出发点是尽可能满足产生流畅学会技术动作的条件。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思考,在细化分组中,引导流畅教学手段总结三个关键阶段——呼吸、漂浮与站立和节奏中换气。
1.呼吸:入水前只需正常闭嘴屏住呼吸,一定不要深吸气后憋气入水,此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两次,在陆地上连续大口深吸气的动作,让学生体会一下产生的不适感觉,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需采用正常舒服状态屏住呼吸入水;入水时下肢开始从容、缓慢下蹲入水,把整个头埋入水中后睁开眼睛,开始从容、均匀、缓慢像吹灰一样把气吐出;出水前再次正常从容状态闭嘴,下肢伸展从容站立,嘴出水便张大。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鼻孔、耳孔进水是正常现象无需紧张,同时因鼻孔长有鼻毛,出水后会仍然挂有水珠,故要求学生牢记出水后不要用鼻子吸气,强调出水即张大嘴的重要环节。克服浮力作用,要求学生之间可以拉上手。流畅体验到换气的呼吸方法,对接下来的学习,克服恐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良好开始。
2.漂浮与站立:流畅呼吸的基础上,方可以找到漂浮和站立的流畅体验。两臂放松前伸至与肩同高,先曲腿降低上体靠近水面,慢慢前倾上体并主动低下头钻进水中夹在两臂之间,脚尚未离开水中地面时,上体仍在水中继续前倾,脚不得不离开水中地面瞬间,顺势蹬地(最初一定要轻轻蹬地,随着熟练程度加大蹬地的力度),蹬地后的腿自然并拢向上至水面轻轻抬起,完成漂浮。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体会像趴在床上一样顺畅的感觉趴在水面最浅层上,如此完成动作最好利用浮力,目的是尽力减少由于我们身体的重量造成的入水后身体下降(跃着入水、扑着入水会造成身体下沉的恐惧),从而产生流畅的感觉。
站立状态手臂前伸,放在水面,两臂同时用力下压至体侧,让学生体会到手臂下压时水的阻力,在水中站立时,手臂如此动作结合把后伸直的双腿主动回收到身体中心处,主动往水中地面踩下去,即双臂下压和收腿同时进行,身体由俯卧逐渐转成直立的过程,一定不要急着出水,流畅的体验缘于脚主动踩下去寻到支撑再从容出水。
3.在节奏中换气(以蛙泳为例):这个环节是学习游泳的难点,很多人卡在这里,教授常用顺口溜“划手腿不动,收手再收腿,先伸胳膊后蹬腿,并拢伸直漂一会儿”。节奏找到了流畅的感觉就出来了,否则问题会出在动作先后顺序不顺畅,换气急躁、失控感。手的动作是先于腿的动作,收手后再收腿,伸手后再蹬腿。以保证流畅体验的出现,将任务目标分解教学,蹬腿动作,划臂动作,划臂抬头动作(强调只要臂伸直状态,头一定是在两臂中间夹着);划臂—蹬腿—滑行;最后是划臂抬头—夹臂、收腿、低头—伸臂、钻头(主动前伸钻入水中夹在两臂之间)—蹬腿—漂浮。细化分组的动作,比之前传统教学更能让学生形成高运动能力知觉水平,个人觉得该环节往往不顺畅,问题是出在之前的基础动作和能力欠缺流畅和娴熟,不具备流畅体验的条件,所有细化分组后,学习在之前练习流畅、娴熟后,方可过渡到下一层次练习内容,目标更符合运动技能形成和心理发展的状态,更贴近流畅体验的理论要求。
广大教师及教练员面对游泳的学习者,普遍存在着运动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缺乏,工作性质及内容很大程度限制了很难机会,进行运动心理学的专业性学习和交流。在查阅资料中未见运动心理学专业人士研究流畅体验在大众运动技术学习中的科研成果,很多理论研究束之高阁,与基层的实践严重脱节。教师有效指导实践教学缺少运动心理学的理论功底,在应用过程中科学研究和科学总结具有局限性。流畅体验这一积极情感的运动干预问题值得广大学者共同探索思考,体育活动感受到的顺畅体验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有待研究。
[1] 王进.体育活动中动机的动态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2):30.
[2] 漆昌柱,徐培.关于运动心理发展方向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1,21(1):51—53.
[3]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 Psychology.programme&proceedings[c].10th world congress of Sport Psychology,2001.
[4] 姚家新,徐霞.中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24(10):38 -40;45.
[5] Csikszentmihalyi M.The concept of flow[M].New York:Gardner Press lnc,1993.
[6] 于志涛.运动心理学及运动心理学技术体系初探[J]山东体育科技,2003,25(4):7 -9.
[7] 刘微娜,季浏,Watson II Jack C.体育运动领域流畅状态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9,29(11):72 -78.
[8] 周晖.体育活动与网络游戏流畅体验及心理健康[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116 -120.
[9] 顾峰源,石华胜.对现阶段我国运动心理学的新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12):14 -15,31.
[10] 李一玉.运动心理学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科学,2004,25(2):48 -50.
[11] Mandigo,James L,Linda P.Go with the flow:How flow theory can help practitioners tO intrinsically motivate children to be p11ysically active[J].Physical Educator,1998,55(2):145—160.
On the application of flow experience theory in swimming teaching
LIU Hong - mei,et al.
(PE Department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130021,China)
Flow experience theory,as part of sport psychology,is usually adopted in swimming teaching practice.Swimming learning is one of the sports which are easily influenced by learners'psychological factors.Flow experience focuses on the learners'psychological response and features in different periods,which can motivate their learning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flow experience;swimming learning;swimming teaching
G64
A
1009-8976(2013)01-0129-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3.01.040
2013-03-05
长春市科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9RY37);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第223号)
刘红梅(1968—),女(汉),山东蓬莱,教授主要研究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