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艺力
郑艺力/厦门市大同中学一级教师(福建厦门361008)。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中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平台。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一些地区的部分学校成功地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打造成了学校的一种文化品牌,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大课间体育活动今后能不能在健康的环境中发展,需要从大课间体育活动所涉及的多元素考量。本文从一些集体竞赛项目的可操作性出发,讨论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如何运用。
集体竞赛顾名思义,包括集体和竞赛两个要素。集体在这里主要是指集体活动,也就是以班级或者年段为单位参加体育活动,它强调参与面的广度,要做到学生和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成为活动的主人公。竞赛主要是指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锦标比赛的形式来评价单位之间的合作程度与技能水平的高低,并以此形成激励制度,鼓励学生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健康体育梦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集体和竞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元素,只有集体而没有竞赛或者只有竞赛而没有集体都不是我们所主张的有益形式。
为了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给各班级配备一些体育器材(长短跳绳、羽毛球、毽子、呼啦圈、乒乓球),大课间划分各班场地进行活动,也可自带简单器材,这样做的目的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去,而教师则只给予适当的技能指导。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有诸多问题。比如天气炎热学生不爱动、器材不足,场地不够,师资不够等等,由此还引起学生在争器材、争场地的过程中出现矛盾冲突,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按照这种程序操作,大课间变得比较混乱,学生在新鲜感过后丧失了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单纯开展个人自主性活动,将大课间完全交给学生,事实上没有领会大课间活动的真正宗旨,这种把“大自由”还给学生的做法,也将会带来绝大部分师生的“不自由”。
最典型的项目应用就是长跑。长跑是锻炼学生耐力的重要体育项目,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与班主任的配合,将学生组织起来环绕校园长跑。这种做法能有效地解决自由选择项目的无序和混乱,学生也纳入到“课堂”的轨道上来。但是,时间长了学生会渐渐失去对大课间的兴趣,许多学生很不喜欢这项“枯燥”的运动,觉着比广播操还乏味。如何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而且能使学生容易被组织和管理起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把体育的竞争性质引入到大课间活动中来,通过开展易于组织的项目来鼓励学生以集体为单位参与竞赛,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集体性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师生参与的活动,因此,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加到活动中来,选取的竞赛项目就必须顾及参与面,个人性的乒乓球、羽毛球等不具备全体参加的可能性,而篮球、排球等集体性项目也因只能是集体中的部分成员参加,也不能被直接选录为实施项目。
操作性强。由于参加的人数众多,所以项目必须简单明了,学生容易接受,场地器材也容易备齐。而攀岩、溜旱冰一类的活动虽然新颖,但是容易受到师资、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不具备可操作性,也被排除在外。
趣味性强。大课间活动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形成热爱体育活动的风气,就要求我们在项目的设置上具有比较强的趣味性。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游戏,把学生带入到快乐体育中来。
根据以上三个特点,如采用多人多足、集体跳绳、50米跨海绵垫往返接力、小组长跑接力、集体篮球碰篮板接力等项目,均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分年段分项目组织实施。在集体竞赛中,以班级为小单位,年段为大单位。竞赛一般只在年段内部的各个班级之间进行。年段之间设置不同的活动项目,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的限制,设置合理有效的竞赛项目。
2.建立体育竞赛年度总锦标制度。从每学年开展的各项竞赛包括大课间比赛、课外体育比赛、田径运动会等,所获积分到学年末进行累加,按各年段班级进行总锦标排名进行奖励。通过校级会议、班主任会、全校师生大会进行宣传,让总锦标的概念深入每个师生,从而使各班级师生从重视田径运动会扩展到必须重视全学年的每一项体育竞赛,使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在各班级形成内动力。
3.阶段性地调整竞赛项目。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和体育运动季节性的特点,适时地调整竞赛项目。如长期只进行一项体育运动学生会失去兴趣。因此,应当阶段性地变化竞赛项目,每个项目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同时建立项目信息库,让我们在今后的大课间活动中不断有新的竞赛项目资源供学生选择。针对季节气候变化的特点,也应当调整集体竞赛项目。
4.订立完善的评价和激励体系。包括对学生和班级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期间的表现,定期小结,对组织好的班级及个人进行表扬,组织不好的班级及时纠正。对个人,纳入学生体育成绩一部分,并作为三好学生的评定依据;对班级,作为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
5.开辟体育竞赛专用宣传栏。将大课间的练习场景、比赛场景,比赛花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传,让学生自我欣赏、自我评价,刺激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整体性活动,每一位成员的素质和协作水平都影响着最终的竞赛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紧密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成绩,这就激励学生必须通过团结协作与其他的团队展开竞争。而在集体竞赛过程中,学生在公平的环境下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美好目标前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集体竞赛式的大课间活动有集体性和竞争性双重性质,它通过给学生分配“社会角色”,提供演练社会角色的机会。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或者被动地承担各种不同的角色:决策人或者服从者,指导者或者被指导者,优秀者或者落后者等等。而这恰恰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对应,成为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学生在长期的活动中逐渐体会认识各种角色的地位、作用以及与之相应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形成约定的行为规范。此外,通过体育角色的学习和行为过程中的竞争,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经过个人努力是可以成功扮演各种角色的,从而体验到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由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大课间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把体育教师班主任从大量的组织、督促工作中解放出来。体育教师工作的重点是想点子想办法、指导学生,班主任可以很愉快地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无形中逐渐强化了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
通过集体竞赛这种形式,组织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为有效地组织好大课间提供一些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方法与依据,同时也为我们拓宽了思路。当然,要取得更好的成效,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结合集体竞赛的形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灵活多样而又行之有效的活动的开展,将会大课间活动从单纯的体育运动向校园文化转变,使它成为每个学校展示自身特性,融和师生生活的重要舞台。
[1]陈颖悟.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28-30
[2]张海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体育科研,2002,(3):33-35
[3]曹运淘.以赛促练,改革大课间体育活动[J].阳光校园,2009,(1):19
[4]向小兵.浅析大课间体育活动[J].新课程学习(上),2012,(3):382-383
[5]陈晓瑞.关于乌海二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