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究

2013-08-15 00: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

姚 姝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日趋加剧的今天,国内很多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有国际业务的往来。在这种新型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英语成为了工作交流的通用语言,是各家企业进行业务往来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要掌握很强的专业技能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专业+英语”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大学英语作为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肩负的使命越来越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培养出市场所需求的人才,改革迫在眉睫。新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顺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其一,教材单一、陈旧。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一、二年级的必修课,很多高校在选教材的时候只是参照国内其他高校的教材,而并没有考虑本校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而且全校所有专业均使用同一套教材,这样会导致教材难度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脱钩,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其二,教学方法陈旧。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扮演听众的角色。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整个课堂几乎没有什么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很多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其三,教学班型较大,学时安排不够合理。近几年,由于我国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而高校相应的教学资源及教师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为了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很多高校都采取公共英语大班型授课的模式。这样的班型出现了很多问题,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听课效果难以保证,课后作业无法及时得到批改。所有的这些都给任课教师授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在大学英语学时安排上也不够合理。大学英语一般都分为综合英语和英语听力两门课程,很多高校对大学英语的学时一压再压,在有限的学时中听力课程安排的学时更是少得可怜,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其四,教学目标单一,过分注重四、六级考试。目前,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是考核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标准,很多高校将四级证书与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四、六级考试的重视,却从另一个角度鼓励了传统的以词汇、语法、句型为教学重点的教学模式。即使大部分人都通过了考试,最终他们却发现在实际应用中自己根本无法进行口语交流。

二、大学英语“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

与国内相比,国外英语教育专家在“应用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上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定了成果。目前国际比较流行的英语“应用型”教学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和北美的“CEB”(competent-based education)模式。这些都是“教—学—做”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最终培养出了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相比之下,国内英语教学由于受到教学大纲、教学资源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如何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中寻找突破口,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专业+英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每一位英语教育者探索的重点。

三、大学英语“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其一,教材选择多样化。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是课堂知识、信息传输的载体,因此教材选择的合适与否对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在教材选择上可以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教师在选材上应从多个角度出发,考虑教材的新颖度、知识性、应用性、难易度等特点,根据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来确定教材。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没有必要选择同一套教材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增添、删减。总之,教材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处理,真正做到使毫无生命力的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

其二,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所谓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工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角色的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激发者、评估者。学生也要从传统的“听众”的身份转变成为课堂主角——“参与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精心地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使之既不偏离课文的基本内容,又与实际生活相联,并且在活动的设计中兼顾趣味性、实用性,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其三,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构建“听说领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分配给每个小组任务,进行讨论,每组要派出一名或者几名学生将本次任务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或者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一场相关话题的辩论赛,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辩论中来。总之,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应该灵活多样,小组讨论、剧情表演、人物采访、主题辩论等都是很好的课堂活动方式。

其四,课程设置多元化。目前很多高校所设置的公共英语课程只能提供基础英语知识的教学,而这些课程基本上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没有什么联系,而且很多学校在二年级下半年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束之后,就不再设置高年级的公共英语课程。很多高校意识到这一问题,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了ESP(专业英语)课程,比如商业英语、法律英语、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软件英语等。ESP 课程在教材选择上要保证既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联,又要难易度适中,同时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摆脱传统英语重语言知识的束缚,在课堂上尽量使学生利用英语来进行本专业的业务锻炼,比如商务谈判、做贸易订单等,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实现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专业+英语”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打破传统的重语言知识点、轻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应用型”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个大学英语教师所肩负的使命。相信通过每一位教师的反思、总结,“实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会越来越成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英语”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吴影.应用型、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素[J].长春大学学报,2012(2).

[3]俞丽芳.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青春岁月,2011(2).

[4]张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2).

[5]谭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2(12).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