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水彩课程教学新探

2013-08-15 00:45朱荔婷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4期
关键词:水彩创作课程

朱荔婷

朱荔婷/龙岩学院艺术系讲师(福建龙岩364000)。

水彩作为我国大多数高校美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水彩课程的教学还处于教学体系陈旧,课程结构单一,注重传统技巧训练,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用继承发展的眼光审视现代高校水彩课程教育模式,根据艺术发展的新态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由培养专业技巧性人才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转变,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正确的创作观和审美理念。为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水彩教学,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对高校水彩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运用照片和复印技术

(一)黑白复印件——单色练习

如何在水彩基础练习中运用照片和复印技术有效地为艺术创作服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在课堂训练中采用照片进行创作,若直接硬套硬搬,其结果是使得作品失去感染力和生命力。若是通过复印机复印彩色照片后,原本彩色照片中颜色多,通过复印技术转变为黑白灰,弱化了很多颜色的对比,把原本丰富的色彩关系进行了概括和提炼,呈现出干净富有层次的光影变化。同时,黑白复印件增强了主体的明度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主体,弱化了杂乱的细节。在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通过黑白复印件作单色练习有两点作用。其一,学生在水彩学习的起步阶段,由于对水彩工具材料的特性的把握还处于探索阶段,用水彩工具来表现单色的物象难度性相对较低,便于学生从单色练习中熟悉和掌握水彩中水的特性、规律以及干湿变化的控制。其二,即便是较为复杂的主题景致,但通过黑白复印件简化了其中复杂的细节,黑白语言的简化将照片中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的细节中提炼出来。由于黑白的图片有优先唤醒视觉神经感知的特性,以此黑白复印件进行单色练习,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在大自然复杂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事物本质的简单,发现美的韵律。

(二)合理运用照片进行写生

在水彩教学起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照片进行水彩作品创作作为学生水彩基础课程训练中锻炼色彩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形体的把握能力和对色彩的大胆、准确的运用,也使得学生在水彩学习起步阶段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心。另外,大量丰富的照片资料也促使学生建立起属于个人的素材资料库,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提高对选取素材和构思画面的认识。同时在以后的创作中能够迅速有效地从中提取有利于自身艺术创作的形象元素,进行组合、加工和再创造。

此外,我们还应当认识到运用照片和复印技术作为水彩课程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教师应在水彩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对其造成依赖性和一味地滥用。合理、灵活地运用照片和复印技术将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在学生水彩起步阶段达到课程阶段性的教学目的。

二、强化水彩的民族化

作为舶来画种的水彩,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画历史相比甚为短暂。步入新时期的中国水彩正处于发展、成熟的时期,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教学理念是当下高校水彩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引导学生创作具有民族化特点的作品之前,我们应当通过多媒体对古今中外优秀水彩作品的讲评,让学生明晰地认识和体会到中外水彩作品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的异同点。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经过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艺术风采。我国齐白石大师曾论:“作画之妙,妙在似与非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深刻阐述了中国画意象造型的真谛。现当代中国水彩画家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水彩作品创作的构图、光色和意境等方面融入了意象造型。因此,在水彩课堂创作理念灌输方面,我们应让学生意识到创作写生时应不拘泥于物象外在的表征,而是抓住物象的内在本质和特征。同时,美术教育已不是单纯性的专业技能教育,作为高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选修民族文化课程和阅读有关书籍等方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若不注重个人文化素养内涵的提升,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只能是苍白无力,表现是肤浅甚至是庸俗化的。只有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基础之上的艺术创作,才能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赋予艺术作品以灵性和感染力。

水彩的民族化必须根植于本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进行意象造型。在技法运用上,将中国传统水墨技法与西方的光色表现手法相融合。在意境创造上,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蕴融入其中。教师在水彩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成长的地域,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多元、丰富地挖掘和运用,用心体验生活,在绘画主题上去表现当地的地域景观、民俗文化和人文气质,通过地域文化的视角和手中的画笔去表现家乡的美。

在多元格局背景之下以此水彩意象造型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不仅丰富了水彩本身的造型语言,而且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意义。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在水彩作品创作中融入作者的情趣思考,从技法到语言到表现手法,从观念到思想,并非一朝一夕,而应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实践。

三、启发创新思维

现阶段我国高校水彩课程因教学体制和教学观念的落后,在教学内容上倾向重“技”轻“艺”,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新意。为此我们应主张探索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手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并非漫无目的的创新,而是来源于生活,而不断创新是正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阶段的施教应当在学生拥有较好的水彩基本功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上,创新思维教学训练应带有一定的针对性、探索性和启发性。

为此,我们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观摹优秀大师风格各异的作品

一方面,学生通过欣赏大师的风格各异的水彩作品,用眼睛去发掘作品中的立意,感悟美的法则,感受作品流淌出的气息和画家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学生可根据自身喜好对大师水彩作品进行选择性临摹,画幅大小可不作要求。在临摹过程中,对作品的构图、用色、笔触、肌理、细节和意境逐步领会,同时注重审美的培养和情感的表达,使学生们在其中体悟出艺术的真谛,获得艺术创造的原动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善于引导学生从中寻找到适合自身的表现手法,在后续的水彩作品创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出自己的创作风格。

(二)在题材上进一步开拓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水彩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来看,主要还停留在传统题材中,如静物、风景和人物写生等。在实际的课程训练当中,可让学生大胆地拓宽绘画题材。在题材内容上,可以是具体的某个物品,也可以是经过作者主观变异的物象,甚至是通过作者意念想象出的某个物象。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创造力,立足于不同视角,结合生活的积累、敏锐观察和体悟才能创造出具有鲜活气的作品。学生在题材上进一步地开拓,将赋予艺术作品以新的现代生命。

(三)加强学生个体对水彩本体语言的运用和挖掘

在施教过程中,应首先使学生熟悉水彩工具的材质和性能,并掌握好传统的水彩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尝试演绎不同风格形态的画面,结合题材将物象的造型进行夸张,表现得富有装饰意味,也可运用色彩表现鲜明活泼的风格,此外还可根据画面氛围结合不同表现技法使得画面呈现朦胧、浪漫的情调。在当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之下,让学生不固守于传统的格式和技法,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通过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和创作理念,呼唤敢于求新的创作精神和饱满的创作热情,展现他们富于个性化风格的水彩作品,用创造性的色彩语言表达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追求,反映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和特点。

托尔斯泰说:“艺术家理应是个探索者,他的作品便是探索。”艺术创作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造才能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在水彩课程的学习和创作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摆脱技法的束缚,打破常规手法,学习探索新技法、新材料,开拓创造性思维。从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出发引导教学,主张学生自由创作和锐意出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注重挖掘水彩的情感因素、内在精神和意境营造等深层次的内涵,以此创作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现学生自我的思想和个性。通过不同的思维路径拓宽学生的创作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水彩课程教学当中仍有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够成熟和完善,在新形势之下还需长期实践探索、反思和改进。因此,在高校水彩课程教学当中,作为高校美术教师在自身的学科领域当中,应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动向,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其拥有多视角、宽领域的创作思维,开拓视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使得水彩这一门课程转变为探索性和启发性的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彩课程的教学质量。

[1] 张洪彬.水彩教学方式的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4)

[2] 王英文.水彩教学中的表现性和创造性[J].美术大观,2005

[3] 透过中国水彩发展现状看文化自觉性[J].新美术,2009(2)

[4] 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水彩创作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水彩的“干”与“湿”
《一墙之隔》创作谈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与水彩对话
创作随笔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