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燕
赵燕/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辽宁朝阳122000)。
通常的习语包括俗语、格言、歇后语、成语、谚语、俚语、行话等。习语的表达方式有的韵律优美且朗朗上口,有的委婉动听,有的言简意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它带有一定浓厚的文化底蕴及民族特色。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与习语密不可分。
在中国,很多名家都给予习语翻译不同的见解。有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方面,一当然是其易解,二则保存原作的风姿”,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钟书的“化境”。而在英国,有Eugene A.Nida的“功能对等”原则。
通常翻译习语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兼意译法等方法。在翻译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sail with the wind.见风使舵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人不可貌相,海水不能斗量
All men are brothers.水浒传
A good marriage does not just happen.美满的婚姻不是凭空想象的
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
One boy is a boy,tow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初生牛犊不怕虎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Toy story.玩具总动员
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鸟爱自己的窝,人爱自己的家
虽说中外习语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但同样存在语言的“共性”特征。例如,胆小如鼠:as cowardly as rat蠢驴:as foolish as a donkey像蜜蜂一样忙碌:as busy as a bee
语言是人类历史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因而习语的产生和形成也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自古就有“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之说。所以,龙(dragon)在汉语中意义极其重大,自古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在封建社会,龙是国家君主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迄今,龙依然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华人带到了全世界,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居住地,最常见的饰物仍然是龙。“卧虎藏龙”、“蛟龙得水”、“龙颜大怒”、“乘龙快婿”等成语尽人皆知。而在英文中dragon则有凶猛残暴之意。这与汉语的“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英语中dragon的比喻义为“凶恶的人,尤指悍妇”。所以“她是个十足的母夜叉,”英语应译为The woman is an absolute dragon.
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农业大国,耕牛为农业生产之本,因此牛多带褒义。所以“老黄牛”是朴实、踏踏实实、勤劳的象征。而在英语中bull“公牛”,多是暴力、鲁莽的象征。如like a red rag to a bull可能激起强烈的憎恨,是暴力的行为。Her remarks were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He was furious with her.译为:她的话惹得他对她暴跳如雷。而在英语中形容力大无穷,多是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马,而汉语译为“力大如牛”;而汉语中的吹牛,在英语中应翻译为talk horse.
地理环境对英语的习语产生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每种文化能够形成与发展都因其不同的气候,水文,地形而产生差异。英国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国家,因而水产品十分丰富,由于受到四季海风的影响,英国的天气变幻莫测,这会儿还是大晴天,下一刻可能就刮风下雨。因此,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好多关于天气的习语。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表面意思看来是“天上下着猫和狗”,而确切的翻译应为“雨下得很大。”又例如:He is not even an umbrella with.表面意思为“他没有带雨伞,”而实际的寓意为“这位新人不够稳重,做事常欠考虑。”英国属于岛国,自然有很多有关海洋、船只及鱼的习语。例如:He was at the sea when he began the new work.试想一下当一个人身处一望无际的大海时会是怎样的感觉?这里形象地将at the sea翻译成“茫然,不知所措。”又如:英语中与鱼有关的习语也处处可见,英国人常用 fish来表示各色各样的人:a very different kettle of fish.与所提及的人或物完全不同,是另一码事;a big fish.小地方的大人物;to teach fish to swim译为“教鱼游泳”,而所要表达的意思为“班门弄斧”。
风俗习惯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习惯可以表现为饮食习惯的不同,也可以是数字习语的不同。
饮食习惯中所体现的英汉习语差异。中国的饮食多以面食及米饭为主,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很多与其相关的习语。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在英国的饮食中多以面包、黄油、奶酪为主,所以:earn one’s bread(面包)译为“赚钱。”等同于 earn money,而say cheese(奶酪)则译为“笑一笑。”类似于汉语中的“茄子”。
关于数字的习语,在汉语中有“九五之尊”,“十全十美”,“八面来风”之说。而英语中则有on cloud nine“异常兴奋”,at sixes and sevens译为“乱七八糟”。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并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对人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文化产生影响,从习语中能折射出宗教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的宗教信仰从早期的图腾崇拜再到道教,到汉朝时期,又从古印度传入佛教,从此,佛教就成为了我国最大的一个宗教。而《圣经》对西方文明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许多典故就成为英语习语的来源。
汉语中,儒家思想的习语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不看僧面看佛面”。而在西方人们多会做礼拜“go to the church”,同样有这样一句习语You are 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汉语译为“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不对。”在汉语的甲骨文中“吉祥”被称之为“吉羊”,可见,羊在中国具有吉祥、温和的美好寓意,是风调雨顺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同可以表示汉语“羊”的sheep与goat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圣经》当中耶稣曾称自己为牧羊人,把所有教区的民众称之为sheep,同样,在《马太福音》中,将好人称作绵羊 sheep,而凶狠、残暴的人通常会称作山羊goat。因此play the goat便可译为“扮小丑”,而the scapegoat则可译成“替罪羊,代罪羔羊”。而常用sheep来形容人性容易迷失,必须依靠信仰的力量感化,使迷途的羔羊回头是岸,因而a lost sheep指代“误入歧途的人”。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外习语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及语言特性,尽量贴合本国的文化背景才能有更好的完美译意。
[1]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杨习良.语言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3] 彭长江,顾延龄.译海探秘[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