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红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系,安徽 阜阳 236031)
高职院校的持续扩招,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学校、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为了促进就业,急需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导向、以生存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对新形势下刚刚成立的动漫专业尤其紧迫。
近年来,国家对动漫产业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国内动漫产业蓬勃兴起,合格的动漫专业人才奇缺,因此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动漫设计与制作等相关专业。动漫专业属于发展中的新兴专业,在缺少成熟的教学模式和高水平师资的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就一直想当然地采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性不强。动漫专业是伴随着现代传媒技术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以二维动画制作为例,动漫设计一般由剧本、故事脚本等组成前期的策划与规划部分,原画、动画预演等组成中期设计与制作部分,剪辑、录音等环节组成后期合成阶段。各阶段设计环节众多、分工细、工作量巨大,每个环节都需要大批熟练操作技术人员。动漫专业教学要针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特定环节的工作,进行点对点的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在某一环节的专项技能,这些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传统教学模式灵活性欠缺。高职院校考生,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生源质量差别较大,如按照传统模式采用一刀切式教学的话,教学进度很难平衡,也很难满足动漫行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如对一些基本功较差,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原画设计都不会的学生,和那些基本功较好的学生放在一起采用传统的大班式教学,教师往往因迁就学习较差的学生,就势必会给那些基本功好的学生带来不思进取的影响。因此,要因人而异实行分组式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引进运用拷贝台等辅助设施,加强学生绘画基本功训练;对于基本功较好的学生,通过引进企业项目,进行订单式培训,使其动漫设计制作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第三,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交流与协作。动漫设计制作需要团队合作,现实社会更需要人与人之间广泛的交流互动,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就显得爱莫能助。为此,我们大胆地在传统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地设置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模拟动漫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场景,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的特长优势去组合、团结互助来完成某一项目。在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特别强调实践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责任意识,以此锻炼提高学生的表达、应变、协作能力。
第一,强化动漫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在高职院校执教的动漫老师,一部分是从其他高校的毕业生中招聘而来,一部分是从计算机或艺术专业教师中转型而来,普遍缺少该行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因而在指导学生实践时底气不足,缺乏应有的教学力度。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从培养提高工作经验入手,教师要定期轮流在相关企业实践锻炼。这样一方面能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交流,能及时了解动漫市场的最新资讯和制作流程。也可以聘请动漫行业技术能手担任实践课程课外技术指导,以充实动漫师资队伍。
第二,完善动漫专业的教学设施。没有教学设施的投入,动漫教学中的动手环节就无法进行,动漫专业中的某些课程需要高配置的计算机,一些项目制作还需要建设不同功能的实训室,如定格动画(摆拍)实训室、动画项目实训室等必不可少。因此,在动漫专业建设初期就要对实训室的建设高度重视,硬件配置一定要讲究优良、耐用,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还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动漫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最主要的是形成一个长期、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能随时随地、很方便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进行动漫制作的机会。
第三,合理开设课程。首先,要突出动漫行业常用软件课程的教学,打牢专业技能基础。二维动画软件以Flash为主,三维动画软件以Maya、3ds max等为主。其次,要按照动漫生产流程开设课程。一般来说,三维动画前期工作流程包括建模、材质贴图、动画预演等。最后,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安排课程。课程体系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合理取舍,根据学生特点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从理论到实践反复循环,不断探索,最终落实在实践实训中,转变成学生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
第四,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参考企业的用人需求,完善、细化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指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和动漫制作技术,拓展教学内容、改进办学条件,提升动漫专业的竞争力。最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直接从企业引进项目,可以推动项目驱动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体会动漫制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直接参与完成规定的任务,激发了他们创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热爱动漫专业。
项目驱动化教学模式意在通过项目化的驱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与参与度,“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观念进行转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1]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化教学模式,在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得到应用与推广,颇见成效,其具体举措如下。
第一,合理选择项目。项目驱动化教学模式中的项目选择,一要与当今动漫设计制作实际需求密切相关,二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制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三要在完成后通过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能有效推动应用技能的提升。
第二,认真实施项目。在项目实施时要始终保持目标的明确性、分工的计划性、完成的效果性,各环节一定要责任到人,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事,就是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激发其无限的创造力。学生通过项目化设计与制作来寻求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者。
第三,及时总结项目。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开展总结,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重点是谈体会、得失,找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其次是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主要是通过比较谈启发,畅所欲言、弥补不足,激发设计与制作的灵感。最后是教师进行终结评价,教师要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发现最美的创意,挖掘问题的根源,鼓励学生在制作上要精益求精,熟练掌握各种制作技能。
第四,有计划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在项目驱动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中,学院动漫专业积极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如与安徽华娱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合作,承担《博士路》、《家有儿女》、《管理制度》等动画制作,公司高级设计师全程参与项目的组织、分工和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集中封闭、加班加点,通过强化训练,取得了预期效果。
[1]刘小晶,朱蓉,杜卫锋.项目驱动下的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