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教育创新工作刍议

2013-08-15 00:49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活动服务

肖 慧

(长江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社会化的必然要求。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要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知恩图报的良好品格与健全和谐的人格。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的不断增加,使打破专业优势的禁锢成为一种必然。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对人才德的需要的普遍共识,也在无形中让德成为当代大学生新的核心竞争力。感恩教育从培养人的自律、奉献、担当意识入手,重在通过内省,提升人的内涵与修养,是培养大学生立足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增强感恩教育的有效性

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既要立足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结合,也要调动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功能;既要重视学校教育,也要着力于构建教育机制互联,教育功能互补,教育力量互动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格局,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

尊重规律,坚持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培育相结合。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培育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生干部技能提升活动、感恩作品征集活动、感恩主题歌唱比赛及辩论赛等;另一方面,要以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为目标,积极开展感恩主题班团会、感动人物评选、志愿服务活动,从而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尊重学生,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所有活动应由学生决定其活动形式,以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其次,活动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为学生服务。

重视平台搭建与资源整合,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应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搭建感恩教育的社会实践平台,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体验到助人的乐趣,并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可通过开展面向家庭的感恩教育活动,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家长增进对学生思想情况的了解,以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二、促进感恩教育工作的科学化

坚持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指导感恩教育实践。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同时,它倡导非指导性教学,强调让学生亲自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把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运用于感恩教育实践中,我们将不难发现,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及情感教育的魅力。因此,应坚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同时,应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努力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积极创造有利于师生交流的教育环境,构建真实、信任、理解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恩的存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坚持用系统的观点,掌控感恩教育的全局。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就必须正确地认识每个子活动的重要地位,以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应紧密围绕校内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奉献精神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为出发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感恩教育,在教育对象方面注重多样性,把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毕业生群体和优秀学生典型作为教育的主要力量,以保证感恩教育对象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坚持用科学的评估机制检验感恩教育的成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感恩教育效果也需要接受现实的检验。对于学校而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发展前景,应成为衡量感恩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可通过优秀校友与在校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晋升情况,明确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帮助在校学生更好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丰富感恩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其主要包括语言载体和行动载体。长期以来,针对感恩教育,各个高校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教育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有:教育对象单一,缺乏普遍性;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渗透性;教育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教育目光短浅,缺乏长远性。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更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高校可通过打造感恩文化节等活动,形成以活动为载体的感恩教育长效机制;可以通过开展“弘扬美德,传承感恩”学生党支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奉献爱心,播撒真情”青支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感恩青春,铸造忠诚”学生骨干培训活动,“感恩生活,珍藏幸福”主题团会,“创作精品,分享感恩”感恩作品征集活动,“践行感恩,传递力量”大型感恩义捐义卖活动,“感恩母校,分享成功”校友报告会以及形式多样的开幕式、闭幕式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此一来,就能使感恩教育活动对象多元化,感恩教育的对象不再是单一的贫困生,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党员队伍、社团、志愿者、普通学生都是教育的对象,从而能实现教育对象的全覆盖,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学生组织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能使感恩教育活动内容多层次性,比如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应重在进行感恩文化的导入,让其参与到已有的各项活动,如感恩主题班会、感恩作品征集、感恩实践活动之美化校园、关爱留守儿童、探访孤寡老人等活动中,针对大三学生,则重在引导其学会主动承担责任,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针对大四学生,则重在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支农、支边、支教),促使其文明离校,诚信自强,使其学会感恩母校,服务社会;能使感恩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感恩文化节系列活动集娱乐性、专业性、实践性于一体,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从而增强感恩教育的渗透性;能促使感恩元素在感恩文化节系列活动中全面融合与强化。

总之,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只有坚持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指导感恩教育的实践,不断创新,感恩教育才能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大学生活动服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