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对策

2013-08-15 00:49:10董小云朱永胜
关键词:同辈社会化群体

董小云 朱永胜

(兰州城市学院 社会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1年12 月底,中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到5.13亿,30岁以下的网民数量逐年上升,始终为我国网民结构中上网普及率最高的群体;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20~29岁的人群上网普及率达到72.9%,而10~19岁的人群上网普及率也已达到69.4%,其中大部分为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依赖现象也日益严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网瘾是指上网者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的虚幻世界中,对互联网产生极度的依赖性,痴迷到忘我无我境地,并难以从中解脱出来。其判断依据主要有:行为上的不可自拔;心理上的过度依赖;自我约束力的下降,甚至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身心受到了严重损伤。[1]

一、网瘾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良影响

社会化是指人在社会中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即自然人(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自然人只有在度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时期,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学习群体或社会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之后,才能成为社会人。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个人的学习和对社会文化的掌握就是社会化的内容。一般来说,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两大部分。个人主要就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进而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这个过程对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自我观念的完善以及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受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也存在某些共同点,即符合社会价值标准及道德要求。[2]网瘾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导致其自我封闭倾向严重,不能有效地参与各种真实的社会活动,不愿与人面对面地交往,与现实日渐隔膜。所处环境的封闭性,置身世界的虚拟性,在切断他们与社会正常交往的同时,也阻隔了他们应有的社会化进程,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异化,使其个性发展要求与社会价值脱节,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青少年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而网瘾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二、应对策略

社会互动即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之间的社会交往。它是发生于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社会行动的过程。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人际互动,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一般的现象,从家庭生活到工作组织中的活动,从朋友之间的密切交往到陌生人之间的际遇,都有大量的人际互动存在。群体互动虽由群体成员来实现,但是这些群体成员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的,而是以群体代表的身份出现。这一系列互动方式,都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社会互动的缺失,是网瘾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不良影响的重要原因,因此,增进网瘾青少年与社会的互动,是应对网瘾对青少年社会化不良影响的重要策略。

增加与陌生人之间的互动。第一,走出网吧,走向现实社会。社会中有许许多多平凡但优秀的人,他们能给青少年提供帮助。网瘾青少年如果可以走出网吧,多与社会中那些有着良好阅历、心地善良的人们接触,一定可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克服网瘾的信心。第二,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青少年应该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文化活动、旅游活动等,向那些非网瘾同伴、长辈学习,了解他们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青少年在上网之前应制定一个计划,上网前想好“我要干什么”,“我准备上多久”等问题,使上网更有效率和目的性,以不断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抵制网络上的各种不良诱惑,一旦明确了每次上网的内容,上网的盲目性就会减少。第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与修养有很大的关系,多与其他人接触,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养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也可以自控自律。只有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才能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网络成瘾。

增加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网瘾青少年对自己的家庭都不满意,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感觉得不到家人的关爱,严重缺乏安全感,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对网瘾青少年戒除网瘾意义重大。对于网瘾较为严重的青少年,父母应该主动出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在有关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合理引导安排子女的网络行为,以逐步改变其不良的上网习惯;同时,也可根据网瘾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丰富其业余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逐步帮助其摆脱网瘾束缚。[3]家长还可通过让网瘾青少年承担家务劳动,参与制定家庭财政开支计划等方式,使之体会到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体谅父母持家的不易,从而激发其为个人、家庭奋发上进的自信心,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使其成功摆脱网瘾束缚。

增加同辈群体间的互动。同辈群体是指一些年龄、兴趣爱好、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相近或相似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初级群体。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同辈群体对其的影响力往往超越家庭对其的影响力。在同辈群体中,他们更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同,获得更大的成长动力。在很多情况下,在与成人群体或同辈群体之间交往时,青少年往往更多地选择同辈群体,也更加重视同辈群体的认同。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明显地超过了成人对他们的影响力。因此,为消解网瘾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借助同辈群体的力量。如果能够拥有心智人格健康的同辈群体,且群体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相尊重,就可以满足青少年群体交往的需要、群体归属的需要以及受尊重的需要,从而可以避免青少年因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4]

在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形下,由于很多青少年无法掌控自己的行为,一味沉迷于网络之中,与社会成员、家庭成员以及能够对其产生有益影响的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加之社会又缺乏对其合理的引导机制,致使网瘾青少年越来越多。这已成为当今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消解网瘾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不能一味地禁止青少年上网,而应通过完善青少年与社会成员、家庭成员以及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动,来帮助这些网瘾青少年,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使其在拥有健康快乐人生的同时,能顺利度过青春期,进而完成其社会化。

[1]陈楚虹.大学校园网虫症候群——网瘾的实现渠道及成就认同[J].青少年研究,2001(10).

[2]张彦.网德教育与青少年发展[J].当代青少年研究,2005(9).

[3]李福坤,钟新海,苏雄峰,等.青少年网瘾的症状、成因及其防治[J].河北青少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

[4]杨守建.应该对网瘾戒除活动进行规范[J].中国青少年研究,2007(3).

猜你喜欢
同辈社会化群体
消失吧!同辈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8:59:48
你们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小声点吗?
人人健康(2020年19期)2020-12-03 00:14:45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
中国德育(2018年13期)2018-11-30 09:27:22
大学生英语写作同辈反馈和教师反馈对比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4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学习月刊(2015年7期)2015-07-09 0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