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龙
(辽东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过渡性语言,由二语学习者按照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创造出来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它既有母语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目标语的特征,随着二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中介语逐渐屏弃匀速接近,而是在语言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中介语向目标语言接近的速度逐渐下降,甚至处于停滞状态,这是中介语的石化。Selinker将石化现象定义为:“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的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石化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以后,还是会在中介语的使用中而出现。”[1]中介语石化现象可出现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是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现象。[2]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知识,语篇组织,思维方式等方面。
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词汇量已经达到3000左右。然后在英语写作中,或许是为了避免在写作中出现错误,学生总是习惯使用最为熟悉的简单词汇,在数量上极其有限。虽然学生的词汇量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还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学生在写作中熟练使用的单词数量并没有随之同速提高。他们总是把中学学习的词汇作为第一选择,即使偶尔在写作中出现几个新鲜词汇,又错误百出。
学生在写作尤其是在写作考试的过程中大量使用简单句,较少去尝试使用复合句。Schachter把该现象归因于母语与英语之间的英异。因为汉语中基本没有修饰语后置的现象。受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单一的句子结构,尽量回避复合句式,尤其是定语从句。
“拐弯抹角”,“顾左右而言其它”是汉语言写作常用的迂回技巧。但是英语写作强调“有理有据”。英语的文章结构比较严谨,通常使用“总—分—总”文章结构,首先是简明扼要地交代本篇或本段的主题,其次使用材料对主题进行支撑和论证,最后再重申并强调主题。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学生的作品里经常有汉语写作模式的迁移现象,整篇文章段落组织零散,缺少表达主要意思的段落和句子,对主题的论证也苍白和无力。
中介语是一种过渡性语言系统,兼有母语和目标语的特性。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过程中受到母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思维的影响。由于汉语的思维习惯与英语的思维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学生在不能完全掌握英语思维的情况下,经常在写作过程中使用母语思维。而母语思维的使用与写作的成绩成负相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用母语思维越多,写作成绩就越低。
大学阶段基础语言知识教学的弱化,学生写作评价和反馈的低效,英语言文化输入不足是出现学生写作能力石化的主要原因。
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相对来说忽视了对较为基础的语言知识的强化训练。识认单词、学习语法不再是像高中课堂上那样的重点教学内容,有很多大学英语教学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到课后作业中去,完全靠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由于学生基础语法知识本身掌握就不是十分牢固,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并没有养成教师所期许的良好自主学习习惯,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内,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英语知识水平不仅没有逐步提升,而在整体方面尤其是语法知识方面还有所倒退。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批改作文的工作量特别大,有的教师采取简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在学生的作文上用红笔在语法和词汇错误的地方画上几个道道,然后给一个总体分数。学生拿到老师批改的作文之后,也是随手一置,不再理会。这样的反馈和评价没有任何的意义。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中不断进步。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反馈或是没有进一步的反思,无论教师布置多少次作文作业或是讲解多少次写作技巧,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只会在低层次上徘徊,不会得到实质性的进步和提高。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形式,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自身的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所以不深入了解英语所代表的文化是很难真正学习英语的。Schumann的文化迁移模式就是用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距离来解释语言石化现象。中西文社会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学生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的语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在写作中时不时地回归自己的文化本原,比如中国学生喜欢使用感情色彩浓厚的主观性语句,而忽视客观事实的依据和必要的逻辑关系。
基础语言知识是英语应用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石。大学英语教学在强调语言应用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需要继续夯实学生的语法知识基础,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新词汇,使用新词汇。掌握一定量词汇的用法后,学生才会在英文写作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当然,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不是要让大学英语教学回归到以前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要合理、均衡的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结构,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学生不能从教师那里得到关于自己写作的反馈会直接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低水平石化。档案袋评价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档案袋是以个人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内有计划地对学习过程和成果积累,得到学生作品的集合物,能够细致反映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档案袋评价法主要是突出档案袋评价的诊断和检查功能,每一次学生写作任务的完成都要将作品连同教师的评价放入档案袋,教师和学生通过定期地查看历次作文来发现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相关内容的强化训练计划来避免这些语言问题形成石化现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已经明确提出将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折射。所以文化的学习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深入了解并掌握一门语言的必要条件。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灌输,更是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所学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必须包括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拉近心理距离,不断纠正因文化差异产生的中介语石化形式。
Krashen认为,只有在输入水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并转化为可理解性输入时才能习得,否则仍会导致石化。[3]教学语言的输入是学生感知、认识和理解英语语言的主要来源。输入语言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师本身也是二语习得者,自身的语言学习也存在石化现象,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既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尽量保证将最准确、最地道的目标语言呈现给学生,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原版的语言学习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单纯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来讲,学生要多读、多背一些外国的原版文章,研究新鲜词汇的用法,了解一些复杂的常用句式,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西方思维,这样才可以减少写作中存在的语言石化现象,提高整体语言水平。
[1]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
[2]尹羿之.论中介语石化现象[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1).
[3]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