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露
公司治理问题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Berle和Means提出,因为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管理者的行为很有可能会偏离股东的利益,而改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损害,保证管理者不会因为自利行为而损害企业的价值,而会计稳健性原则作为会计理论中一项十分重要且有影响力的计量准则,在克服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稳健性”一词的英文为“conservatism”,有“保守”的意思。Basu认为,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财务报告中确认“好消息”比确认“坏消息”要得到更多保证,也就是说“好消息”必须在事项基本确定发生时才能确认或者分期确认好消息带来的利益,“坏消息”则要尽早确认损失,“坏消息”的确认要比“好消息”的确认及时。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公司治理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Ball指出正是代理问题使得企业产生了对稳健性的需求,成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机制。Lara等人的研究表明,强有力的公司治理机制会带来更高水平的条件稳健性。
1.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企业的绩效和行为,所以会计稳健性作为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原则一定会受到股权结构的影响。我国因为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国外关于股权结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可能并不适用于我国,我国学者关于股权结构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三个方面。
朱茶芬、李志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控股上市公司对应着更低的会计稳健性,内部人控制、债务软约束和政府干预等三大治理弱化是抑制国有公司披露意愿、降低其盈余质量的根源。陈旭东、黄登仕通过运用Basu模型,得到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股比例越高则会计稳健性越低。张毅从公司契约角度出发阐述了契约各方的需求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相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其会计信息显示出更高的稳健性。修宗峰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将不利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提高,少数大股东可能通过及时确认“好消息”以及滞后确认“坏消息”的方式来掩盖“掏空行为”,降低会计盈余稳健性。而股权制衡较高的上市公司就具有较高的会计盈余稳健性。温章林也得到了相应的结论,实证股权制衡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股权制衡度越高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越强。
研究表明:国有控股、股权集中、较低的股权制衡都会降低会计稳健性,因为较小的持股比例和较低的控制权引起这部分利益相关者无法对企业经营等行为产生影响,更易产生管理者自利行为或者大股东“掏空”行为,这就要求有更多的更健全的法规制度来保护小股东等利益相关人的利益。
2.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会计稳健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董事会特征的研究可能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行为、董事会的两权分置设置等,但是,对于会计稳健性产生更大影响的应该是独立董事。被赋予了独特地位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作用是为了维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是公司治理一个十分重要的机制,影响着会计稳健性,独立董事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一直是理论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
Beekes运用 Basu模型对董事会组成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企业对于“坏消息”的确认会更及时,相比之下,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并不能延迟“好消息”的确认,但是从总体上来讲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的确会影响会计稳健性。刘凤委、汪扬对Basu模型进行修改,从债务、股权性质和董事会结构等方面研究公司治理机制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其中,独立董事比例影响会计稳健性,比例高的公司相对比例低的公司而言会计更趋稳健的假设并没有得到验证。
但是,也有学者得到不同的结论。陈胜蓝、魏明海使用新的视角更加关注董事会独立性在发挥保护投资者利益作用的中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会延迟盈余对“好消息”的反应速度,延迟对“坏消息”的反应速度,从而达到提高市场效率,体现市场公平的作用。王鹏、张俊瑞应用Basu提出的基于盈余—回报关系的反转回归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有助于会计稳健性的提高,而两职分离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并不显著。
3.管理者特征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催生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在这种两全分离的情况下,管理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管理者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大多带着管理者的主观色彩,对企业的行为和业绩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管理者内部特征影响着管理者面对会计信息处理作出不同的选择,影响着会计稳健性。张兆国、刘永丽和谈多娇运用高阶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会计稳健性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些特征包括平均学历和平均任期。这些特征在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又不尽相同。梁栋桢、朱学义认为了解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财会背景特征,并据此对该企业的会计政策变化进行预测,有助于评判该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他们通过实证方法得到的结论是公司高管团队的财会工作经历背景确实会影响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但是公司高管团队的财会专业教育背景不影响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程度。
在另一个方面,管理者特征的外部因素——持股比例,作为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在降低代理成本、增进企业经营绩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持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必将对会计稳健性产生重大的影响。管理者持股会促使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会反复衡量,力求在股东利益和自身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Lafond和Roychowdhury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得出结论,他们认为管理层持股下降时,会带来严重的代理问题,这时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上升,通过实验检验发现管理层持股和会计稳健性呈反向关系,即当管理层持股下降时,意味着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更严重,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上升。吕先锫、王宏健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经过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分析了高管持股现状之后,得出的结果证明整体上高管持股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正向作用,但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的基本情况之下,管理层持股不能有效发挥激励和制约的作用,管理层持股应当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以及人力资源改革的未来方向。
1.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通过审计公司财务报告并发布审计报告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监督,这种第三方监督的形式可以有效缓解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调节企业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能起到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作用。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又主要针对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对会计稳健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刘峰、周福源运用多种方式检验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之间审计质量的差异,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出具的概率、可控应计的数量和会计盈余的持续性三个角度来看,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并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从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角度来看,强烈的证据表明国际四大甚至比非国际四大更不稳健。李世刚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他认为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国际四大所保持职业谨慎性的外部压力低,可能会导致被审客户会计稳健性较低。
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计任期上,朱松、夏冬林、陈长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较长的审计任期会造成事务所会降低对审计活动的投入,降低审计标准,甚至默许企业管理层更多的随意判断以及不够稳健的报告政策,而四大相对非四大而言,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对客户财务报告要求的稳健性程度下降较低。
从学者的研究中看出,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主要是从审计风险的角度衡量,而更应该关注的是采用什么样的风险控制策略来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与客户的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平衡。
2.外部债务契约
因为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使债权人面临着非对称的收益,若是企业经营得好,收益属于股东,债权人只能得到固定的本金与利息,但若是企业面临破产清算,资不抵债,债权人却连本金都无法收回。而稳健性可以使股东及管理层减少对资产和利润的高估,谨慎地选择会计政策,避免激进的投资项目,而使公司财务更加稳健,这样可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缓解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研究债务契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意义重大。
Ahmed发现,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越大,会计信息的稳健性程度越高,而会计稳健性在降低企业债务成本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就说明债务契约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值得我们去研究。孙铮、刘凤委、刘运国、吴小蒙、蒋涛则进一步从债务比例、借款期限和产权性质三个角度研究了债务约束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债务对会计稳健性存在影响,债务比例越高,债权人对上市公司的债务约束更加显著,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会更加稳健。同时,债务的期限也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短期债务会比长期债务驱使企业选择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因为短期债务具有更强的债务约束作用。
债务不仅仅是资本来源,也是公司治理的机制,它通过股东与债务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调节公司的行为,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同时,会计稳健性也会对企业的债务结构和债务成本等产生影响,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报告以及优化资本结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会计准则变革
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主要有效率、公平和稳定三个方面。林钟高、龚晓明指出会计准则的目标就是:有效率的分配稀缺资源;公平地分配利益,使生成的会计信息尽量科学合理并公平地兼顾所有各方的经济利益;有助于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作为协调利益关系的手段对公司治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会计信息的生成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可见,研究会计准则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意义重大。
我国对稳健性原则的关注开始于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之后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几次会计改革,但是在1993-2005年的会计改革中,贯彻稳健性原则,提高报告主体的盈余稳健性一直是主基调。直到2006年为了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改变了强化稳健性的思路。但是,基本准则仍然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贯彻谨慎性原则。然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变更对会计稳健性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在2006年之前,陈旭东运用basu模型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证券市场监管的强化与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会计稳健性在1998年后逐渐增强,2001年以后上市公司的会计具有稳健性,这一表现在制造业尤其明显。
钱春海运用1992-200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重度量方式,实证结果表明1998年会计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盈余确认“坏消息”的时效性,相对于“好消息”显著增加。刘斌、徐先知研究表明2006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会计信息均存在盈余稳健性特征,但是与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相比,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盈余稳健性显著降低。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会计的盈余稳健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毛新述、戴德明认为我国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改革中被强化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制度安排以及相应的会计与证券监管,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强化稳健性的观点在慢慢弱化,但是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满足外部投资者的需要仍然意义重大,在未来我们关注的重点应当是如何结合制度安排设置合理的稳健性水平。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使公司治理的研究逐渐出现,公司治理作为缓解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稳健性这一原则能够通过促使管理者使用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提供稳健的盈余信息以避免管理者的自利行为。会计稳健性作为有效缓解代理矛盾和契约不完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有效方法,必然会受到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
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外部很多因素,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管理者特征,而外部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外部债务契约和会计准则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公司治理因素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还包括政府控制因素、公司上市板块、企业生命周期等影响,但这些因素在目前看来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不大,或者能够用文中主要的六种因素解释。
中国的宏观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研究成果,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引进,都在说明单纯的强调会计稳健性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市场要求,关注公司治理因素、寻求更好的治理机制、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才是提高盈余稳健性、协调利益冲突和降低代理成本的根本方法。
[1]Ahmed A,et al.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reducing debt cost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4).
[2]LaFond R,Roychowdhury S.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
[3]Watts R L.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J].AccountingHorizons,2003(17).
[4]陈胜蓝,魏明海.董事会独立性、盈余稳健性与投资者保护[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刘斌,徐先知.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效果研究:基于盈余稳健性视角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0(3).
[6]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1).
[7]李世刚.国际“四大”与会计稳健性: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1(5).
[8]吕先锫,王宏健.高管持股与会计稳健性的非线性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11(11).
[9]张兆国,刘永丽,谈多娇.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7).
[10]朱松,夏冬林,陈长春.审计任期与会计稳健性[J].审计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