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对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一项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

2013-08-15 00:53邹李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模因段落语言

邹李炜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600)

模因论(memetics)的提出为解释和揭示语言的传播、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传递了人类文化,丰富了人类语言,也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作为语言习得中产出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形式,写作技能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模因论启示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模因通过模仿而被复制、传播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国内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模因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启示进行了探讨,如陈琳霞认为不同模因的表现方式启示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应提倡句子和词汇层面的模仿[1]。李执桃认为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可以应用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2],但未覆盖通用英语写作。本文尝试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从模因复制与传播方式的角度,结合自建的小型学生英语习作语料库,探讨模因论在中国大学英语写作中审题、篇章组织和段落扩展以及句子构造等方面的应用。

一、模因论概述

模因(meme)一词最早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 1976年的畅销著作《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指的是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广义而言,这个过程可称为模仿[3]。模因的英语原词 meme来源于希腊语mimeme(模仿),在拼法上模仿了基因一词gene。我国的出版物中对此术语有好几种不同的译法。自2003年何自然提出“模因”译名以来[4],已获得学者们的普遍接受,因这一译名既能表达出“模仿”这一核心含义,又表示了该术语与“基因”的关系及近似的发音。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传承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其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牛津英语字典》对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可见,模仿是模因传递的主要方式。模因既可以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也可以像病毒那样传播。也就是说它既可以像基因一样以上一代传至下一代这种纵向的方式在代际之间进行传递,也可以横向地在同一代人之间传播。如一种观念或信息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递,还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媒介传播。通过模仿,信息从一个人的脑中传到另一个人的脑中,不断地被复制与传递。根据Blackmore的观点,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称为模因[5]。

二、模因与语言

模因论在西方已有二三十年的发展,但在国内仍然是一个较新的理论。2003年何自然在《现代外语》上发表《模因论与社会语用》一文,首次将模因论引入国内。近10年的时间里,模因的语言语用研究在国内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语言模因论的理论框架也日渐成型[6]。模因论为审视和解释语言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由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于2007年合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中[7],作者指出:语言是模因的主要载体之一,模因可以通过语言复制、传播而生存,而且,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模因的复制、传播又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学者发现,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可分为“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的基因型和“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的表现型两种方式[8]。基因型模因的特征是模因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尽管名称各异,与原始形式大相径庭,但实质没变,形成了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而表现型模因的特征是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是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了解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三、语言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

从整体上来看,自然语言中的模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信息的交际和交流[8]。学生从英语教材和课外读物中学会的英语词汇、句式和语篇格式等都可能成为“模因”,并以套用(mechanical application)、替换(substitution)、模仿(imitation)和移置(displacement)等方式同化、吸收、改写、扩展和改造于同一种语言的其他语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采用清晰的文章结构,避免错误的中式英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笔者对所教的大学一年级200多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英语写作;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先用汉语构思然后再将汉语的语言和思维习惯翻译成英语;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写作非常头痛,写作时常常提笔忘词,要么不会构架,要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由此可见,学生头脑中缺乏基本的英语语言模因,不熟悉英语作文的写作要点,导致学生写作前就产生了畏难心理。笔者将作文训练中的学生习作逐篇准确输入电脑,组成一个小型学生习作语料库。下文将结合学生英语习作,就如何审题、段落的扩展和句子的构造这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和探讨。

(一)审题和构思主题句——套用提示信息

“套用”是指通过引用的方式将信息内容直接用于英语写作。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作文一般是命题作文,即段首句作文或提纲式作文,题目本身已经明白无误地指出了主题,限定了写作范围,而且每段都以汉语或者英语给以提示或主题句,这就规定了文章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短文写作的语篇格式有程式化倾向。有鉴于此,只要我们仔细审题,直接套用题目的提示并予以扩展,就能写出合乎规范的英语语篇。下面就此举例探讨一下审题的步骤和如何构思主题句:

例1: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提示:上海世博会成功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供了一次良机,也有人提出了异议,请谈谈你对上海世博会的看法。

1.审题步骤

(1)确定文章写作的文体:英语写作通常可分为四种文体——记叙文(Narra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和议论文(Argumentation)。根据题目的要求,作者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服读者理解并信服作者的观点,进而同意并支持作者的观点,所以本题写作文体应定为评论性的说明文。

(2)确定文章的主题:题目围绕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的影响展开讨论,要求写作者谈谈想法,也就是比较利弊,在构思过程中可以选择正面或反面观点展开阐述,也可以有重点地结合讨论利弊。关键在于要观点明确,并在主体段做详细、系统、有力的论证。

(3)构思段落:英语文章的分段原则为逻辑分段,即一个段落拥有一个中心思想,段落在结构上呈层状结构,主题句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始,随后是细节材料的支撑和例证[9]。文章的各个段落应以提供的信息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主题句所讲的道理,此文可用3段或5段来写。例如,选择世博对我国利大于弊时,第一段可以直截了当引出全文主题,如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样,上海世博会是进一步对外展现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绝佳机会。第二段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论证:① 上海世博的开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② 有利于向国外展示我国文化,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③为国际间的经济、文化和思想交流提供了平台。

(4)结尾:应以总结性的词句来重复作者的主要观点,首尾呼应,以达到使读者进一步信服的目的。

2.构思主题句

套用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便能写出稳妥、扣题的主题句。主题句是指表明一个段落中心主旨的句子,常放在段落之首。主题句写作的贴切与否直接关系到作者能否贯彻英语写作的统一性原则[10],即紧扣主题发挥,能否为下面发展句提供写作内容,并引出作者自己的思维联想。下面就例1的作文题写出3段的主题句。

(1)Like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the Shanghai World Expo represents yet another opportunity to show its true colors to the world.(开明见山,点名主题)

(2)Many foreign people have misguided or flatout incorrect ideas about China and the Expo is a perfect chance for the Chinese people to correct these notions.(置于句首)

(3)The Expo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risk for China.(置于句首)

(二)段落的扩展——替换模糊信息

替换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相同的信息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词汇句子模因加以扩展补充。大学英语命题作文中的各段主题句中的关键词都是相对模糊的用词[11]。所谓模糊,也就是信息残缺的词语,因此需要用后面的段落发展句来弥补所要进一步说明或例证的信息。而这种弥补的信息需要利用典型的具体事例有效地对相对模糊的概念外延加以说明。如:

例2:Low-carbon Lifestyles

提示:低碳生活方式现在已经越来越普及,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实现。试围绕低碳生活方式的可行性展开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请看学生习作中的两段文字。

(1)I consider that if we want to stop global warming,not only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the enterprises need to develop effective policies.Each of 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e low-carbon way of life is the current trend of society and it is a manifestation of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2)I think that adopting low-carbon practices can be easily done by nearly everyone;the key is to start small.Carpooling,bringing reusable shopping bags to the grocery store and cutting back on air conditioning usage are just a few of the simple things we can do to reduce our carbon footprint.It is imperative that we reduce our impact on the Earth now,so that we may still have it to enjoy when we are older.

在上例两段文字中,low-carbon lifestyle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用词,也是文章围绕的主题。有的学生如(1)选择了低碳生活方式可行的观点,但是论据的阐述过于口号化,展开不够,没有像(2)那样在这一段中阐述自身观点并提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建议,细化到具体信息,给读者解释了“低碳生活”具体指什么。

(三)学写高质量的句子——模仿和移置已知信息

模仿是对模因最大限度的维持。模因的这种表现形式对于我们英语写作教学的启发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已知的语言结构,结合不同的语境,根据实际需要,在同一种语言形式中嵌入不同的内容,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如果说段落结构是一个框架,那么句子就是框架中的基本素材。英语中有五种基本的句型结构和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独立主格结构等。在一段文字中使用不同的句型和各种不同的结构,可以使文章避免呆板和单调,使文章生动有趣,句子的长度也必须有变化,好的文章应该长短句混合使用;其次语序也可适当做些变化,句子的自然语序应为主、谓、宾结构,主语置于句首,但如果间或改变下语序把状语或状语从句、介词短语等置于句首,就可达到句子形式多样化的目的;除此之外,英语中用词简洁、寓意隽永的名言和诗词名句也可充当学生模仿表达信息内容的“模因”,写作时有效地模仿人们熟悉的经典名句,往往会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有学生在谈安乐死给如今医生所带来的道德困境时写道:To treat or let die,that is the question.显然,这是模仿了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而移置是指利用模因已有的说法来嵌入新的语篇。被移置的模因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使用的语境发生了改变,在英语写作中,移置就是照搬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来达到一词多义,一语双关的妙用,这些用语不仅语言形式鲜明、独特,而且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如有学生在谈交通问题的习作中写道:The driver is safer when the road is dry and the road is safer when the driver is dry.该语句恰到好处地移置了be dry这一词组,第一个dry取字面意思指路面干燥,第二个dry取其引申意义,指的是司机没有喝酒,双关语的运用形象简洁地概括了司机滴酒不沾对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四、结论

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的复制、传播密不可分。在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套用、替换、模仿和移置等英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语言材料的储存,提倡以读促写、以背促写、以仿促写的模仿理念,更要结合英语作文在构思、词汇和语篇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1]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88-91.

[2]李执桃.模因与商务英语写作[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50 -53.

[3]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192.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5]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56.

[6]何建敏,范海遐.模因论与语言习得过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5-99.

[7]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30-131.

[8]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5.

[9]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3.

[10]Halliday M A K.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Edward Arnold.1983:201 -209.

[11]陈婧,胡登攀.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探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83-85.

猜你喜欢
模因段落语言
【短文篇】
语言是刀
心理小测试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