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

2013-08-15 00:49樊晓东
关键词:大学传统大学生

樊晓东

(黑龙江科技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文化”最初的涵义是人文教化,出自《易经》,当时文化被概括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在,“文化”的本意早已超出了这个范畴,其内涵已从有形的知识,能起到教化的作用,进而引申到无形的精神方面,能起到感悟的作用。[1]从这一层次出发,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人,已不单纯指一个人的学历和知识结构,而是更侧重于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也就是整体素质。文化教育是一切经济的基础,大学则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也是思想文化创新的摇篮。新时期,大学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大学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完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其必经之路。

一、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面临的问题

依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言,人们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时,是以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为标准的,而现在,很多人却向金钱名利看齐,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仿佛只有这些才是个人成功的表现。这样的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大学生。有研究者针对某市大学生展开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53.4%的大学生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占38.2%的学生则崇拜西方所谓的民主,49.2%的学生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2]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人缺乏应有的文化责任感以及新时期必备的文化担当。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比如,媒体的责任是文化传播,但一些影视媒体常把利益追求放在首位,以勾心斗角的宫廷戏和戏说来演绎历史,低级庸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是非观念,也削弱了社会文化主流的作用;再比如,大学文化亦存在相应的缺失,重视理科,轻视文科的现象,在大学里长期存在,大学里数理化实用性强于文科的观念也一直没有得到转变,致使大学生人文教育相对不足,理科与文科没有互相融合,文科学生普遍逻辑思维较差,理工科学生的人文修养令人忧心。凡此种种,对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均产生了不良影响。

有研究者就文化自信对部分大学生展开的相关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一部分人自卑心理严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到位,极端漠视传统文化,甚至认为只有美国才是先进文化的产地;另一部分人则盲目自大,目空一切,不能正确认识外来文化。《华夏时报》曾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所持有的态度做过调查,调查显示,对传统文化表示没兴趣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70%之多,仅有20%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认同传统文化。[2]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不良的文化影响以及文化自觉的缺失,无一不在提示我们,高校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已刻不容缓。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是一个迫切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在推进大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中的引领作用

大学文化不同于世俗文化,其优势在于其先进性,以及独一无二的引领性。[3]大学是创造优秀文化的摇篮,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发源地。保存、传承和创造优秀文化,是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要以推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己任。

高校是文化育人的主要阵地。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文化人,即通过一些文化知识和专业培养,把有潜力的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化人。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还要有智慧,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在大学不仅要学习技能,更要培养出一种文化精神。

高校是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的创新文化通过科学研究来进行。大学是培养高新科技人才的基地,在科技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但在学科、科研、人才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有真正的学术自由的氛围。大学的学术环境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根据地,也是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大学只有重视传承创新文化,才能体现中国特色,才能产生出引领世界的学术研究成果。

高校是培养学生文化自觉的平台。大学是学术发展的根据地,也是人类优秀者的聚集地。在经济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过分注重现实的同时,很容易流于庸俗,因此,大学只有引领学生理性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充分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注重其自身的言行,才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走向社会后,将以其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去影响社会,从而成为引领社会主流文化发展的生力军。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有效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后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来的主旋律,无疑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主心骨。[4]一直以来,我党高度重视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我们党对于文化进步与发展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已成为促进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基地。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引领作用。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是积累、传播与创新文化的重要场所,而弘扬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这一重担,就落在了大学生的肩上,因此,必须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批判地继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根基。大学生获得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有效途径,就是接受并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高校大学生要充分利用优势,辩证地吸收传统文化,自觉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这也是尊重民族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的需要。

创新发展高校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水平的高下,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引导高校大学生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动力,因此,要引导学生,融合其现阶段思想上存在的差异性、开放性与创新性,使其合理地批判吸收西方的文化思潮。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着力营造文化氛围,让大学生能客观辩证地对待多元文化;同时,要有选择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充分整合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以增强高校的文化软实力。

总之,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应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提升其对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1]高淼.关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校园文化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2(2)).

[3]张华.“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范型和实践模式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8(3).

[2]胡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与文明对话[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4]张传燧.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教学思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6).

猜你喜欢
大学传统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