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色幽默文学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小说价值取向

2013-08-15 00:42
关键词:黑色幽默文学小说

杨 丽

(长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黑色幽默派是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产生、发展于20 世纪60 年代,繁荣于20 世纪70 年代。其中以约瑟夫·海勒、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克特·小伏尼格等作家为代表。最为知名的是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认为是黑色幽默文学发展史上“属于无可争议的拓荒者”[1]。

黑色幽默文学的主要基调是反映人与社会的矛盾,作者通过一种滑稽的笔调与文学语言来描述社会失调的现象,并以可笑甚至荒诞的方式将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无限放大。“从时代的角度来说,黑色幽默文学的出现,表面上只是一种颠覆性的文学形式,实际是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真实呈现。”[2]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特点非常明显,其内容和主题多表现社会、世界、自我、理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们想改变它,却又无力改变,只能绝望地发笑。作者多用打破时空观念的意识流形式来叙事,立意大多荒诞,思想异想天开且语言怪异搞笑。有的作品以喜剧的艺术手法表现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有的作品以故事中畸形的小人物对现实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衬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幸,读者从冷峻的、朴素的语言和喜剧的笑声中领悟出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涵义和主题思想。

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作品真正进入中国是以《外国文艺》1978 年第1 期上发表了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为标志。“此后的14 年中,先后有《上帝知道》(全译本)、《出事了》(略有删节的全译本)另外2 部长篇小说的译入。黑色幽默另一位代表性小说家库特·冯尼格则有《五号屠场》、《猫的摇篮》、《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茫茫黑夜》、《囚鸟》(此书竟有四个中译本)5 部长篇小说的全译本与一部短篇小说集《回到你老婆孩子身边去吧》相继译入。”[3]于是美国的黑色幽默文学开始进入了中国读者视野,中国当代作家如王蒙、刘心武、莫言、马原、方方、余华、王朔、王小波等接受了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特点。于是当代中国的幽默小说逐渐发生变化,作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自觉或无意地对其进行仿效,其作品语言多采用恶谑化,即通过对悲剧性人物的嘲笑来制造幽默效果,这些小说大量运用讽刺手法,使作品背后的主题或意蕴埋藏得更深,哲理性更强,它们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有欢笑的愉悦,还有灵魂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在受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影响时,更多地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价值取向的黑色幽默文学作品。笔者将在美国黑色幽默文学视域下分析当代中国小说的价值取向。

一、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黑色幽默价值取向

中国作家在借鉴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特点艺术的同时,更多地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杂糅进了中国的古典哲学、古典诗词、古典小说和神秘文化等内容,特别是黑色幽默与地域文化的巧妙结合形成了中国作家的特色。如刘索拉、韩少功、莫言等作家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韩少功的《爸爸爸》主要是楚文化和黑色幽默的结合,还有湘西文化的印迹。在小说中,韩少功以冷峻、幽默和荒诞的笔调描述了一个超越时间、近乎原始状态的“鸡头寨”,主人公丙崽的形象滑稽可爱,其智力停留在儿童阶段,行为怪异,穿开裆裤,流鼻涕。作者以他荒诞的行为来反映鸡头寨人的思想意识,最终折射出湘西少数民族落后文化心理,并挖掘民族历史文化中的胚胎与原型,突出了该部小说的文化反思和批判精神,从而表现了作者对湘西少数民族落后文化的心理原因和对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因其历史命运阻碍社会发展的民族心理因素的探索。

马原的作品《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女神》、《西海的无帆船》中有着西藏文化的印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马原常常把一些相互独立且互不关联的片断糅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一种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效果。他的小说使原本就神秘而古远的西藏又增加了更加扑朔迷离的氛围。马原的文学作品没有传统小说的叙事情节和逻辑性,明显有着黑色幽默文学中强烈的意识流特点。

余华的小说集《现实一种》则深深地扎根于‘余姚’文化里。该小说集共收录了3 部中篇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寓言。作者冷漠地以近似于“零度情感”的叙事方式,描写了死亡、血腥与暴力,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成功地构建了《现实一种》中冷漠的、残酷的寓言世界,传达出先锋作家所特有的人文关怀,表现了文明、暴力、慌乱之间的关系。

以短篇小说见长的黄建国,其短篇小说集《谁先看见村庄》充分地将关中文化与黑色幽默结合起来,表现关中农村的沉重、固执、愚昧、荒诞。其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叫“梅庄”的地方,这些奇异和荒诞的故事后面深藏着作者对关中农民精神世界的深厚理解和同情。

莫言的许多小说中有着高密东北乡文化的色彩。其代表作《红高梁》中多处可见黑色幽默与高密东北乡文化相结合的痕迹,如“孙五把罗汉大爷那只肥硕敦厚的耳朵放在瓷盘里。孙五又割掉罗汉大爷另一只耳朵放进瓷盘。父亲看到那两只耳朵在瓷盘里活泼地跳动,打击得瓷盘叮咚叮咚响。”[4]这惨烈吓人的场景却被作者用欢快的语言来引导读者“欣赏”,并“工笔重彩”描写于纸面。

二、表现改革开放后城乡文化冲突的黑色幽默价值取向

与美国黑色幽默文学产生时垄断资本主义的工业时代背景相比较,目前中国现代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城市和农村还处于二元对立状态,因此揭示城乡文化冲突、解剖世纪末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渗透的作品较多,这是西方黑色幽默文学所没有的主题。

“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就是将黑色幽默与两种文化冲突、渗透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刘震云用看似调侃实则严峻的笔墨解剖了‘世界恢复礼仪与廉耻委员会’秘书长俺孬舅(刘老孬)以及俺孬舅身边的各色人物,其中包括俺孬妗冯、大美眼、瞎鹿叔叔、小麻子和六指以及诸如刘金玉、脏人韩等人物的心灵,从而解剖了中国二十世纪末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渗透,通过对俺孬舅、瞎鹿叔叔这些带着浓厚乡村文化色彩的人物在城市生存状况的描绘表现出两种文化兼容的艰难。”[5]这种以寓言演绎历史、以荒诞来反思现实、以剖析来探究精神、以作者自身的创作实践来回答追问的叙事方式,显示出一种恢宏而又深刻的隐喻结构,体现了作者反对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模式的主题思想。

在黄建国的《胡蛋和一个城市的幽默》中,进城打工的青年农民胡蛋因其行动诡异、表情反常,被两个刚愎自用的警察带进派出所审讯;警察认为他不是逃犯准是嫖客,结果什么也不是。胡蛋与警察的对话却“对”不起来,各说各的话,显示了城乡之间很深的思想隔阂以及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之间的差异,有着很强的隐喻性和幽默感。

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在当今现代化的过程中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突愈来愈明显,农村与城市的二元对立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当前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就是如何改变这种二元对立结构,确切地说,就是如何改变农村、农民、农业的历史。通过阅读当今表现改革开放后城乡文化冲突的黑色幽默文学,我们看到了当今“三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紧迫性。

三、以写实风格为主的黑色幽默价值取向

黑色幽默文学整体上属于后现代文学流派,呈现出后现代文学流派中的总体性特点,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幽默,包含着痛苦的感受。这种幽默不是建立在愉悦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的失望和痛苦之上,然后再从悲剧中去寻找喜剧因素,在冷静的、旁若无人的叙述中凸显幽默感。可以说,黑色就是悲剧,这种悲剧是一种消极的、否定性的情感,无关爱,无关怜悯,这种幽默让人在发笑之余产生痛苦、孤独、悲哀。中国作家在吸收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精华时,巧妙地将写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文学作品在具有黑色幽默特点的基础上又表现出强烈的写实基础和风格。

黄建国的《什么人藏在房庵里》叙述了关中农民梅金砖看了两个公安贴在村头树上一张追捕逃犯的文告后,为了获得警察悬赏的三千块钱,竟然放弃了自己的本业——地里的庄稼不收,把自己打扮一番后开始出发抓逃犯了。在几天寻找罪犯过程中,他反而被村人误认为是小偷,最后因敲诈勒索被警察带走。这种结局既是喜剧式的讽刺,也是一种揶揄式的幽默,看似荒唐,却是现实中的事实,让读者对主人公的遭遇有着含泪的笑。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关中农民在当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所表现出的迷茫、失落、困惑、焦虑以及他们在追求金钱、发家致富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自私、刻薄、目光短浅等行为。“黄建国通过小说形式,不仅仅是想表述这一种事实,而是揭示了一种现象的普遍意义,即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广大农民表现出来的迷茫、失落、困惑、焦虑,保守,甚至是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人生发展的目标。”[6]

另外,1985 年刘索拉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知所措的情绪。小说的结构零散,人物的逻辑思维和话语跳跃性比较强,完全背离了整体性的叙事结构。全文用零散的画面来表现大学生的生活细节,既没有褒扬也没有讽刺批评,只是在平静的叙事中展现真实的大学生生活及其心理,并深入揭示了中国教育体制在现实社会存在的荒唐与弊端。

1986 年张洁发表了中篇小说《他有什么病?》表现了当代人的焦虑、狂躁,写出了一个“人人都有病”(很像《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人都精神失常”的主题)的病态世界;同时该时期王蒙的《买买提处长轶事》和《风筝飘带》、王朔的长篇小说《千万别把我当人》、王小波的《2010》等作品,在揭示现实矛盾的同时,从恶谑化语言、黑色幽默人物和异化的环境等角度着手,都是有着东方特色的黑色幽默小说。一些评论家在论及王蒙的《杂色》、张贤亮的《浪漫的黑炮》、湛容的《减去十岁》等中国当代的“荒诞小说”时说:“(它们)都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等黑色幽默小说有着或密或疏的关系”[7],甚至结论说:“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在美学风格上是一种‘黑色幽默式’的悲剧喜剧化。”[7]

四、结 语

总之,中国作家在对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黑色幽默文学风格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精神的集中表现,这种文学作品针砭了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出现的种种矛盾和病态的现象,以幽默讽刺人性的种种阴暗与丑恶,以调侃揭示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完善、不和谐,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作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公众素质的提高寄予的殷切希望。

[1]安 婕.黑色幽默研究:背景、渊源、主题、叙述技巧及艺术技巧[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2]王 丽.黑色幽默的艺术特点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9(5):102-103.

[3]许从举.黑色幽默对中国当代小说影响略说[J].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1):32-36.

[4]莫 言.红高梁家族[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

[5]季 伟.浅谈黑色幽默的中国化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3(2):322-323.

[6]岳红记.贫困的精神造就贫困的物质:读黄建国的小说《什么人藏在房庵里[C]//霍忠义.村庄的生存寓言——黄建国的小说研讨论文集.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0:184.

[7]尹 鸿.外来影响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J].当代文坛,1992,11(1):120.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黑色幽默
DARH HUMOUR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