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的进步展望高校图书馆未来

2013-08-15 00:44:35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马春华肖海波
电子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著录图书图书馆

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 马春华 杜 雷 肖海波

一、Internet互联网络的发展历史

Internet的前身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抵御核进攻而开发的一种分散型通信网络,名为ARPANet。此后不断改进,并扩展到民用领域。1972,E-mail诞生;1987年正式被命名为Internet。1991年美国政府宣布Internet向社会开放,允许在网上开发商业应用系统;1993年,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在Internet上出现。1995年,Internet上的商业业务信息量首次超过科教业务信息量。互联网从开始到今天已经过三个时代的发展,初期Interne互联网上只有单一的文本信息(如E-mail)。后来Web超文本链接的出现使Internet不再只是单一的文本信息,它使Internet有了色彩丰富的图片各类音频与视频多种信息,出现了大量的集成门户网站,Internet开始以目录的形式把可能查找的大量信息集成整合。例如Yahoo、新浪、搜狐等。随之着web2.0的出现,互联网信息查询方式又从单一的目录方式向信息直达的搜索方式重构。Wb1.0是由专业人士编写、逐级细分的传统信息查询,如今的Web 2.0,使用户不仅限于浏览器读取,也可以是网页内容的生成者。当搜索算法已把单纯的信息本身的匹配做到极致,人际交互再次重构互联网信息。信息的查询方式是以人际为传输渠道,每点资讯都附加了人的意义,人越真实,网络信息就越有价值。Internet应用户信息越来真实、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近年来Social Media一类社交网站开始登场,如Facebook人人网等。2006年3月,亚马逊(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是动态、可伸缩、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可以方便地实现分享和交互,并形成群体智能[1]。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在每年以着惊人的速度递增着,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占手机用户的72.2%2012年上半年,通过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为3.80亿,笔记电脑本接入为2.42亿,而手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已达到3.88亿,相比之下,不难看出手机已经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近两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生成了新兴的物联网。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传感网”在国际的通称,即把所有物品通过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2]

相信伴随着云计算、移动物联网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移动物联网云端时代已经到来,且会再次影响需资源整合资、资源共享的图书管理事业,并带来划时代变革。

二、从《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兴衰看IT对图书事业的影响

《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1768第1版,到今天的第15版,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西方世界最权威的综合性百科全书。1990前32卷精装售价1,600US$;利润可观。年销售额7亿美元。是当时图书馆、中产阶级家庭的必备,就好象我们当年学生必备新华词典一样。1992年微软决定进军百科全书生意购买《Funk & Wagnalls》版权,二流百科全书;制作多媒体光盘Encarta[3],售价49.95US$。《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以2,000US$的订阅费提供网上图书馆服务。大图书馆购买,小图书馆及家庭认为多媒体光盘Encarta足可以满足需要且花费又少。1996年《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销售额仅为3.25亿US$,只有1990年的一半。1995年《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进军家庭市场,每年120US $订阅费的在线版本;但还是只有少量顾客订阅;1996年《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推出200US$光盘版本,仍比微软公司的Encarta高很多,就此《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陷入困境。最终不得不在2012年3月13日,历经了244年的漫长岁月,《大英百科全书》宣布,目前市面上库存的纸载百科全书卖完后,将不再推出印刷版,内容全面数字化。从而不难看出优质、快捷、低廉、及时、准确的信息才是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

三、IT对我校图书馆的影响及未来设想

以我校图书馆为例,2002年之前我校图书的借阅方式为闭架式手工借阅,到了2002年,计算机普及,开始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将图书信息录入计算机,实现了开架式的机器借阅,掀开了向现代化迈进的篇章。2007年我校更新了图书馆的管理软件,师生在不用到馆情况下,用校园网络就可以查到详细的图书信息,使我校馆藏信息实现了局域网络化。为2010年实现了统借统还的大流通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再次升级图书管理系统,开通了IC校园一卡通的管理模式及光盘媒体信息同步检索功能。又向全面数字化进程迈进行了一大步,就此计算机的远端查询不是遥不可及。随着移动互联网云端时代到来,物联网的发展,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成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也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卡的低成本足以可以替代未来图书中的可充销磁条及条码。将详细的图书信息集成于该卡中,利用手机互联网实现完全自助式借阅已是指日可待。

笔者认为未来的高校图书馆会将把移动通讯、互联网、RFID及定位技术相结合,有可能打破现在的相对独立的状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统一,向着全面社会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随之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物流的发达,人们完全可以在家就能实现借还图书。因此对所有从业的图书馆人员来说,那将提出更细仔的分工及更高技术的要求。

1.著录信息的变革

信息著录信息的专化与商业化将会是一种趋势。又因为RFID具有极高的定位功能,著录的分类排架功能作用就会减弱,除了确保图书目录数据的完整、准确统一和规范外。多信息检索点的录入显的格外重要了。主题词及摘要等信息内容将不容忽视。随著录信息的专业化要求,著录工作将会社会化商业化。

2.技术人员的要求

电子文献将是馆藏重要建设,同时纸载文献信息著录的变革,大量信息存到云端,高校馆的技术人员不用再花大量的时间来维护存储设备了,而是更专心的研究分析资源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建设。

3.图书的上架与归架

图书的上架与归架随之着RFID的应用,将加快该工作的物业化管理进程。学科馆员专科化。馆内藏书未借可控化。图书的借还方式多样化。可实现非到馆借阅。

四、结论

高校的馆藏信息存入云端,读者可以利用手机检索到想查找的图书信息,通过RFID定位技术找到离读者最近的那本书在那里,可以到馆通过手机便可以自主借阅。也可通过wb2.0的应用,与网上学科馆员进行其相关课题专业图书的咨询与交流,并可以及时准确的订阅到查找的图书,建立每一个读者的个人图书馆系统,通过物流实现足不出户便可读书。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有偿的面向社会共享。IT业的发展影响着每一个行业,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思想武装自己。做一个最适合发展的需要学科馆员。正象达尔文所说的那样,生存在最后的物种,不是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物种。高校图书馆员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方向,适应全面资源共公化、专业化而作准备,从而使我校图书馆朝着专业有特色的馆藏方向发展,为有偿资源社会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1]云计算安技术与应用(第一章)[M].电子工业出版社.

[2]刘岩编著.RFID通信测试技术及应用(第一章)[M].人民邮电出版社.

[3]http://encarta.msn.com/EncartaHome.asp.

猜你喜欢
著录图书图书馆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班里有个图书角
飞跃图书馆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