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江新顺
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是学生为完成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生产、学习等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学生做作业司空见惯、天经地义。专业课作业属于作业的范畴,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活动的环节,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等传统形式的作业,更多的是技能训练型作业。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指导思想,落实创新人才的培养。那么,什么样的专业课作业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呢?
为此,笔者以本校2010级、2011级随机抽取的各5个班42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业情况问卷调查》问卷,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答卷418份。
经过统计、分析得知,中职校学生专业课作业现状是:专业课作业的方向与教学目标不同,与学生的期望也不同,背离了职业技术教育“应切实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专业技能”的根本宗旨。学生需要技能训练类作业,要求提供实践作业或操作、训练作业,而学校提供的操作训练环境和机会尚不能满足基本要求。教师的作业设计简单或流于形式,作业远远滞后实际,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作业脱离生产实际,“产教结合”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和落实。学生对教师布置作业的意图把握不住,要求教师能提供分层次作业的。
1.中职校学生的作业常常需要跨课程。中职校技能训练型作业涉及知识点往往比较多,常常需要跨课程。其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模式上都与普通中学的作业有较大的区别。作业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作业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对于这一点不仅专业技能课教师往往认识不足,而且许多教育部门的管理者认识也很不到位。
2.在设计作业时必须从学情出发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的作业,能巩固与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能力,也是教师自己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衡量手段。因此,布置作业绝对不能灵机一动,信手拈来。
3.专业课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通常使用课本上现成的习题为主,而自主设计的习题少。课本上习题往往是围绕当前教学内容设计的,功能简单、目标直接,这样的作业大多数不属于综合性、跨课程、整合性的作业。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第二次设计,要研究学生,研究设备,强化自身技能,深入企业研究实际案例,甚至研究专业的前沿技术和动态,设计出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好作业。
4.专业课作业应该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的形成。而目前专业课作业却侧重“理论储备”、“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等,合计竟超过60%。这与学生要求不同,与教学目标也不同,违反了职业技术教育“应切实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专业技能”的根本宗旨。学生“学得好”,毕业后对口就业率高;“出得去”必然有利于新生招生。
硬件方面通过加大投入,装备工位足够、工况良好的设备,让训练时间得到保证。还可以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途径解决设备不足。软件方面教师要认真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顺利完成作业。目前,江苏省各级教育部门大力推进的专业技能课教师进企业顶岗实践活动无疑是优秀、重要的举措,对解决“双师型”师资不足,提升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帮助很大。广大专业课教师可以将顶岗实践中所见、所学、所得延伸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到课程改革和作业设计中。
1.专业课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备作业,重点应该在操作部分。在技能方面,我们不但要熟悉教材,更要能够深入相应的企业熟悉设备、工艺,不但能讲请,更要能做精,设计的作业才能恰到好处,在大前提明确的情况下,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设计作业并认真完成作业。杜绝将操作性很强的技能作业书面化、或一问一答式只需要照本宣科简单地抄书。杜绝忽略学生群体中存在多个层次、存在个性化发展,而作业要求以规格化为主,作业量、作业难易一刀切等作业。
2.布置作业的方式要适当。教师上课布置作业,需要对其进行分析、讲解。专业课作业在分析和讲解的基础上,可能需要出示模型、样品,有时还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演示。同时,切实关注不能顺利、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帮助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作业的意图,顺利完成作业。各课任教师多沟通和交流,力求做到每次课布置作业,控制好作业频度与作业量。
3.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备学生、备教材。在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有足够的了解,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地位、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有足够的理解,对该专业的社会需求或能力要求有足够的认识,才能设计出质和量两方面都比较高、有吸引力的作业。自己所教授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存在逻辑关系时,应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进行调整,进行跨课程、跨学段组织教学。
4.优秀的专业课作业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产第一线。笔者最近到南京红太阳集团等企业进行调研,与管理者进行座谈,进车间与员工、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特别注重与我校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或工作的毕业生直接接触,切实感受到一面是企业对技工型人才的“渴求”,另一面是学校培养的学生“身有薄技”甚至“身无一技”,凸现了学校专业课教学不对路子。笔者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曾在南京某大型电脑数码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如接受培训、参与生产、参与销售,真切地体会到对于我来说那是很为必要的一课,许多经验和知识拓展可以延伸到课堂教学中,许多理念可以延伸到课堂教育中,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际操作训练,在理论指导下专业技能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够更好地形成。对于专业课作业,应该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确目标,然后示范演示,再精心指导学生上机(或上工位)操作训练,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操作规程要点。在讲解和示范中贯穿安全教育。学生们喜欢“具有明确训练目标,在老师指导下,上机操作训练,再自己总结操作规程要点”的教学模式。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能够培训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素质。
2.优秀的专业课作业对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产生很大的正影响力,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向学生提供分层次甚至个性化作业,这样能够让全部学生“各取所需”,对学困生有帮助,从而减少学困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提高批改作业的水平,强化学生作业后的关注。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态度,与学生对批改作业结果的关注影响很大,进而促进教学效果。所以,不论是书面作业,还是操作型作业,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都应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对实习工件或作品进行检测和评价,强化作业对教学的引导功能。不但要准确判断其正误或好坏,力求写的评语、等次名符其实,指导意见具体明确,直至当面批改,双方互相交流,手把手地教。
4.作业对教学质量具有评价功能。中职校学生专业课作业的功能除了对每次课、每个阶段(或任务)、每个教学周期(或项目)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检测以外,还包括对学生技能的形成与检测。对学生技能和检测很重要,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设置作业不能只重“技能形成”功能而轻“技能检测”功能。平时教学中我们既要通过作业让学生获得技能,又要通过作业来检测学生获得的技能,对教学质量进行自我测量和评价。我们的学生最终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参与生产或经营活动,他们的技能将受到最权威、最终的测量和评价。
由于学校教育效果具有延后性,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专业课作业时对技能形成要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这样的专业课作业应该来自来社会,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
笔者在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对于专业技能的高低与优劣,其测量方法、评价标准尚不健全,各个企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在作业设计中如何进行处理等,尚待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
[1]《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8.
[2]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精神的理性回归[M].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0.
[3]林泽玉.教育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9.
[4]《教育学》.百科名片,http://baike.baidu.com/view/42751.htm.
[5]张广亮.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M].电子科技出版社,2009(8),2.
[6](美)罗斯著,李上译.变化中的中国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