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胜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所做出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实践的坚持和发展,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和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党建设总体定位上更加清晰和完整,彰显了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其中,把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党的建设目标之一,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其丰富的内涵、意义与实现路径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关于“服务型执政党”这一概念的界定,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服务型执政党”就是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服务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的,是党的最高价值目标,是我们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目标,阐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1]的理念,反映了党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品格。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党对长期执政历程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当前党的执政活动的基本准则。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政治自觉,是党治国理政方式的历史升华,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最佳路径和方式,彰显了党履行执政使命和责任的信心与决心。
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来看,执政的本质就是服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执政党的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执政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这就要求党必须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发挥服务人民的功能,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系统整合并付诸实践,促进经济繁荣、政治民主与社会和谐,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长期保持执政地位不动摇。反之,如果执政党不能切实履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执政职能,就是背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就会丧失其执政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动摇其执政地位。
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来看,全体共产党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党形成了最大的政治优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所决定的的,也是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党的基本价值追求,是党长期保持执政地位的基础和核心。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虽然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本色没有变化,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一个信条,不是一句简单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这一新目标的提出,再一次号召了全党要时刻牢记党的阶级本性和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贯彻落实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目标,就要求全体共产党人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转变服务作风,时刻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目标,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准则,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开拓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开拓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新局面。
从中国共产党92年的发展历程和64年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一个民族要想实现复兴,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一国人民要想幸福安康,一个执政党要想长期保持执政地位,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相信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但是在当前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状况下,一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逐渐淡化,脱离群众、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正日益冲击着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面对日趋严重的党群、干群关系问题,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重申了“脱离群众的危险”是当前全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全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2],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是回应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的高度警觉,丰富和深化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是党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历史主体作用的政治自觉,表明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联系。在当前,贯彻落实服务型执政党建设实质上就是走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化。
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目标,是我们党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一新的起点上,在深刻总结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所提出的崭新要求,既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党在当前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身建设比以往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要复杂和艰巨得多。面对党建形势的紧迫性,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时期我们党化解危险、应对考验的根本对策,也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题中之义,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服务确立为党执政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施政方针,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性工程。
不断推进服务型执政党建设,就是要始终保持执政党的“人民性”本色,冲破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束缚,自觉认识、把握和应用执政党建设和执政的规律,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突出问题,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将服务工作贯穿于党的执政、施政活动的始终。只有不断推进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才能带动执政党从领导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变,带动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转变,提升各级党组织服务工作的亲民性和透明度,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社会服务需求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首先,人民群众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后,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生活的需要,而是要开拓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但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他们亟需党员干部作为指路人,为他们提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服务;其次,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在实际参与政治生活时,往往由于自身实践能力不足、国家政策引导不足等原因,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亟需党员干部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组织服务,帮助他们有效、合理地参与民主生活;最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往往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走进基层,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与帮助。
总之,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党服务人民群众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党的公共服务功能和水平也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缺陷,直接制约了党的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党中央提出服务型执政党建设,就是为了适应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的变化,更好地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与群众基础。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党执政的必要前提。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党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只有走入群众当中,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时时处处地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做亲人,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点滴做起,才能增强党员干部的亲民性,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在当下的群众工作中,仍有一些地方、一些单位的党组织成员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思想涣散,不懂、不愿、不善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给党在基层执政的基础带来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对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个原则,以群众工作为主要抓手,通过转变工作作风、完善组织体系等途径,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党员干部要变“官本位”的旧观念为“民本位”的新观念,做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人民群众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服务者;要着力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利,树立求真务实和实干富民的良好形象;还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严肃组织纪律为重点,在党内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贪腐的体制机制,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是要完善各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发挥着桥头堡作用,是党的群众工作的组织基础。一只团结、高效、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提升群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此,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干部队伍凝聚力,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扩大服务覆盖面,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使党组织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
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高低,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满意度的高低,取决于党组织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正确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才能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党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要突出抓好服务型执政党建设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教育,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去理解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培养他们主动去做群众工作的政治觉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加强对党员干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创新工作思路和途径,拓展为人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破解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新难题,全面提升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储备优秀的领导人才。
二是要完善学习机制,提高全党的服务能力。要完善动力机制,通过创新学习载体,探索不同形式的党员教育模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增强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党始终保持一种主动学习、善于服务的精神状态,能够从容地回答和解决服务工作中所面临的的新问题和新困难;还要完善长效学习机制,将党的学习活动制度化、科学化,在全党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热爱学习、坚持学习的良好氛围,将学习能力纳入群众工作的考核机制,激励党员干部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内在动力,确立终身学习先进知识和科学理论的理念。
一是要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强化服务主体的先进性。领导干部作为党组织的核心成员,在群众工作中发挥着主心骨作用,是服务群众的主体,一只为民、务实、清廉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对推进服务型执政党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前提,突出注重工作实效和群众口碑,努力建设一只立场坚定、能力突出、敢于创新、作风优秀的骨干队伍。从而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优秀的群众工作带动全体党员参与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在全社会形成“爱服务、善服务、服好务”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推进党组织服务方式的创新性,顺应群众的需求。在农村,取消农业税以后,部分农民群众集体观念淡薄,民主意识缺失,一些村支部干部理论素质不高,服务观念不强;在城市,由于人口流动性较强,基层党组织趋向松散,单纯依靠组织资源已无法有效开展群众工作。形势变化呼唤着党组织服务方式的变化,创新服务方式,必然会带来新的服务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打破旧的管理和服务观念的束缚,着眼于现实状况,重新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探索上门服务与预约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服务与通信服务相结合等不同的方式,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1]钟龙彪.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依据、内涵与根基 [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1):16-20.
[2]刘强,李保林,高云.以制度力量建设服务型执政党[J].岭南学刊,2013(2):64-67.
[3]李锦斌.努力建设服务型执政党[J].求是,2013(8):41-42.
[4]李桂秋.服务型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5):44-46.
[5]张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