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13-08-15 00:50王焕成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全球性危机马克思

王焕成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马克思的全球风险理论是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批判而展开的,马克思使用了“异化”、“危机”等概念来讨论资本主义关于现代社会发展风险性问题,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和全球的发展风险问题。马克思的全球风险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整体性建设和实践方向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的由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明确使用“风险”的概念及风险理论,马克思的风险理论都是用“危机”一词来表述的。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是关于人与自然﹑社会及个体自我关系的理论,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是以经济危机为主轴和中心,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和历史危机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全球发展风险理论散见于他的一系列著作之中。

马克思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全球性风险的出现是资本关系全球扩张过程在世界范围内被放大了的结果[1]541。他认为世界历史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融合和发展,也导致了全球性风险社会的形成。马克思的这一经典论述表明,在一国或一个区域内表现的风险会转化、放大为全球性的风险。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系列著作中通过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论述了全球性、灾难性的生态危机发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从哲学的高度极富前瞻性地论述了环境危机问题,指出人的实践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必定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灾难性的生态危机[1]16。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全球风险理论的萌芽。马克思在 《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阐述了全球风险理论,强调了危机的全球性。他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34。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停地动荡变化的,各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东西必然形成全球性的东西。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等危机状况具有全球性,并非片面性和局限性。马克思在 《资本论》中指出:一切国家都发生了进口过剩和出口过剩,也就是说,都发生了生产过剩,而由于信用和随信用发生的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过剩更加严重了[3]557。马克思认为,危机主要是生产与消费的失衡,生产过剩,资本家无限榨取剩余价值的需求是现代社会风险的重要根源。这种普遍的危机发生在一切国家,形成了世界性的危机。在马克思看来,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最为深刻的危机是经济危机。全球经济领域中的风险和危机仍然是最根本、最突出的风险,是其他各种风险的根源。

二、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的本质和特征

1.全球风险的本质就是资本及危机的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风险社会思想出发,全球风险社会的实质是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抗,而深度全球化的资本关系是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分裂与对抗的最高表现。全球化使人类活动日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人们的活动之间越来越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世界因之联为一体。马克思指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面向未来的无限敞开、快速的变动和高度的不确定性,随着现代性的展开及其全球化,随着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普遍追求,风险概念也越来越普遍化了。马克思在 《资本论》第七编第四十八章 《三位一体公式》中指出:这是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3]940。当代各种全球性风险无非是资本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超越资本的新契机。剩余价值是资本的化身,追逐剩余价值导致生产过剩危机,资本在全球蔓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因此全球风险的本质就是危机的全球化。

2.全球风险的特征

第一,全球风险具有历史性。全球风险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现象,它有一个产生和灭亡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全球风险社会也将消亡。风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已有之,但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却是从近代随着全球化的开始而出现的;而且,它将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展而走向世界,形成世界风险社会。马克思指出,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2]691。这说明社会革命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打破资本主义关系,克服经济危机赖以存在的基础,全球经济风险必然消失。

第二,全球风险具有威胁性与挑战性。全球风险是一种威胁与挑战,人类每时每刻都可能遭遇其危害性后果。随着全球化的产生、发展而扩散,全球风险对人类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发展机遇。在马克思看来,工场手工业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它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人为地培植工人片面的技巧,而且个体本身也被分割开来,转化为某种局部劳动的自动的工具[4]417。资本主义人为地培植工人的技巧,却剥夺了工人的志趣和才能。同样,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既是掠夺土地的技巧和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也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4]579。可见,全球风险给人类带来了威胁和挑战。大工业已经把潜伏在日益迫近崩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矛盾发展为如此明显的对立[5]28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价值与价格之间发生偏离的矛盾导致再生产过程瘫痪危机的产生,说明危机对于社会发展有阻碍与破坏作用,也有推进与革新作用。

第三,全球性风险具有超越性。全球性风险超越了时空界限、民族国家疆界或大陆间的边界。马克思指出: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做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1]680。随着人类交往的普遍提升,地区之间、区域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占主导地位的各种全球性风险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的共同利益。

三、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伴随着全球问题的不断出现,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的当代价值日益凸显。研究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对解决当今世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启示人们深思如何深化对马克思社会发展整体性问题的研究,如何面对西方风险社会的威胁和挑战,如何深化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风险研究。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的借鉴和反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性选择。

1.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借鉴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的整体观

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涉及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等各个领域,包括全球性经济风险、全球性政治风险、全球性文化风险、全球性社会风险和全球性生态风险等各种风险。全球经济领域中的风险和危机仍然是最根本、最突出的风险,是其他各种风险的根源。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3]198。马克思全球风险问题并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关乎现代社会发展整体趋势的根基性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社会作为一种总体性存在,是一个社会机体,需要对现代社会展开整体性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全局出发,树立整体观,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继而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一,经济领域:建设生态经济,规避经济风险。马克思科学辩证地评价经济危机的社会后果,认为危机对社会平衡具有破坏作用,尤其在经济领域,危机带来了经济萧条,引起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认为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买和卖的彼此分离[6]。马克思认为,再生产过程取决于别国市场上的生产,取决于世界市场的扩大,就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失调的可能性,从而也就是危机的可能性[7]。由于各国生产和贸易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引发危机。以此为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之中,从整体性视野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避经济风险,避免经济建设引发的生态危机的出现。

第二,文化领域:建设生态文化,避免文化危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人类而言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对具体的科学技术来说,当其功能、后果尚未被清楚地把握的时候,即意味着巨大的风险。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科技进步、实践发展会招致的风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越来越多的风险。恩格斯早就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和预期的结果。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5]559-560。科学技术发展也给人类带来核武器威胁、军事冲突严重的风险。网络的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资本的运转,促进了市场的扩张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技术的高度发展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造就了各种潜在的风险。由此观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树立辩证的理念和整体观,不仅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同时要明确地分辨先进文化和腐朽文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化,避免文化危机。

第三,生态领域:建设生态文明,减少生态危机。自然风险是马克思全球风险思想形成的起点,马克思视野中的风险己由生态危机逐渐转变为社会矛盾。马克思曾批判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3]579。在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扩张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全球性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正在失调,加速了全球风险社会的形成。这一切都表明人类正面临着许多无法预测的风险。我国的生态形势也十分严峻。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有风险意识,树立整体观,从全局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

2.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全球风险意识

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将会对我国造成影响,使我国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它目前所处的“一超”地位,也使它和我国处在一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状态。日本右翼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加强对与我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朝核”问题突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边界和海洋权益的争端尚存,领土领海争端问题直接关系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同时也危及国家和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在世界形势趋于缓和的环境中,我国安全环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争取和利用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保卫国家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3.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化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风险研究

在当代,风险已经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它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正在向全世界不断扩散,使人类进入后果严重的风险社会,当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风险社会的症候。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形式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处于高风险状态,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期社会风险的研究,加强对社会风险的控制。在当代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深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47.

猜你喜欢
全球性危机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全球性肥胖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你的全球性爱通行证
施迈赛为用户提供全球性的服务
美国呼吁实施一项全球性安全标准应对埃博拉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