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认识和把握制度自信的几个重要问题

2013-08-15 00:50万纪耀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经济体制国家

万纪耀

(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 学报编辑部,贵州 兴义 562400)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是我们党对长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总结,又是我们党面向未来的庄严昭示,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立场和态度。坚定制度自信,要着重弄清楚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搞西方式的多党制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和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民主党派参政的内容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项制度,既合乎时代发展潮流,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西方式的多党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有三个以上的政党并立,互相争夺政权。在多党制国家中,政党派别繁多,各种矛盾交错。实行多党制的主要国家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多党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它所需要的法治传统、游戏规则、庞大的中产阶级、比较宽容的政治文化等条件,在发展中国家基本不存在。发展中国家采用西方多党制,极可能引发政治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分裂和冲突。如菲律宾、泰国、蒙古、巴基斯坦、孟加拉、黎巴嫩、海地、肯尼亚、刚果民主共和国、伊拉克、伊朗、埃及、委内瑞拉等国。

民国初年的多党制昙花一现、乱象丛生。孙中山在评论中国实行多党制这段历史的时候,无限感慨地说:照搬外国的多党制和议会制,“不但是学不好,反且学坏了!”对于我国来说,如果照搬西方多党制,势必会产生出无数的政党和利益团体,谁也领导不了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天下大乱。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不搞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三权分立、两院制

在政治体制上,我国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制。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避免了在实际运作中不必要的牵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组成整个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它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符合我国国情,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上的。整个国家机构按照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并运转。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不实行西方国家的两院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决定重大事项,行政机关负责执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决议、决定,法院、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国家一切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避免了在实际运作中不必要的牵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能集中有效地进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国家机关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地工作,同时又使国家机关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兼顾了民主和效率两者所长。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使人民内部各方面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国共产党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我国具有协商议政的传统。协商民主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政治资源,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使社会形成强大合力。

政治协商的内容包括: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关系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等。政治协商的形式包括:中共邀请各民主党派领导人举行民主协商会,中共不定期邀请民主党派领导人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中共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座谈会,民主党派向中共提出书面建议。政治协商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人民内部各方面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

3.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三权分立、两院制会导致各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互相掣肘,权力运行效率不高

议会民主制,一般是指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不完全分立,议会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政府首脑往往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如果政府的提案遭到议会拒绝或否决,必须集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三权分立,是指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两院制,是指两个独立运作的议院组成立法机构,共同行使立法权。西方国家的议会民主、三权分立、两院制,往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各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互相掣肘,政治权力运行效率不高、成本昂贵。

二十世纪初,孙中山就提出“五权宪法”,最核心的是政权、治权分立。国民大会代表人民行使政权,国民大会可以选举并罢免总统。政府行使治权,治权分为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合作。然而,这种分权主义,不仅未消除“三权鼎立”原则的弊病,还把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放在大总统的统一领导之下,实际上又否定了他自己设想的分权制衡原则。1987年,邓小平曾说过,“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1]240

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搞私有化或单一公有制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果没有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早晚有一天会为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就难以保障。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过分强调单一公有制结构,排斥、限制非公有制经济,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认识和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转变,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问题。

2.私有化或单一公有制都会殊途同归地葬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私有化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二十世纪,俄罗斯、东欧国家、阿根廷等国推行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瓦解了原有经济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改变了社会的结构,催生了私人资本特别是大资本的形成,导致了金融寡头的出现,结果是经济急剧倒退,国家实力大大削弱,财富集聚在极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悬殊,贫困率、失业率迅速上升,货币大幅度贬值,社会出现大动荡,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私有化给他们带来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社会动乱。

如果我国也搞私有化,结果可以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蜕变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人阶级和大多数劳动人民势必会基本上或完全丧失生产资料,势必出现贫富悬殊,导致少数人拥有大量资本和地产,而多数人陷于赤贫,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社会主义制度难以继续存在。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结果不仅没有促进生产更好发展,而且因为违背生产力发展要求,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生活困难,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92年初,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373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和二○一○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一就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在于十个方面: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改善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

2.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计划经济体制,是指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由政府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建国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逐步建立起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来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所有制形式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经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严重依赖于上级政府,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高度集中、行政命令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就着重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

猜你喜欢
人民代表大会经济体制国家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
把国家“租”出去
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谁最早提出人民代表大会的概念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