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一,刘博渠
(大连市政府 办公厅, 辽宁 大连 116000)
大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是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在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如何加强大连菜篮子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2012年以来,我市蔬菜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1.我市蔬菜生产情况。2012年,我市蔬菜播种面积56.3万亩,总产量258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为385公斤 (按常住人口670万人计算),居全国36个大型城市第16位。由于品种调剂,每年销往外地蔬菜12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46.5%,主要品种是黄瓜、西红柿等;从外埠调入量65万吨左右,主要品种是茄子、青椒、冬瓜、南瓜等。总体看,我市蔬菜供需总量平衡,但因季节、地区不同也有一定的卖难买贵的问题,特别是老城区菜价偏高。
2.我市老城区蔬菜需求和供应情况。2012年,我市老城区 (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区)常住人口为270万人,年需蔬菜量80万吨左右。本地蔬菜供应占老城区需求量的50%,其中南三区 (金州、甘井子、旅顺口区)占40%,品种主要以芹菜、小白菜、茼蒿、菠菜等叶菜类为主,北三市占10%,主要以西红柿、黄瓜、茄子等果菜类为主,其余50%由外地供应,主要来源于山东省、海南省和省内朝阳市等,以果菜类为主。上述情况表明,老城区蔬菜主要是由南三区提供的,以叶菜类为主。
3.我市地产蔬菜市内销售渠道情况。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占地产蔬菜市内销售总量的61%;二是农贸市场销售占地产蔬菜市内销售总量的30%;三是各大超市销售占地产蔬菜市内销售总量的6%;四是社区菜店销售占地产蔬菜市内销售总量的2%;五是会员制销售占地产蔬菜市内销售总量的1%。从以上看,我市地产蔬菜的销售渠道以批发市场为主,农贸市场为辅。
1.蔬菜种植面积减少,导致蔬菜种植量下降。一是南三区蔬菜种植面积逐步减少。受我市三面环海的地形影响,老城区蔬菜特别是叶菜类供应主要以南三区为主。2012年,南三区蔬菜播种面积12.9万亩,年产量63.1万吨,分别比2007年减少23.8%和13.0%。二是蔬菜生产比较效益降低导致种值面积减少。2012年,我市蔬菜生产人工成本、租地成本、棚膜和化肥农药价格分别比2007年增长130%、200%、35%和38%。同时,蔬菜生产用工量大,与设施樱桃、蓝莓等高附加值品种相比效益较低。一亩大棚种大樱桃、蓝莓平均收入8万元左右,有的高达20万元以上,种蔬菜平均每亩收入只有1-3万元,影响菜农和生产企业积极性。
2.蔬菜市场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市场配置不健全。我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就大商集团一个,只有四家企业经营。沈阳市的蔬菜销售以农贸大棚和露天市场为主,我市农贸大棚和露天市场相对较少,缺少可供菜农进城直销的场所。同时,蔬菜市场配置缺乏层次,网络不畅,局部垄断,缺乏竞争。
3.流通中间环节较多,蔬菜销售加价率较高。我市蔬菜生产多由一家一户经营,由于经营规模较小,一次性上市商品量不大,农民没有专用运输工具和时间,主要依赖经纪人销售,中间环节较多(农民生产——经纪人——蔬菜批发市场——市内经营业户——市民),加价率较高。2012年6月1日至5日,据对我市3个蔬菜产地、2个蔬菜批发市场、2家社区菜店、2家菜市场和2家大型超市的蔬菜价格跟踪调查,除社区菜店主要品种蔬菜平均加价率在54.4%,加价较为合理外,菜市场和大型超市平均加价率分别为108.9%和147.8%,加价超过批发市场批发价1倍以上,有的品种达到2倍、3倍,甚至5倍以上。
4.北三市蔬菜运销成本过高,进市销售量较少。近年来,为弥补南三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市政府在北三市支持建设一批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均有进市销售愿望,
但是,由于北三市蔬菜种植品种相对单一,上市量大,而市内需求量少,导致进市运输成本较高,销售困难,这样以来,蔬菜销往老城区较少,大部分销往外地。加上季节性原因,销往沈阳、长春、哈尔滨的蔬菜价格又高于大连,且北三市已与外地市场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特别是物流环节要求使用大吨位、快速的运输工具来承担,蔬菜销售半径不断拉长,致使蔬菜销往外地销路畅通。据调查,2012年,北三市销往外埠蔬菜占全市外销量的90%左右。
菜篮子工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2013年市政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归根结底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因此,按照全域城市化建设规划要求,在保证蔬菜基地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与供应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丰富菜篮子工程,对此,重点需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地产蔬菜生产供应目标,确保蔬菜供应总量。全市蔬菜总产量应稳定在260万吨以上,供应老城区量由50%提高到65%。其中,南三区永久蔬菜基地面积应确保5万亩,产量稳定在60万吨,向老城区供应量提高到50%以上;北三市永久蔬菜基地面积确保15万亩,产量稳定在200万吨,向老城区供应量提高到15%。另外35%,因品种和季节需求由市场调节。
2.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供给率。规划5年内,全市建设改造20个蔬菜基地,新建蔬菜基地和改造面积各5万亩,要长期稳定,原则上不得征用。2013年新发展蔬菜基地1.5万亩,改造1万亩。按照 《关于印发2012年大连市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大农发[2012]195号)执行,对新发展露地蔬菜基地和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按照新建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每个基地最高补助额不超过300万元 (预计每年需扶持资金3000万元),重点用于改善蔬菜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蔬菜生产能力。
3.实施对蔬菜生产和销售的政策补贴,增强种植业户积极性。按照 “保量不保价”的原则,对我市蔬菜生产和销售企业给予一定补贴。根据我市现有蔬菜生产情况,对比其他外来产品,确定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蔬菜生产区域和品种,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和定量补助,稳定生产规模,增加蔬菜产量。一是对一些生产规模较大、品种优势较强、销往老城区较多的标准化蔬菜示范区给予补贴;二是对一些蔬菜生产面积达到500亩以上、80%产品销往老城区的蔬菜专业生产合作社给予补贴;三是对一些进入老城区销售,运输成本较高的企业和菜农,在交通运输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一定补贴。
4.加快蔬菜批发和零售市场建设,疏通流通渠道。一是加快老城区市场建设。尽快建成多个一级批发市场,结束我市没有一级蔬菜批发市场的局面;鼓励其他投资主体进入二级批发市场,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利用闲置的建筑工地建设一批农贸大棚、露天市场和周末市场;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允许居民比较集中的小区建早市和夜市,形成高、中、低档多层次的蔬菜批发和零售市场格局。为菜农提供更多的直销场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二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现有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基础上,根据我市蔬菜生产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充分发挥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方便商家、酒店和学校、企事业单位直接到产地采购蔬菜,扩大地产蔬菜销售。三是要改造或建设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农贸市场,在居民社区配建或改造一定数量的公益性社区菜店和标准化菜市场,增加零售网点,降低零售环节经营成本,稳定蔬菜价格。新建城市居住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配套建设社区菜市场或相应的商业设施,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四是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出现企业垄断和欺行霸市的现象,确保北三市蔬菜能够顺利进入老城区,确保我市蔬菜销售渠道常年畅通。
5.积极推行蔬菜销售新模式,加强价格调控。一是建立我市蔬菜销售电子信息和应用平台。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鼓励蔬菜生产企业进行网上直销,形成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 “并驾”销售的格局;另一方面,通过我市蔬菜销售电子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我市各批发市场的蔬菜价格,通过加大信息的透明度,调节市内各区蔬菜供应量,达到调控价格的目的。二是加快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大、运作规范化的蔬菜经营龙头企业。推行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新模式,建立蔬菜进市销售 “直通车”。三是借鉴外地城市供销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对蔬菜流通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蔬菜连锁配送体系,创新蔬菜流通模式,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利农惠民的蔬菜市场营销网络,解决蔬菜价格偏高的 “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