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心理冲突透析与调适

2013-08-15 00:43仇建宁
电子测试 2013年2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

仇建宁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思政部,712046)

进入21世纪,全球格局俨然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新的世纪拼的是信息能力、信息水平和信息技术。信息时代是一场知识的革命,知识结构的重组改变促使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网络技术的普及缩短了各个行业的更新周期。如今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已经和现实的生活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越来越相互渗透起来。网络已经成为主流媒体,教育信息化使得传统的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而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信息时代民办高校辅导教师心理独特表现

我们处在一个被网络信息、媒体、电视、广播包围的时代,数字时代使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之快,若这些信息未能及时的转化为知识,则直接导致了教师的信息爆炸和知识短缺,面对这种知识的缺失,使教师的心理遭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容易产生紧张、自卑、焦虑、挫败等心理健康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辅导员的意见或建议没有得到重视,对个人才能在工作中得不到尽情发挥,看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工作中得不到激励。甚至73.3%的辅导员认为此项工作不是其永久性职业,可能在未来发生变化。

统计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焦虑和不安是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碍。

2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冲突的主要成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总量在急速膨胀(据美国科技预测作家詹姆斯.马丁估测,人类知识总量目前是每三年翻一番,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得人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相对来说非常有限,人们只能成为一个专家,甚至只能掌握一个专业的某个方向的知识。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要想掌握更多知识,传统学校已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必须进行终身教育,即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教育需要“没有围墙的学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教育,这也是我们传统教学所不能做到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创始人凯伦霍妮认为环境固有的典型的困境作为内心冲突体现在个体的焦虑和防御焦虑的活动中,是个体心理失调的最终根源。社会环境的改变对教师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2.1.1 工作对象的差异性。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家庭背景、学习动机等方面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民办高校的录取线普遍都不高,学习动机比较低,学生更难于管理。教育的对象是身体、心理正在迅猛成长的大学生,他们思想动荡,正处于“叛逆期”、“危险期”,并且容易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令管理的难度大增。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教育软件完成作业,并能由自动评测系统检查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具有实效性,或者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把作业发送给教师。对于自己不明白、不了解的知识也可以以匿名的方式用电子公告板(BBS)或在线聊天(ICQ)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教师也可通过视频直接远距离向学生讲解知识。

2.1.2 压力型体制问题。在民办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民办高校考核激励机制很严苛,甚至采用末位淘汰制,管理手段多采用高压强制政策,不考虑人性的高级需要,使辅导员常处于高自尊需求和低自尊对待的矛盾之中。

2.1.3 社会各种矛盾的冲击。如今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中国的基尼系数也超过了0.5,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期,社会矛盾愈加尖锐,尤其是民办高校学费是学校维持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民办高校社会背景下生存尚且困难还要谋求去发展,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可以说,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焦虑,“网络文化往往以主流文化的挑战者面貌出现,消解权威和中心,但是又追求主流文化的地位,形成了文化发展的强力张力和价值标准的矛盾”。“网络可以无中心,但人和文化不能无目的、无方向”。网络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正契合了后现代文化思潮,与后现代文化思潮相互推波助澜。20世纪70年代由南亚的不丹国王提出,他认为人生“基本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不少辅导员的敬业精神和风险意识开始淡化,“浮躁”的情绪开始蔓延,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而是如何通过“第二职业”赚取外快等。

2.2 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 and life简称QWL),QWL主要是指工作及其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或是强调个人在组织工作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满足感。stein(1983)的五要素观:自制或自主;工作成果被肯定;归属感;自我进步与发展;外部报酬。Efraty,Sirgy(1990)的四要素观:生存需求,包括安全与经济资源的需求;社会需求,包括人际间的互动及归属;自我需求,自尊、自主;自我实现需求。

2.3 个性特征。个人性格特征和社会能力影响个体对压力的知觉与反应。

经过调查研究,辅导员的性格与学生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两类辅导员的性格特征的比较表:

■有效能辅导员的性格特征:

△ 合作民主△ 仁慈、体谅△ 能忍耐△ 兴趣广泛△ 和蔼可亲△ 公正△ 有幽默感△ 言行稳定一致△ 重视学生的问题△ 处世有伸缩性△ 了解学生△ 精通教育技能△ 自我认同感△ 原则性△ 谈吐文雅

■无效能辅导员性格特征:

△ 坏脾气、无耐心△ 不公平、偏爱△ 不愿意帮助学生△ 狭隘、对学生要求不理△ 忧郁、不和善△ 讽刺、挖苦学生△ 外表讨厌△ 顽固△ 啰唆不停

△ 言行霸道△骄傲自负△ 无幽默感

△ 粗心大意△处事拖沓冗长△ 缺乏耐心

3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冲突调适的路径和对策

现代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已被定义的非常狭隘。在网络环境中,辅导员老师已不再仅仅是那些手执教师资格证的教育人员,在网络环境下,作为一名学校辅导员,除了本专业知识的精通外,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够利用网络查找教学资料,学生或同行进行交流。“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良好的社会认可和切实的管理体制和理念以及完善心理福利供给等举措必将充分激发和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取得成效。

首先,建立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

1)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的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优化社会环境对于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缓解教师倦怠压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从体制上解决辅导员职业的稳定性问题。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对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与帮助,甚至较公办高校给予更多的政策上的倾斜。

3)丰富教师的信息量。通过设立校园数字屏幕,促使辅导可以了解社会最新资讯。通过专题讲座、科技周、文化周、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影响和倡导积极崇高的价值取向,使辅导员和学生都能潜移默化地接受读书治学和文化精神的净化和陶冶,增强文化自信。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主宰身份发生改变,辅导员是一个组织者,他协助不同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次,学科体系的建立是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增强其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个人职业水平和应急水平的重要途径。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1)应视知识型专业人才为高校发展的资本,而不应视其为用人成本。(2)不断深化细化对学生的感恩、诚信、责任意识、道德素养等人格教育。(3)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再次,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心理需求发现机制,完善心理福利供给,引入多元心理调适方式。

(1)建立辅导员职业心理预警机制,动态关注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心理危机,排解辅导员的负性情绪,提高正性情绪体验,促进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及心灵成长。

(2)EAP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由组织为成员设置的关爱项目,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提升辅导员心理资本和幸福感,解决个人困扰,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助力和谐校园建立。

(3)PCA员工心理资本增值服务(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PCA)是以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和心理资本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提升员工幸福感与组织绩效为导向,增强员工心理资本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心理活动带领辅导员参与互动演练,引导他们走进内心,积极探察内心的困惑、需求与动力,增长更多心灵能量,开发辅导员的幸福、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等关键心理资本要素。

最后,更重要的是完善用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良好运作的模式,增强辅导员积极的情绪体验,使辅导员教师看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希望。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DB/OL]

[2]石丽萍《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理念、角色、职能的转换》[J].《卫生职业教育》.2003(2).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