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2013-08-15 00:54:01刘文霞赵千秋路林丽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电击心肺体征

刘文霞 赵千秋 路林丽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 河南安阳 455000

呼吸心跳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恰当的护理措施,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2013年1月收治1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经过急诊科及时救治,痊愈出院。现总结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患者,男,45岁。某医院放射科医务人员,因突发心前区不适自行来院就诊。患者开车途中突感不适,遂就近至我院急诊科就诊。心电图描记过程中患者突发抽搐,继之昏迷,心电图示:心脏停搏。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肾上腺素应用。后患者先后发生10多次室颤。均给予积极有效的非同步电击除颤、胺碘酮应用。经过95分钟的心肺复苏,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自主心律。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心内科溶栓治疗。之后痊愈出院。现仍正常生活、正常工作。

急救护理

胸外心脏按压:立即使患者就地平卧。抢救者站于患者右侧,一手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掌根重叠于该掌背,臂伸直,肘固定,借助于上半身和肩臂肌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患者胸骨下陷4~5cm,然后迅速放松,使胸廓回弹。注意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如此反复,按压频率每分钟不少于100 次[1]。

电击除颤: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曾发生10余次心室纤颤,均及时给予360J非同步电击除颤。方法:涂导电糊于电极板上。充电后,一只电极板置于患者胸骨右缘右锁骨下,另一电极板置于左腋中线第五肋间。稍用力使电极板紧贴皮肤。确认床旁无人时放电。除颤后不要急于观察心电示波,应立即给予至少5个循环的CPR,如心电监护仍为室颤波,继续360J非同步电击除颤,直至转为窦性心律[2]。

呼吸支持:患者呼吸与心跳几乎同时消失。心脏按压的同时,积极给予人工呼吸支持。首先给予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然后积极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如果病人意识尚清,可与病人沟通,使其尽量与呼吸机同步呼吸。

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心率和心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的观察也同样重要。血氧饱和度可直接反映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注意脑复苏:我们不但要挽救患者的生命,更要关注患者回归社会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有效的脑复苏很关键。轻度低温疗法可改善心搏骤停病人的转归[3]。亚低温治疗仪使体温维持在33℃ ~34.5℃,降低脑部代谢率,抑制脑水肿。

心理护理:突发的病情变化往往使病人和家属感到恐惧、焦虑,甚至对治疗措施产生怀疑。因此,护士应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稳定患者情绪,使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体会

制定抢救预案,平时加强演练:心脏骤停由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在抢救过程中往往比较混乱,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平时要加强培训,制定详细的抢救预案并强化演练。病人发病时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指挥,护士各负其责,冷静应对,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浪费时间,提高抢救效果。

快速实施抢救措施:按4R序列进行心肺脑复苏。4R指快速接近、快速CPR、快速除颤和快速高级生命支持,四者紧密结合,使心肺脑复苏的各项措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以同步实施。尽快用人工恢复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迅速接上心电图和建立静脉输液和给药通道。

降温保护脑细胞:发生心脏骤停后,在心肺脑复苏的同时即可上冰帽、冰袋,落实降温要早、快的原则,减低脑耗氧,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加脑复苏几率,体温降至32℃ ~34℃较合适。

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有的患者虽经抢救复苏后恢复心跳呼吸,但如果治疗措施与护理不当,仍有再度发生心搏骤停的危险,因此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十分关键。应有专人负责记录患者每分钟的生命体征、用药种类、剂量、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等,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做好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心脏骤停的患者病情较重,患者家属心情往往比较急切,医护人员更应与家属保持交流和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抢救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

小 结

呼吸心跳骤停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危重症。它病程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是重症中的重症。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因此,一旦发现此类病人,医护人员应争分夺秒,分秒必争,有条不紊。不但要有娴熟的急救技术,还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应强调有关抢救队伍的建立和培训,平时加强演练,以提高急救效果。病人自身的自救意识和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使得命悬一线的病人转危为安。本例的成功救治护理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1 蔡玲红.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

2 蔡玲红.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

3 孟庆义.急诊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电击心肺体征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44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户外照明电击防护的几点建议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16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超级电击武器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06
电击武器的非致命效应研究
工业设计(2016年12期)2016-04-16 02:51:58
浅述电击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