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巨书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外二科465200
胆管结石是外科常见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腔镜、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既往的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逐渐被微创手术替代,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术式[1],并被广大外科医生接受。本文回顾我科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情况,并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6例,其中男71例,女55例,年龄35~79岁,平均(56.2士5.8)岁,所有病例经腹部B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证实存在肝外胆管结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寒颤、黄疸等,合并急性胆囊炎21例、急性胰腺炎7例。排除严重心、肝、肾、肺等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病或家族精神病史和其他手术禁忌症。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方法:全麻下建立人工气腹,腹压12~14mmHg,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足低,左倾30。体位,脐部10mm Trocar为置镜孔,直视下分别于右腋前线,锁中线肋缘下1cm置入一个5mm Trocar,剑突下2cm置入一个10mmTrocar,作为操作孔。常规探查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前壁切开浆膜显露胆总管前壁1~2cm,在预切处穿刺确认后用电刀纵行切开约1cm,吸净胆汁,从剑下或锁中线处操作孔置入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远端小结石不易取出时,可以输尿管导管插入远端,生理盐水冲洗取出结石。在纤维胆道镜下直视Oddi括约肌开口,炎症不明显,括约肌舒缩功能正常,无结石存在者不放置“T”管。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肠道的恢复时间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现的感染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这种病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传统手术切开胆总管取石,手术创伤大,术中仅凭术者手感或使用普通取石钳和刮匙等器械取石,术者带有很大的盲目和局限性,容易造成胆管壁损伤出血,严重者甚至胆道穿孔,引起胆瘘等严重并发症,而且残留结石率高[2-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可直观的了解胆管内结石、狭窄、出血等的定位诊断、胆道内肿瘤或赘生物可直接钳取活检,术中可同时处理胆囊,且取石范围更大,向上延伸至左、右肝管、二级肝管,向下达十二指肠乳头,结合并用网篮取石或机械性碎石可清除胆总管内大结石,提高了结石清除率,对于胆管炎症明显或残留泥沙样结石,术中可放置T管,减少胆漏发生,便于术后胆道冲洗和T管造影,残留结石可使用胆道镜经T管瘘道再次取石[4]。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胆总管一期缝合后恢复的时间更快。避兔了取石钳的盲目操作,减少了对胆道壁黏膜和乳头的过多摩擦损伤,防止由此造成术后结石的快速生成及乳头狭窄。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在术后,肠道的恢复时间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现的感染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指标比较
1 孙道中,王克畏.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15-1717.
2 李建华.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99-100.
3 赵普,莫耀良,唐传军,等.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4):325-326.
4 胡胜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J].中国基层医药,201l,18(13):1846-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