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光美
贵州省威宁县妇幼保健院 553100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艾滋病目前仍然无法治愈[1]。因此,对所有孕产妇实行逢孕必检,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孕期随访及阳性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干预尤为重要。
策略:政府加强领导,卫生行政部门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整体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管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氛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应与日常妇幼保健服务相结合,加强孕产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产后保健及儿童保健。
管理措施:医疗保健机构在孕产妇筛查阳性时,将阳性报告妇幼保健机构,与之建立联系,以便今后随访工作的有效完成。对开展孕产期保健及提供助产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及服务技能的培训,规范实验室检测。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建立信息资料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严格保密的逐级上报体系,及时将个案、随访等结果网络直播。
方法:广泛开展多部门参与的健康教育:运用多种媒体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人群。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在产前门诊、孕妇学校、病房以及村卫生室、学校等多种场所,进行分发及指导使用。制作光碟在电视台、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相关场合播放宣传。筛查出HIV抗体阳性孕产妇,由县级初筛实验室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确认实验室确诊,对阳性孕产妇采取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专人进行随访管理,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分娩方式选择、产后婴儿喂养问题咨询和保健指导。确保孕期良好的营养:给予补充维生素A、铁剂、叶酸、锌和其它微量元素,指导服药及安全分娩指导。新生儿护理干预:①出生后注意保暖,及早用流动的温水轻柔地清洗新生儿皮肤、黏膜、头发及外生殖器等污染的血迹、羊水及分泌物,脐带处理严格消毒,给予乙肝疫苗等预防接种,未检测HIV抗体之前,不提倡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活疫苗,待HIV抗体确认结果阴性时按常规程序从头进行预防接种。②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向新生儿提供免费奶粉至1岁,进行人工喂养、添加辅食相关指导。新生儿随访管理是产后保健、随访的重点,按要求分别于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访视,婴儿满42天和3个月分别采静脉血送省艾防所进行早期诊断,12个月、18个月采静脉血作抗体检测,阴性者按正常儿童进行常规管理,确认结果为阳性者转介到县疾控中心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控体系进行管理。产妇的随访管理按妇幼保健常规进行,产后42天妇科体检后填写转介卡,转介给县疾控中心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控体系管理。
结果:①孕期干预:2011年-2012年,因项目工作在我县启动较晚,全县监测产妇15422人,检测14026人,检测率为90.95%,其中艾滋病孕期检测率为40.41%。检出阳性孕产妇共11例,其中产时检测出艾滋病阳性孕产妇10例,孕期检出阳性孕妇1例,终止妊娠1例,死产1例,活产7例,孕产妇阳性检出率为0.07%。②预防应用抗病毒药物: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免费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产妇服药方案:应服用抗病毒药物药11例,实际服药9例,服药率81.82%。9例产时服药(AZT)+(3TC)+(NVP)联合用药),即产妇在临产到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AZT 300mg+3TC 150mg+NVP 200mg口服至分娩结束,产后服7天AZT 300mg+3TC 150mg,目的是防耐药发生。新生儿用药方案:艾滋病阳性产妇所勉活产儿共9例,出生6-12小时内服NVP2mg/kg,每天1次,服药至产后42天7例,有2例在服药30-40天期间死亡,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到100%。婴儿用药结果:9例活产婴儿中,2例婴儿在早期诊断前死亡,1例属外县产妇暂失去联系而未做早期诊断,应做早期诊断的人数7人,实际早期诊断6人,早期诊断率为85.71%,早期诊断阴性6人;12个月龄抗体检测6人,阳性1人,阴性5人;18个月龄结案抗体筛查2人,结果阴性2人。由此推断,通过落实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能能不断提高。婴儿喂养方式9例活产婴儿采取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率100%。
做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工作是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的关键。由专人落实规范化的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并能长期坚持,是干预的重点。HIV感染孕产妇从早期检测发现感染,至其婴儿满18个月,母儿个案管理周期长达近2年,所以坚持进行定期个案随访管理是PMTCT工作最后收效的重点。
1 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