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形象建设中听觉系统的运用

2013-08-15 00:45赵庆海泰山学院泰安271021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环境系统

□赵庆海 [泰山学院 泰安 271021]

□费利群 [山东大学 济南 250100]

引言

CIS的英文全称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orporate泛指企业、机构、团体等;Identity是指证明、身份、同一性;System是系统,三者连起来就是组织识别系统,这一理论运用到城市形象建设就是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S)。

从“一要素”到“三要素”。从发展历史来看,CIS理论是1905年由法国制造联盟贝伦斯率先提出来的,最早的开发是以视觉化的设计要素为整体计划的中心,也就是只强调“视觉”这一要素。美国被视为“固守视觉设计”的代表。二战后,日本的CIS设计逐渐转向人性化管理,注重以人为主的企业文化,CIS系统也从原来的视觉识别系统,增加了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即CIS的内容从原来的 “一要素”演变为“三要素”。

从“三要素”到“四要素”①。本文所指的“四要素”就是在“三要素”的基础上,增加“听觉识别系统”这一要素,使CIS的系统由四个要素构成。这不仅因为声音是城市性格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生存形象,而且听觉也是人五官感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感知景观、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具有视觉不可代替的特点与作用。显然,城市形象建设过程中,只注重视觉因素的设计而忽略了听觉因素是不完整的。因此,本文尝试从城市CIS理论出发,论述加强城市听觉识别系统的意义、内容与发展策略。

一、听觉识别系统的功能

黑格尔把声音看作是感觉中最为理想的东西,他认为在触觉、味觉、视觉和听觉中,听觉是最纯粹的。其实,声音与听觉早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漫长的历史阶段,就担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听觉的监测范围是360度,是立体全方位的,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都可听到,比视觉监测范围要广得多[1]。同时,人的听觉器官无法屏蔽声音,无论是需要的还是不需要的,总是萦绕在人的耳边,任何其他形式的能量都无法和声音一样遍及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而言,听觉具有以下功能:

(一)信息识别功能

城市是可以闻听的大建筑,在城市空间中通常会有不同的声音区域,在每个区域中都有一些支配性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仅包含着实际发音的语言信息,还包含着发音者是谁及其喜怒哀乐等各种信息,而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天性,能够依据各种声源相对于自己的大概位置而将它们加以区分和识别,能够从一些不同的声学信息中察觉出声源的距离、速度、移动方向,甚至其尺度和重量[2]。这意味着人们闭上眼睛就可以形成对城市发声体的感性认识,可以根据获取的声音信号,利用各种方法判断声音的特征,对事物本身的功能、特点、用途等产生一定的印象和关联等。我们平时所说的“闻声见景”就是对听觉识别功能的很好说明;在空间识别方面,巴拉兹认为:声音能够帮我们识别空间的深度和广度,寂静无声的世界是不具体的,感觉是不真实的,在遥远的空间里有一种声音存在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出空间的寂静和广度。

(二)心理体验功能

声音的加入,能使人的体验更加丰富,能真实地反映出特定的情景气氛和空间环境,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使心理产生或喜或悲,或忧或畅的感受。例如:流水的声音,山林间的鸟鸣声,会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公共场所的的嘈杂声会让人觉得烦躁不安;救护车、警车等的笛声则会使人产生心理的紧张感,从而根据想到的危险和紧迫性去采取相应的行动。声音传达主体信息的同时,又难免掺杂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影响信息传达的干扰声音信号,这些信号又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心智、情感等,引发人们对事物产生判定的误差,影响到人们对声音价值的判断,甚至可能引起人们产生心乱、心慌、头晕等不良生理反应。如:清张潮在《幽梦影》中谈到:春天听鸟叫,夏天听蝉鸣,秋天听虫吟,冬天听雪花的声音,白天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3]。诗人这些因时令、地点和环境的不同而区分出来的不同声音美,久而久之成为听觉习惯中固定的形式美,影响到普通市井文人日常的声音欣赏品味,最终演化为城市的听觉景观。

(三)情感表现功能

情感表现功能是人对听到的声音,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情感反映。一类是未经过大脑的仔细考虑和分析,完全是一种直觉的反应,我们把它称作意识的情感,如听到别人的呼救声时,则会感到紧张;一类是声音与人的经历、心理状态、注意力等融合在一起,我们把它称作心灵的情感。如当人心情愉快的时候,会伴着轻音乐而翩翩起舞,当歌曲的内容与个人的感觉有共同点的时候,则会产生或喜或悲的情绪,当人伤感的时候,听到轻音乐则会反感,而容易接受蓝调音乐,这些都是由人的意识情感影响所致。反过来,中国艺术又经常借助声音表达反映个人的情绪意念:汹涌的波涛声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起伏不定,喜鹊的叫声代表人们内心的喜悦等。梅纽因认为:人的耳朵连接着人的听觉和情感,使人的听觉与情绪互动关联,支配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让人动心动情[4]。

二、城市听觉识别系统的内容

陈继儒认为天地中清亮的声音有溪声、松声、竹声、落花声、幽壑声、山禽声等。其实,人类对声音的运用扩展得更为广泛,风、雨、雷、火、流水声、虫鸟鸣叫、钟声、琴声、人的脚步声、婴儿的哭泣声等等,无处不在。本文仅以自然声、人工声、人文声为例,简要研讨声音在城市形象听觉系统建设中的运用。

(一)自然声

自然声包括风声、雨声、水声、虫鸟鸣叫声、风吹树叶的沙沙作响声等。风声是空气流动,吹拂自然万物而发出的天籁之声。泰安市景观中的“林海听涛”是风声的胜景。满城的绿树在强劲的山风吹动下,发出千军万马征途趱行的壮阔声响,像一支壮大的乐队在合奏着曲曲铿锵的交响乐。静心聆听这壮美的旋律,仿佛可以得到天神的启示。自然界中的水形态丰富多样,声音变幻莫测,千姿百态。叮咚流淌的泉水,潺潺作响的小溪,咆哮奔腾的江河,瀑布击石仿佛雷滚九天般震颤着大地等。城市形象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动”水的造景作用,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视觉景观,而且可以创造出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的声音景观[5]。泰安市内的泰山上下水脉繁多,滴泉常有。在那危崖幽岩之处、万籁俱寂之时,细听那从大山深处流淌出来的泉水淙淙之声,是很可陶冶性情的。据科学家测定,人的生态环境,声音嘈杂不适宜,绝对无声也很可怕。最适宜的音响环境便是聆听山泉流淌的淙淙作响声。动物鸣叫声既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闹趣,亦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静趣,足以为城市美景锦上添花。

(二)人工声

主要有人造水景的声音,广场等公共场合音响广播的声音,施工工地机械作业的声音,行驶在大街上的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等。音乐喷泉往往是城市非常靓丽的风景线,它在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让人们体会到音乐的魅力,随着声音的变化,水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给人一种全身心的享受。广场广播时而播放音乐,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感觉;时而播放新闻,给人传递最新信息;时而报道都市生活,交流生活信息,尽显都市的繁荣与精彩等。广播的声音既传递了信息,又满足了人们的听觉需求。根据需求,人们又制造了大量的模仿声音,在不同的环境中烘托氛围。例如,在巴黎,有一座精心设计的音乐亭,音乐亭的地板由很多个方格组成,每个方格代表不同的音阶,踩压不同的方格时,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演奏出形形色色的乐曲,给人以美的享受[6]。当然,城市的人工声中还有很多不受欢迎的声音,如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工地上机械施工时发出的噪声等等,这些声音在城市的规划发展中,应尽量减少其对城市的不良影响,给市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人文声

人文声既包括琴声、钟声等人工乐器的声音,也包括街头吆喝声、戏曲声、城市生活声和历史文化等特定地区、特定阶段的人们发出的不同声音等[7]。琴声悠扬,令人如痴如醉,尽得意境;或如泣如诉,令人荡气回肠,无限忧伤。城市空间规划改造中,若以悠扬的琴声为背景,则会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将有声与无声相衬托,夜半钟声将人们的思绪引向了更加辽阔无垠的境界。各种戏曲的表演,地方说唱艺术的展示能够尽显地方特色,增添城市吸引力。泰安市的新建项目——泰山封禅表演便具有该项功能,声势浩大,令人震撼。吆喝声反映了某特定地域的民风民俗,是地域文化的直观表现,不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让人久久难忘,回味无穷。“吆喝族”大多集中在市井的大排挡和夜市中,吆喝声声,此起彼伏,成为城市街巷中的独特风景。泰安东岳庙会便是一个很好地例证,庙会期间,各种传统工艺的展示,伴随着古老而又年轻的阵阵吆喝声,使游人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三、创新城市听觉识别系统的策略选择

(一)保护城市特色音符

一个优美的城市,应该有属于她自己的声音,在整个城市乃至全球范围内传播。为了打造城市听觉形象,应该挖掘和发展城市的自然声和富有特色的人工声、人文声。自然声音的保护和利用,应充分重视环境的打造,如城市中小树林的保护,不仅会有风声的传递,而且能够为鸟类和昆虫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为城市带来虫叫鸟鸣;城市水系的保护和开发,可以带来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听觉效应[8]。人工声中的市歌是城市听觉系统中的首要元素。市歌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形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声中的地方口音、吆喝声、民歌等音符是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色,也是一个城市保持魅力的关键。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加之人们保护意识的缺乏,许多体现地方特色的声音在渐渐消失,需要加以挖掘和保护[9]。

(二)构筑城市听觉载体

载体是指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城市听觉系统的打造需要构筑听觉物质形体:首先,保全和培育自然声载体。在城市的规划改造中,根据情况保留或适当引入自然水系,可以有效地提供自然水声。城中树林草地的存在,不仅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而且可以为鸟类和昆虫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它们栖息、迁徙、觅食、繁衍等提供生存载体,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鸟语花香。其次,构筑人工声载体。泰安市现在改造的龙潭路,就是有效借用泰山上自然下流的泉水,沿路构造不同的景观。泉水顺势而下,或奔涌、或细流、或迂回、或大水面、或喷泉。或隐藏于地下,嗡嗡作响;或显于地面,千姿百态;一直把游人吸引到山上。这是对现阶段城市声音设计内容的有效扩展。另外,在城市中还应保护城市的历史音符,以及打造音乐喷泉、音乐厅、歌剧院等听觉载体,增强城市的优美音符,营造一种听觉美的氛围。

(三)营造城市听觉环境

声音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一方面,在不同的环境中,声音传播的效果会大有不同,从而给人的听觉效果造成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对同样的声音会有不同的感觉。如在很空旷的田野上引吭高歌则会让人觉得豪放,而在安静的房间里高歌,则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因此要充分考虑城市声音和其他环境要素的协调,以及声音内外环境的关系,创造性地进行声元素的协调与组织。因此,在城市声环境的打造中,就要主动地改善不适宜的听觉环境,改造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听觉系统,剔除对人类发展不利的声音。积极创造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听觉环境,打造积极向上的听觉环境,增添有益于市民生活的声音。这就要求在城市形象设计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听的内容,创造听的“场所”,如保留城市传统的听觉环境,保持城中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打造“枯藤老树昏鸦”等听觉环境;在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中,努力营造生态环境,加大绿地面积建设,构建“小桥流水人家”等鸟语花香的现代听觉环境等[10]。另外,从声干扰的角度考虑,可以利用声音的“掩蔽现象”,创建各种引导性的声景观,有效降低外界不良声音的干扰。

结语

在历来以视觉为中心,以物的设计为主体的城市形象建设领域引入听觉系统理念,不仅是因为声音是城市形象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存在物,而且,还因为声音是一个城市演化发展的记录,是一个城市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所以,一个包含了场所精神的城市形象建设,就决不能撇开声音这一重要元素。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城市形象设计中常常被忽略的重要构成要素——听觉系统的解析和把握,以期在未来的城市形象系统打造中引入听觉系统的理念,将听觉系统与其他系统要素相结合,营造出更为真切和丰富的空间环境,让人感受到一个有声有色的城市空间。

注释

①李兴国等专家提出了城市形象建设的五大系统:即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听觉识别系统和环境识别系统。北京现代城市形象研究所所长居易提出城市形象的六大系统,即城市理念系统、市民行为系统、视觉景观系统、民俗风情系统、生活消费系统、经济发展系统。

[1]李兴国,等.北京形象——北京市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S)及舆论导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266.

[2]康健,杨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J].世界建筑,2002(6):76-79.

[3]袁晓梅.中国古典园林声景思想的形成及演进[J].中国园林,2009(7):32-38.

[4]程秀萍,裘鸿菲,周雯文.声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J].华中建筑,2007(12):118-120.

[5]张清华.水、风、雨在园林声景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2010(9):36-38.

[6]喻有慧,高翅.城市公园声景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8(27):340-342.

[7]戈珍平.城市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初探[J].室内设计2010(2):11-15

[8]王燚,包志毅.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探讨[J].华中建筑,2007(7):150-152.

[9]刘春骅,谢俊陶.关注城市远去的声音——谈叫卖吆喝的新发展[J].艺海,2010(8):131-132.

[10]周兆驹,盖磊.运用“声景学”控制城市环境噪声的新思路[J].环境保护,2005(13):43-44.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环境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WJ-700无人机系统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环境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