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对策:信息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3-08-15 00:48程增俊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信息网络网络时代

程增俊

(阜阳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阜阳236037)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思维方式,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变化发展规律,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多重变化

信息网络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引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社会化和高效化。如何适应信息网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认真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网络带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

信息网络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传播的即时性、海量性和全球性,它在带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方面,具有传统媒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是信息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巨大的可供选择的海量信息,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只能从身边有限的报纸、广播、书刊和电视等传统媒介中获取资料,所搜集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还会出现时效性差等问题。信息网络时代教育者能够运用专业搜索引擎或一些网站自有的检索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相关讯息,瞬间了解世界各地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过去那种信息短缺、取材困难、信息闭塞等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历史,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性和及时性。二是信息网络带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讲授方式的多样化。教育者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提供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声色俱佳的视频,以及相关的链接资料,使受教育者在生动的讲解、翔实的资料和图文视频的情境中,自觉接受教育者所传递的内容,相比传统单一的教授方式,更能触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求知欲。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网络资源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分散无序,且变化、更迭较快。为此,教育者不仅要尽可能地收集信息,还要提高对信息的甄别力,尽量援引权威资料。

(二)信息网络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信息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平台进入该领域后,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特点。一是信息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和生存空间。人们可以超越时空界限与他人进行联系和交流,把单位、组织和个人连成一体,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增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二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诸多方面。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客体和主体都在不同的场域存在着,力量分散,信息流不畅,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而信息网络技术就为这种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三是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同时面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相互传递着同向、反向甚至冲突的信息,给受教育者带来较多的思想困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三)信息网络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化

信息网络世界出现的诸多矛盾和思想问题,这些都需要及时回应并加以解决,也引发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化的思考。一是信息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直接传播给受教育者。人们可以不断地接受新信息,传递新信息,也催生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调节器和稳定器的作用,值得关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融合并进,可以最大限度地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利用,从而提高教育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主要依靠信息网络获取资讯。如何通过信息网络进行教育,使大批网民在获得广泛社会信息的同时,也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并受到影响和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层面和技术层面如何及时整合推进,发挥最大化功效的问题。三是信息网络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教育者可以通过舆情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信息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受教育者更愿意在网上吐露心声,而无需担心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引起不必要的烦扰,还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问题表达和求助信息。教育者可以利用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与受教育者进行坦诚的交流,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及时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据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1]这支庞大的网民队伍的存在,表明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为复杂,方法亟待改进,教育队伍以及教育客体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为复杂

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情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急剧下降。信息网络虽然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各种便利,但是其巨大的信息量容易干扰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和甄别力。如果受教育者辨别信息的能力较弱,加之学校、家庭、社会疏于监督引导,就容易使他们被网上不正确的信息所诱导,从而削弱教育的认同效果。二是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侵蚀严重。信息网络的开放性特点给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提供了便利,也使网上信息传播处于无序、紊乱的状态。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集权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2]很显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试图通过网络信息的穿透力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渗透和影响。而我国网民,尤其是青年群体容易被这种外来的文化所吸引,对各种外来文化缺乏免疫力,从而导致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愈加错综复杂。三是网络道德缺失,各种网络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网络道德以自律性为主要特征,我国网民中有部分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自律能力较弱,社会、家长对未成年人监管的缺位或缺失,就有可能诱发部分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中容易迷失自我,诱发网络犯罪。当然,更有部分成年网民知法犯法,为牟取暴利而泯灭良知,甚至出卖良心,丧失道德底线。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治理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以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3](P139)毛泽东的这一形象比喻,生动地阐述了方法的属性及其对于人的目的的重要性。目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转型阶段,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很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的思想行为变化的特点,教育的实效性将会大打折扣,完成教育任务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常常采用灌输的方法,讲授的方式,教育者往往以长者或先知者自居,要求受教育者应该这样不该那样,说教味比较浓厚。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二者在交流中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民主的形式。过去教育者在获取知识信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但是信息网络时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获取信息方面享有同等的地位,有时受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可能是教育者所没有涉及的,加之受教育者的叛逆性和个性化,使部分教育者有着严重的不适感,如果方法仍然沿袭传统的方式,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反向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方法出了问题,因此教育者应注重研究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行为特点和发展规律,再分层施教,方法则因人而异。同时,还应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把握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特点,注重进行个案分析,采取咨询辅导、实践体验、比较鉴别等方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道德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三)教育主体存在的格局亟待改善

建设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是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证。当今世情、国情、社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核心价值和利益关系等发生了调整和改变,而当下教育主体存在的格局仍然不容乐观。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互补性和异质性,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比例不协调,团队成员专业相近性明显,在信息接收方面关注点不一致,传递不对称。二是知识结构不全面,对新信息的吸收和消化存在个体差异。教育者不仅要熟知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甄别采集来的各种信息,并根据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以确定问题设计和求解的方向。三是队伍结构不稳定。目前我国教育主体队伍老中青搭配出现断层,老专家理论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不熟练;中年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不稳,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现象严重;人虽在教学圈但是与科研不搭边,研究方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不大。青年教师有活力,信息网络技术掌握较好,但是理论功底,教学方法等有待提高。四是信息传递的快捷性、知识获取的广泛性、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者的权威性和正面引导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生嬗变

教育学研究表明,教育客体与物质客体相比,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对教育主体传递的信息加以认识、选择和接受,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自觉调节自己的思想活动和行为实践,不断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客体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传递的信息,自主搜集信息的范围和途径比较有限。而在信息网络时代,教育客体除了被动地接受信息外,还会出现自主学习和认知的情况,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以及对新知识点拓展的需求。日本学者认为,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不断生产、传达、加工和储存信息的活动……而人的认知、记忆、学习、传播、推理都是具有可塑性的”[4](P12)。过去,受教育者囿于时空限制,加之单位人的核心观念,个体淹没在群体之中,受教育者之间信息流传递单一,内外部环境因素比较均一,利益格局维持均衡,思想政治教育说教效果较佳。但是信息网络时代不再受到时空限制,教育客体往往能够在与教育主体的讲授互动中,自主选择接受教育主体的思想和观点。特别是青年群体,他们思想行为的叛逆性、未定性和时尚性,往往使他们脱离群体,以个体的方式融入到信息网络社会,由于受“亚文化”的影响,他们往往对传统的灌输方式持厌烦态度,用特立独行的方式冷眼看待周围的一切。所有这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育客体的思想行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客体。

三、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信息网络发展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积极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

人类的传播媒介已经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发展到电子传播,进入到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挥着强化或削弱的作用。因此,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迫在眉睫。一是教育机构可以创立专题网站,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不同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学校、社会和家庭分级管理的网络系统,并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关注网络热点,回应网民关切,积极引导网络舆情。二是传媒组织要担负起社会责任感,因为媒介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必须对社会和网民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丰富民众的精神世界。三是学校要积极开发校园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开发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知识需求和精神诉求的网页内容,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交流空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四是家庭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效衔接的网络机制,及时承担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督责任。五是政府要利用行政、法律等手段规范网络行为,净化信息网络环境。同时,协调和整合好现有媒介组织的教育资源,使其成为自觉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一种正能量。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创新方法进行教育无疑是最佳的路径选择。一是要讲求原则性和人本化的统一。既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又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能因循守旧,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合时宜,应该潜心研究教育对象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创新方法和手段,力求做到科学性和方向性的统一、层次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二是要对传统方法进行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德育方法,党在各个时期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宝贵资源和政治优势。我们要认真研究加以继承,不能轻易放弃。三是对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价值澄清法、隐性教育法、渗透法等,要大胆借鉴并结合国情进行扬弃,提高方法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四是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推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空间,充分利用新媒介新方式,用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主流话语和教育内容,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而且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面,以及进行教育所需要的网络技术知识作为支撑。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信息网络知识培训,使他们具备信息网络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应对网络舆情的专业技能。其次要积极构建信息网络时代的教学团队和技术团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通过“一人一班一学期”的传统教学模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信息网络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支持系统,实施课内与课外的连接,“问—答”的连接以及教学团队与受教育者的连接,并且通过网上在线系统,实施与各方面资源的有效连接,创设主动学习、互动学习、问题情境讨论等氛围,实现教学体系与实践体系的相互链接,形成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体系。这就需要受教育者自身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信息网络有主动介入的兴趣和爱好,有较强的网络自律精神、网络道德意识和社会使命感。在信息网络世界能遵守网络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等。这些都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平等互动的语境中共同探讨和改进。

[1]CNNIC:中国网民规模5.91亿 手机网民4.64亿[EB/OL].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3_07/17/27606827_0.shtml.

[2]周 勇.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2):29-30.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日)太田敏诚.社会信息系统学序说[M].东京:富士通书籍,1996.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信息网络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信息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网络共享背景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