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平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925)
“商学结合”的提出就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上对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反思和思考,促使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梳理人才培养思路,总结和提升专业办学理念,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形成高职教育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特色。它既是一种人才培养理念,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和路径,其目的在于探索和实践“外语与专业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商学结合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跟传统教育理念差异大,主体是学生,以职业为导向,把课堂教学和校外工作联系在一起。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所力荐的。为了跟随时代的步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开始退出“闭门造车”的传统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建立了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逐步推行商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训课程教学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商学结合的最好例子。
当前高职就业存在怪现象:一方面学生难就业,找不到喜欢的工作;可另一方面,一般公司特别是外贸界,又不愿意找大学生,以为动手能力差,工作经验缺乏。而目前外贸界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归结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教学观念陈旧的传统教模式育,唯一注重知识性理论型课程,不重视实践性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课程设置上,学校很少听取外界意见,教学内容跟不上商业的发展;教学方法上,填鸭式教学,学生缺少实践和独立解决问题际的能力。高职教育怎样能让毕业生更好地配合社会商业的发展,一帆风顺地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完美蜕变”,这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外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无一不突出“商学结合”教育,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虽然各种模式国家和背景全然不同,可从本质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商学结合有下面优点:有利于学生进行完美的角色转换。商学结合模式能够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经受职业训练,提高他们对职业的了解、对社会的认识,使他们更加客观地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商学结合模式有利于课程和专业建设,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通过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了解生产一线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实施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统一的学习机制,把商学结合当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课程建设,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革新。商学结合完全体现了职业教育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是高职高专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内容,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
按照公司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定商英专业学生应具有的职业能力。以前商英专业的教学以理论为主,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对实践重视不够,实训课程时间少,不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校派老师下企业学习,了解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从2009年开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外语系对毕业生、在校生及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从各个途径获取有关课程设置的宝贵意见。以就业为导向,对实训课程教学进行调整,同时对应的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另一方面,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全面整合课程内容,加大实训课程的力度。第一,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边学边做。第二,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邀请企业的人员参加,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后,增加实训课程比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人才市场上对商英专业学生来说,跟单人才需求量很大,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从事了跟单工作。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当中,增加了《国际贸易实务》、《商务信函写作》、《商务谈判》这几门课程中实训比例,让学生多真正接触跟单的内容。同时,商务英语专业的涉外文秘方向,增加了速打、文秘英语、日语等课程,从而确立了以用人单位为需求,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课程改革。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工作中适应能力增强,增强了自信心,为提前适应职业化做好了准备。
我校要求所有学生到公司和企业进行专业和毕业顶岗实习都要有据可查,不是为了盖章,而是真正去学习,真正去用英语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广州琶洲的广州春交会和秋交会肯定都少不了我们学生的身影。通过广交会的实践学习,学生能知道自己缺什么,应该怎样提高自己。2010年亚运会,我校学生参加亚运会志愿者,开拓了眼界,加强了对商务英语相关工作的认识,为商学结合打好了基础。
(1)我校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学校有荔香湖咖啡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营,几乎是全英语招待。口译实训室已经建成,为学生进行口译等实训课程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些实训室的建成让教学做一体化得到了实现,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建设实习基地,确保商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中,我校突出了实践教学部分,规定学生专业顶岗实习时间为3个月,毕业顶岗实习为6个月。我系已经广泛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条件。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广州南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海澜影视有限公司、新丰县福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广州市日荷美容美发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建成了专业实习基地。
(3)在毕业顶岗实习中,为了确保实习的顺利完成,我校与企业以及学生本人签订三方协议,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每项都要有学生、家长以及企业的亲笔签名,这样明确了彼此的责任。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要承担学生进企业后的一切工作活动;学校派出实习指导老师,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家长协助学校,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专业和毕业顶岗实习,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监督,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一方面,监督教师利用假期到公司实践锻炼,每年寒暑假要求教师下企业,回来并上交相关项目的报告。同时,要求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证书,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现在我系已经有20多位教师获得商务相关证书,成功成为双师型教师。
另一方面,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在学校有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单位也需要兼职指导教师。聘请有企业经验的行业优秀人才做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构成强大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1)没有统一商学结合模式的认识。学校是极力提倡商学结合,把它看成是培养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项目,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学生不能对自身进行客观定位,眼高手低,总觉得实习就一定要找专业对口的。甚至,有些家长觉得子女去公司实习各方面条件不好,不愿意要他们吃苦,所以不配合学校工作,这样的情况下,商学结合实现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2)商学结合的路开辟得不够广阔。实习单位难以落实其接纳能力、学生的管理以及专业对口等问题,这自然而然给商学结合的开展设置了障碍。
(3)学生怕苦怕累,不能吃苦耐劳。如今高职大部分学生都是90后,怕苦怕累,个性强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缺乏效益观念,没有良好的心态;工作中急于求成,攀比心理严重,缺乏信用。因此,不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4)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合理的实习时间是保证工学结合质量的重要措施。我校将实习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此时毕业生面临毕业就业的双重压力,难于安心实习。此外,学校、学生对实习时间的长短也有不同的意见,这给商学结合也带来了难题。
(1)学校应创设相关实训的办公室。工学结合(对商英来说,是商学结合)并不是某一专业某一系别可以做好的,需要学校成立相关办公室,架起学校和企业的桥梁。此外还需要各部门如教务处、就业办、各系部之间的配合、协调。
(2)完善商学结合的相关教学制度。比如实训课程,必须把实习过程和成果展现作为他们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重视商学结合,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此外要明确实习指导老师的职责。
(3)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多学习和了解外贸跟单,口译等方面的课程,让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4)加大“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师资力度。在教学计划修订、课程体系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工作邀请企业专家指导,给予宝贵意见。同时,提升专、兼职教师的综合水平。
(5)力争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和实训基地。在平衡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利益的前提下,坚持相互帮助、优势互补、一起发展的原则,寻求一种三方都认同的商学结合模式。
通过商学合作,学校职业化目标更加明确,商英实训室建设得到改善,双师型师资队伍比例增加并稳定,学生就业率得到提高。学生熟悉和了解就业岗位和个人发展之后,学习积极性和觉悟得到提高,为成功变身为职业人奠定基础;而且,在专业和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会为人处世。企业也有机会接触优秀人才,减少了新员工培养的费用,也去除了伯乐难寻千里马的困惑。毋庸置疑,商学结合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和实现,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为企业明天发展献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