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安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来,“中国梦”成为高频度出现媒体热词,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话语,成为全国人民、中华民族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教育梦助推中国梦。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2013年4月2日教育部启动了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梦”系列活动。
“教育梦”既是中国梦的重要构成,又是为“梦之队”加油充电的助推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基础教育是基石、高等教育是高端和龙头、职业教育是躯干。因此,职业教育梦是职业教育版的中国梦,是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有机融合,中国梦落地生根的结合部。与中国梦一样,职业教育梦具有多重维度,不同维度的职业教育梦,有不同的梦境与“筑梦”方式。
职业教育梦的历史维度呈现职业教育梦的历史深度。历史维度的职业教育梦肇始于远古时期。五千年中华民族从石器时代到信息化时代一路走来,先人们创造了目前唯一连续存在的世界文明,直到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300项重大科技发明,中国占175项[1],其中四大发明加快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从神话阶段的神农氏“教民农耕”、伏羲氏“教民拘兽以为畜”、螺祖“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到春秋时期墨子的木工与器械制造、许行的农学,再到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铸就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早熟,在经济领域直到十九世纪初期一直领先世界其他区域。与此同时,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将社会精英引向“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培养了十万进士、百万举人,其中不乏杰出人才,但能直接为生产力做出贡献的聊聊无几,阻碍了传统生产技术与传统教育向近代工厂化生产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转型。
近代的职业教育梦承载了救国保种与教育转型的双重使命。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惊呼,到福建船政学堂等一批实业学堂的陆续创建,近代职业教育与近代工业一样作为“舶来品”,在中国传统科举制度母体外产生,承担着服务实业强国建设与教育结构转型的特殊使命。
现代职业教育梦是近代职业教育梦的绵延与创新。从张之洞倡导的“实用教育”,清朝管学大臣张百熙等在“癸卯学制”中引入职业教育,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提出举办现代职业教育,到张骞职业教育“南通模式”的实践探索,黄炎培、陶行知的“大职业教育观”的形成以及中华职教社的办学实践,职业教育理念进入与西方接轨阶段。从此中国教育体系从“重义理、轻艺事”向现代教育转型。
历史维度的职业教育梦是人类生存发展梦。人类生命主体的存在与发展直接依赖于物质的新陈代谢,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人最终消费的只能是产品和服务。因此,职业教育梦就是人类不断提高生存与发展的质量梦。
历史维度的职业教育梦包括“有教无类”的教育智慧、“强国富民”的永恒主题、“富国强军”的政治关切、“扶贫济困”的人文情怀、“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教育理想。
历史维度的职业教育梦要求深度挖掘我国古代职业教育思想、技术创新的范式,挖掘近现代职业教育办学传统资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历史思想智慧、办学传统传承,以及强国富民的人文情怀。
职业教育梦的国家战略维度是职业教育梦的高度。国家战略维度的职业教育梦就是“技术立国”、“技术技能强国”梦[2]。
职业教育梦发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力发展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为西方国家的两次工业化提供了规模与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人力资源,成为成功实现现代化的“秘密武器”。
国家战略维度的职业教育梦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性经济衰退,发达国家对国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近年来初见端倪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了评估,重新将发展实体经济置于优先位置,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3]。
为适应“再工业化”战略,2009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欧盟等国际组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提出了《技能战略:确保美国工人和行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能》等一系列加强技术技能教育的国家政策[4]。
国家战略维度的职业教育梦是新时期的“技术技能强国”梦。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新时期的“技术技能强国”梦承载着完成二次工业化、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双重使命。
国家战略维度的职业教育梦需要站在加快完成二次工业化、积极迎接第三次工业化,尤其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刻影响的高度,对“技术技能强国”建设进行战略思考和战略布局。
国家战略维度的职业教育梦需要强化职业教育公益性意识,对职业教育进行战略设计与战略性投入,增强对战略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形成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结构,形成将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职业教育梦是“全面发展梦”。职业教育梦的个人全面发展维度是职业教育梦的广度,广度的指向是13亿中国人民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梦体现了职业教育梦“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根本宗旨[5],体现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体现了《共产主义宣言》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的社会发展目标。
在职业院校层面,职业教育梦的实现要牢固树立技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理念,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构建,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系统优化、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系统评价,让每一位职校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每一个方面得到增值,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政府层面,职业教育梦的实现要牢固树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推进先进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核心要素的理念,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系统改革,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选择的依据是个人的智能结构差异和兴趣特长,而不是基于学科成绩的高低。
在行业企业层面,职业教育梦的实现要求行业企业的协同育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与支持,既是行业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行业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维度的职业教育梦是“人人成才梦”。是教育对象层面的职业教育梦,凸显职业教育梦的精度,精度的指向是“人人成才梦”。教育引导学生形成选择职业教育就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7]的共识,形成职业教育梦就是“人人成才梦”、“人人成长梦”。
在思想认识与社会舆论层面,学生维度职业教育梦的实现要破除中国传统的“万般皆下品、为有读书高”教育观念,改变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唯学历论”的新“成分论”倾向,形成“唯才是举”的用人导向,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
在推进国家转型发展的战略层面,学生维度职业教育梦的实现要充分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与社会生产能力不足的社会主要矛盾、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以及由三大现实决定的完成新型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应对“再工业化”的新使命对高水平、大规模职业教育的要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其民生建设层面,学生维度职业教育梦的实现要充分认识“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回应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充分认识在转型发展战略实施中存在的两个现实—传统发展模式出现“人口红利”衰减,人口大国面对日趋加大的就业压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以“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引导教育结构的调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再造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点的新的“人口红利”支撑转型发展、支撑城镇化建设、支撑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职业院校层面,学生维度职业教育梦的实现要将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调整到学生主体。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认知的潜质与特长,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职业的广泛性、变动性,引导学生认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激发学生的成人梦、成长梦、成才梦,点燃学生的“创业梦”。在教育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智力结构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长处,实施“扬长教育”;在教育教学实施环节要牢固树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观,是每一个学生通过系统而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实践实现自我增值。
从“学有所教”与“学有所用”的教育基本观点看,所有教育的最终指向均是职业教育;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职业教育梦就是维持与发展人类生存发展梦。因此,职业教育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对推进当今中国的转型发展、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乃至共产主义阶段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职业教育梦既是助推中国梦的强有力工具,又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1 石仲泉.伟大的中国梦[N].文汇报,2012-12-01
2 鲁昕.加快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助力实现伟大“中国梦”[N].中国教育报,2013-04-0.7
3 沈坤荣.如何应对国际经济格局新变化[J].求是,2013(8)
4 宁锐,刘宏杰.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动态[J].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2-06-20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董仁忠.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