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才 付洪涛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最近十余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从无到有,蓬勃兴起。从发展规模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已占据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正如中国著名高职教育研究专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教师队伍、管理能力、办学理念不适应产业发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等三大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加大高职院校的内涵及师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把解决问题的核心指向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我们也认为,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数量与质量、外延和内涵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只有进一步加强高职内涵发展,注重打造和提升高职院校的软实力,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才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出路。但是,什么是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重视文化软实力,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软实力,并没有得到研究者的充分重视,决策者也没有将其纳入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思考并付诸实践。
高职院校最近十多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高职院校不但要面对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的竞争,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数量的大量增加,还面临着高职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办学基本条件等硬实力的同时,走内涵式发展,提高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是必然选择。那么,什么是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理论后,国内外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我国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扩展到了国家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区域软实力、企业软实力、大学文化软实力等,并对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在各种层面竞争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肯定了软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是学院的整体精神风貌、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的综合体现,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于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创新力等无形的力量。高职院校最根本的任务是育人,帮助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最终也要通过其培养的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来体现,通过其优秀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继而对高职院校的高度认可来体现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师生的凝聚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力和归属感,实现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在学校规模上已经与普通本科教育平分秋色。但不可否认,由于多种原因,其社会认可度较低。这种较低的社会认可度对我国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扩大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显得十分迫切。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教育取向、培养模式,甚至是办学条件都受到社会的质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受到严重的影响。高技能人才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始终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些高职院校过于强调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能力本位,过分强调动手操作,强调职业技能素质等“硬实力”的教育,而忽略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修养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忘记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人才的理解出现偏差,忽视了学生更重要的“软实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竞争力,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导致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偏低,对高职院校造成负面影响。
2009年12 月,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考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的报考意愿很低。认为毕业后可能就读高职高专院校的考生仅有5%。同时,有79%的考生家长给孩子制定的高考目标为一本院校,18%的家长目标为二本或三本,而目标为高职高专及持“无所谓”态度的家长比例分别为1%和2%。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学生选择高职院校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他们大多是带着遗憾而又无奈的心情进入高职院校的。随着未来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将逐渐减少,如果不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在同普通本科院校竞争时,高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当前高职教育从整体上来看缺乏吸引力,社会认可度不高,有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等多方面的原因,但高职院校软、硬实力不强也是造成高职教育缺乏吸引力、竞争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增强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以提高其竞争力是重要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提高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软实力作用的认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重知识传授,轻人文熏陶;重专业技能训练,轻道德情感陶冶;重分数成绩评比,轻人性人格关怀等,教育日趋功利化,急功近利,本末倒置。但说到底,高职院校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育人。如何准确的理解育人的深刻内涵,如何理解“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首要问题。是不是只要学生专业过硬、职业技术技能娴熟就达到了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古人云:所谓才者,须在德才两端。德才兼备者是谓全才,有才不德者,是谓诡才。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因此,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高职院校,必须把职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可偏废,“育人”“人才”定义中首先要把“德”包括进去。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这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也是归宿。
高职院校培养出德才兼备、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其本身也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一定要把高度关注“人”的问题,致力于人性塑造、道德提升,增强学生的软实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追求目标。这样逐渐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和信任度,进一步增加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家长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选择,也将影响国家、企业对高职院校建设的投资,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民众支持,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地发展,真正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二)丰富内涵、创新方式,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培育人文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教育塑造和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新时代的高职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需要提高人文素质和追求人文精神,追求崇高远大的理想、塑造完美高尚的人格,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把转变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坚持职业技术教育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并重、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理念,使学生不但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需要进行必要的制度设计予以保障。在注重培养人文精神的制度设计中应包括开设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包含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校园文化建设、企业等用人单位实践实习和深入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人文熏陶内容,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营造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文熏陶氛围。
2.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注重丰富高职特色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它是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学院精神、学院传统、价值观、校风、教风、学风等的综合体现,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几乎都是在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因而大多缺乏历史的文化沉淀。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注重提炼、丰富高职自身特色文化,使其成为高职院校的精髓和灵魂,成为引导、激励、鼓舞师生的一种内在动力,并对师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行为举止发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积极引导的作用。
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要从高职自身特色出发,加强充分反映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氛围和师生员工精神状态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的校内各种校规校纪管理运行机制的制度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的设计、建设等以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有形产品和固化成果的物质文化建设,加强教师、学生和管理工作者教风、学风、领导作风等所体现出来的行为文化建设。同时,积极调动和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引导作用,围绕高职院校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实际,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3.加强体验式育人,注重学生道德内化。
毕业生的软实力是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通过校园文化等熏陶、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素质,使之达到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展现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将体验式教育引进高职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教育。体验式教育是利用情境创设、亲身体验、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将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引发道德情感共鸣,促进道德升华,实现自我教育,将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人文素质认识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自己成功人生的指南。
高职校园文化体验式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社会是体验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为学校文化体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空间,并加以正确引导,把青年学生吸引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会沟通、合作、团结、包容等;另外要不断创新学生活动平台,开辟新的活动阵地,为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校外体验式实践基地,从街道社区、公司企业、社会团体、国家机关机构等都是体验教育的很好场所,学校要帮助学生加强与体验基地协调和沟通,尽可能多地设立培养道德观念的学生亲身体验实践基地,指导学生策划活动。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体验环节,通过让青年学生广泛参与各种体验式实践活动,增强高职学生的人文体验,从而促进其道德养成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4.加强宣传,注重提升学校形象。
高职院校优秀的校园文化只有转化为师生员工的文化素质,内化为自觉行动,只有被社会广泛知晓、接受并产生积极影响,增强了学院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才能成为真正的校园文化软实力,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发展成果、特色办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校园文化特色等全面了解,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形象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让公众消除高职院校的偏见,使之与普通本科院校并驾齐驱,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两大引擎。
(三)完善机制,确保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可持续。
高职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必要的顶层设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师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相关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制度建设,将工作目标和要求量化细化,成为工作的硬指标。高职院校要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提高其竞争力,应制定有关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总体实施意见、行动计划,整合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群团组织、各部门等多方面力量,把文化软实力建设纳入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外文化活动等之中,明确各自责任,并纳入工作考核体系中。制定、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把学生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人文素质等纳入评价体系中,与学生各项评优评奖、毕业就业挂钩,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提高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导向作用,经过他律阶段,把优秀的品质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变成自己的软实力。
[1]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龙静云.试论道德内化的主客观条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3] 李树德.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看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09,(3).
[4] 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2010,(5).
[5] 张小军,孛随文.高职教育文化软实力探析[J].职业时空,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