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燕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德育在我国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媒体传播日益盛行,部分高职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异的要求,再加上人生阅历的短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在面对外来思想冲击时难于抵挡,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航标。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失利,自信心遭受打击,逆反心理大大增强,道德观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道德行为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滑坡。如果学生踏入职业高校,学校只重视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那么在学校学习阶段,学生就会缺少学习的动力,失去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和为掌握职业技能而克服困难的勇气。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也会因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缺乏敬业精神。
当前,高职院校围绕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纷纷进行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路径”的专业教学课程改革,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由于一味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职业素质培养上有所欠缺,不少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高技能、低素质”的现象较为明显。如何“德、技并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我们把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概括为“一德、二基、三能、四证”。“一德”,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要求具有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备文明礼貌、整洁卫生、勤奋学习的良好的个人生活道德,具备遵守规章制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公民道德,以及具备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职业道德。“二基”,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要求掌握进出口业务环节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具备进行进出口交易的实际技能。“三能”,即具备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能力、社会工作能力。要求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继续独立学习、社会应变交往等能力。“四证”即具备货代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资格证书。即培养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能直接从事国际商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对高职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形成,离不开道德意识的作用。良好的道德意识甚至可以成为知识和技能提升的直接动力,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目前,我校国贸专业在理论构建和实践认证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德育教育,如何使德育教育更好地促进专业教育,从而构建体现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德、技并进”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促进高职课程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的共同实现。
教研室在专业课程研讨时,深入发掘各门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资源,在备课的教案中体现专业课程中渗透的德育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在学生技能水平与行业需求零距离接轨的同时,思想品德也能与行业要求实现无缝对接。比如说《国贸实务》课,从交易前的准备工作、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业务善后即外贸业务流程的角度,在讲解每个流程具体业务知识时,也同时说明每个环节外贸从业人员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要求。如泄漏客户机密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等等。以此来提高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报关实务》课,在讲解报关操作规范的同时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我国实行的报关员执业行为规范,明确并遵循报关员的权利、义务、执业范围、执业禁止、记分考核管理等制度。《外贸单证》课,在审单、制单的技能教学中,强调单证员制单工作“正确、完整、及时、简洁、清晰”的要求,指出单证员审单不仔细,制单粗心将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突出单证员细心、耐心、责任心的重要性。《国际货运代理》课,针对货代行业“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的十字方针及货代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教育学生必须重合同、守信用、遵守职业准则,才能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国际货物运输任务,保证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商务英语》课可以根据日常课文内容开展德育教育,如教材中有提到关于网络的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讨论他们是否经常网上聊天、网络游戏,讨论网络的利与弊有哪些。《市场营销》课,在讲企业市场观念演变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对各种市场观念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企业活动的主要特征等进行客观、细致的分析。如在比较营销、推销、传销的概念时,适时分析传销的危害性,对学生进行社会观、世界观的教育。
在国贸专业课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案例和项目的选取、分析要注重知识、技能、思想教育的综合。教师可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查找一些体现专业知识同时蕴含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可以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创设问题情境,构建任务引领,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讨论和研究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对待某种事物或工作的态度。通过教师的有效启发和引导,学生沿着教师设定的知识、技能、素养目标方向努力。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训、综合实训、第二课堂、技能竞赛、外出参观和实习等。实践教学中容易找到“德、技并进”教育的契合点,因为实践可以检验知识,实践可以提升技能,实践也最能渗透德育的教育。
首先,课堂实训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把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合实训是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设置,综合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相应的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实现创新。如在外贸业务模拟实训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拟公司创建,自己制定公司制度,自己对公司进行管理,这其中蕴含着对遵守规章制度的教育、按时出勤的教育。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工负责、合作配合,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谦让、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开拓与创新能力。在综合制单实训中,学生要完成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单据的制作,在这些项目中就包含着对学生很多道德要素的教育,如严格、认真、细心的态度,规范、守法的意识、合作、互助的精神,审美情趣的培养等。
第二课堂可以邀请专家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提升竞争意识,找到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寓教育于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教育。
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感受专业的乐趣,体会职业的高尚,发现自我价值。通过外出实习,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与社会人发生真实的人际交往。在交往中、工作中体验各种道德,如个人生活道德、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等等,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
专业教师在教学传授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充当着榜样作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专业教师要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和言行作为表率,传播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良好思想品德的力行者。因此,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为人师表,对促进“德、技并进”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教师要热爱并尊重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要用赞美和信任的态度期待这些正能量改变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学生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关系到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定,也指导着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考核评价学生要全方位,要多种方式并用。考核方式有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平时表现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技能展示相结合的考核。适当提高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参与等)、行为表现(尊师重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实践中道德评价内容(团队意识、协调沟通、创新、敬业精神)所占课程分值的比例,有效约束学生行为,引导学生重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考核和评价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体会到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自觉按照行业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通过我校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有效促进素养目标的实现,同样德育教育的较好渗透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高职专业课程建设应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按照“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建设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革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通过专业教师的人格言行,或通过专业教师在教学讲授过程中穿插案例分析、话题探讨,或通过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及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中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1]徐惠芳.浅谈中职营销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2]张爱梅.浅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0.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基于“德、技并进”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