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捷
(沛县朱寨镇闫寨小学,江苏 沛县 221624)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安排了《爱如茉莉》、《月光启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和《谈礼貌》四篇课文,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月光启蒙》这篇课文的作者孙友田是我国著名的煤矿诗人,他出生农家,是母亲让他的童年滋润在明月星光下,吸收民间文学的滋养,促成他以后投身煤海,走上创作之路。本文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听母亲唱歌谣、童谣和讲故事、猜谜语的情景。作者写此文时,母亲已失去记忆,不能与他一起回想、交流了,但作者面对慈祥的母亲,感激、怀念、尊敬之情油然而生,文章收尾时集中抒发了这种感情,令读者掩卷难忘。
《月光启蒙》结课实录: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是一位有责任心的母亲,为了孩子,劳累了一天后还不忘用民歌、民谣教育孩子。
生:是一位聪明的母亲,课文中说母亲天资聪颖,歌谣一听就会。
生:是一位无私的母亲,劳累了一天,还给孩子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生:是一位耐心的母亲。民谣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讲完了,童谣唱完了,“我”还要缠着母亲给“我”讲谜语,母亲一点也不嫌“我”烦。
师:有着这样一位母亲应该是多么幸福。可是,当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不再说起自己的往事,也不认得他是谁,只是对着他笑,笑得他泪流满面。
(点击课件,出示作品原文结尾: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道我从那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说她的往事,不再说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在呈现原文结尾的同时,阎维文原唱的歌曲《母亲》响起,歌唱家在悦耳的旋律中将歌词清晰地送入在场的每一位学生的耳中:你入学时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雨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儿,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在学生读完原文结尾后,我有意让音乐、文字营造出的近乎凝重的课堂气氛延续了一段时间。在这一小段时间里,不光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也止不住地流出了泪水。)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我总嫌我的妈妈唠叨,一会儿叫我学这样,一会叫我学那样,我错了,我应该珍惜妈妈对我的爱。
生: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妈妈。我作业常常完成得不好,妈妈天天为我检查。有一次,她生病了,挂了好几天水才好。我觉得妈妈很辛苦。
师: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回去给妈妈倒杯水。
生:妈妈工作那么辛苦,回家后要做家务,还要辅导我学习。我要好好体谅妈妈,好好学习,让妈妈开心。
师:你们的母亲不一定会唱动听的歌谣,不一定会讲那高深莫测的夜空里的神话故事。但是他们也像课文中的母亲一样,用她们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爱着你们。母亲才是你们人生中第一位真正的启蒙老师,母亲是可敬的,母亲更是无私的。衷心地祝愿大家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让母亲感到欣慰。
反思:在教学中,我欲抑先扬,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读歌谣、悟真情取得的成果,让学生说出对文中母亲的感受,学生的言辞之中充满赞美之情,就在学生和文中的“我”一起感悟母亲的可亲、可敬的时候,教者点击课件,让学生在精心营造的氛围中,阅读老师精心搜集的原作的结尾。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阅读这样的文字,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情感得到了升华。从学生随后的发言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内心经历了怎样深刻的情感体验,人世间美好的亲情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又一次得到了锤炼,生命的底色又抹上了亮丽的一笔。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给世界爱和美”,这是冰心老人为“冰心奖”所做的题词,其实这正是冰心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的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只拣儿童多处行》结课实录: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新的了解?
生:我觉得她特别喜爱儿童。
生:我觉得她是一位有童心的人。
生: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今天我终于知道了“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句话的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冰心的一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播放)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条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那海,她辽阔、深邃、温馨、博大。下面,我们走近冰心,感悟冰心。
师:谁来读一读《雨后》:
(学生朗读。)
师: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刚才的同学说得好,冰心奶奶有一颗童心在跳跃,她看到哥哥妹妹摔了一跤,就提醒妹妹,可妹妹也想摔那么一跤。
(齐读。)
师: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60岁时候写的,从这两篇文章看出,她是多么爱孩子啊,她只爱孩子吗?我们来看看其他一首诗。
(生自读《纸船》。 )
师:这首诗是冰心32岁的时候,到美国留学,行驶了几个月之后,在船上写的,听一听著名的配音演员丁建华是怎么朗诵的。
师:如果说,从前面的诗文当中,看出冰心奶奶爱儿童,那么从这首诗中,看出冰心奶奶爱什么?
生:冰心奶奶爱母亲。
师:从我发给你们的其他事物中,还看出她爱什么。
生:爱大海,爱星星。
师:是啊,她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啊,一代代青年读了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多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挚的爱心。同学们,我希望大家课后,多找一些冰心的书,买一些冰心的书来看,那你,一定也会像冰心一样充满爱心。
反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在这节结课中,教者在拓展时围绕文本,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冰心,向学生介绍了冰心的人生经历,使学生加深了对冰心的理解,也巩固了文本所表达的“冰心是爱一切美好事物的人”的主题。同时介绍了《雨后》、《纸船》这两篇文章,激发了学生阅读冰心作品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超文本思考、感悟和融通,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联系,在联系中深入。把一篇课文与冰心老人不同时期的诗文对比,与不同时期的冰心交谈,把自己的心嵌入到作者的心灵中,就可以出现碰撞,揭示出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我觉得,虽然语文教材是死的,但课程资源是活的,教师和学生是具有灵性的生命个体,是语文课程的建设者,语文学习的创造者。尤其语文教师更要有一种化平淡为神奇的能力,善于从教材深处、生活实际、童心视角努力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将枯燥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变为他们乐于学习的内容。抛一腔热血,引万泓清泉,真正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层层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