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秋
(宁德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宁德 352000)
从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中职生却仍然背负沉重的压力,经历过升学考试失利的阴影,形成了“对前途无望、灰心丧气、无所事事、破罐子破摔”的处世常态,如果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还不能扭转他们这种“失利者”的心态,不能完成“低进高出”这一职业教育的特有任务,则势必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他们自身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如何达成每节课的三维目标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基于此,我国的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维目标对于情境都有不同程度的强调,例如:认知目标中的“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过程和方法需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需要提供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及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
情境的创设直接作用于学习者的情感,根据1964年克拉斯伍(D.R.Krathwohl)等人制定的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他们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共分为五级: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这一分类启示我们,情感或态度的教学首先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这个内化必须通过一个媒介,让学生将教师或教科书上所介绍的价值标准,内化为自己信奉的内在价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被激发,对他的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就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句话揭示了三维目标达成的有效形式——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影响学习主体,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情境和机会;有效途径——让学习主体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有效目的——促进学习主体的自身发展。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学习。通过与他人充分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达到陶冶情操和培养人格的目的,因此,这是一种通过作用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促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达成的教学策略。
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图像创设、活动创设、音乐渲染和新旧知识碰撞等方式或利用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课的始终,也可以是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比如我在上“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听一段轻快的音乐,同时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的图片,体会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的大好河山;接着放一段沉重的音乐,同时配以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漫天的飞沙、昏暗的天空、浑浊的污水、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难。如此通过图画和音乐再现情境,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强烈对比的情境中教育学生,使学生自觉树立依法进行环境保护的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掌握环保知识,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创设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把握的最重要一点是:基于学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句话说明了情境的创设应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再通过形象性的、体现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通过解决情境中内含的有价值的问题,赋予新知识实际生活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因为对中职生来说进入中专学校学习是他们所不愿意的,也算是他们经历过的人生的第一次挫折,所以大部分学生不够自信。我在上“自强不息与成功人生”这一课时,主要通过视频的方式播放了桑兰、洪战辉、千手观音等比较熟悉的人物事迹,使学生从这些人自强不息,不被困难压倒,在困境中崛起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明白自己的挫折根本不算什么,不应该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该树立自信,振作起来,知难而进,达到教育目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自始至终由老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知识。没有自我思考的时间,很容易使学生走神,甚至觉得整堂课枯燥无味。自主学习注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方式上,由单纯的口头讲授转变为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教学手段上,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安排学生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智力操作,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过程。
通过创设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探究性的活动,激发不同水平上的多种思考;交往型的活动,一方面使自己处于积极探索状态下,另一方面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型的活动,让学习者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丰富人生经历,在身临其境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发掘自身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比如我在上“依法参与民事活动”这一课时,因为学生对于什么是民法并不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记忆,我分别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以下小品:早上买菜明明给了钱,菜贩硬说没给钱;自己的照片被人摆在照相馆的广告栏里,照相馆负责人说应该感谢他们;给自己手机存钱,但号码错了,钱到了别人的账户里,请求退还钱款,却遭到拒绝;坐车上班,司机紧急刹车,头被撞得鲜血直流,司售人员说责任不在他们。通过这样的表演让学生当主角,直接应用课本知识,对课文内容的演绎,既通俗易懂,又提高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及表演、演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加深了对德育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性质不同,学生学习完两年后就要走向工作岗位,参加社会实践,所以作为职业中专的德育教学过程,应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使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零散的理论变得系统化。教师去粗取精、提炼精华,对枯燥无味、繁复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及记忆力,并能使其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在以后的行为认知过程中能自如发挥。通过教师启发总结,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和经验转化为指导思想、行为的准则。比如我在上“消费和消费观”这一课时,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讨论四种不同消费方式(求同心理消费、求异心理消费、求名心理消费、求实心理消费)的利与弊。讨论完之后,由每组学生说出讨论结果,最后由老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生活日趋丰富多彩,不同的消费观念相互碰撞,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消费观引导消费,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合理消费。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1]三维目标.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77 251.htm.
[2]创设教学情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997938.htm.
[3]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教网.http://www.teachercn.com/Zxyw/Jxwz/2006-9/2/2006010 8151047814.html.
[4]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