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精彩

2013-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3年15期
关键词:小丽品德课辩论

渠 敏

(丰县赵庄初级中学,江苏 丰县 221723)

新课程理念倡导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现实生活为新课程构建的基础。思想品德是生活的需要,它源于生活又是生活的归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就不会引起共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就会成为一潭死水。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只有密切联系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正所谓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运用以下方法做到了这一点。

一、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来源于生活

1.导入环节生活化。《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这说明导语的重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则课堂教学会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生所学到的也只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怎么用,如何指导实践根本无从谈起。怎样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积极地学习呢?毫无疑问,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是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以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或以社会热点话题、国内外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如我在学习《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用了12岁少年邵帅捐髓救母的故事导入,邵帅作为学生身边的同龄人,这样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带着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2.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化。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从而使知识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教师作为提出问题的主体,要深入挖掘教材,找准生活与教材的切合点,精心设计出一系列层次清晰、目的明确、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亲切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激活学生思维,主动探究、解决心中的疑问,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只有当学生能动地自主地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获得感悟,激发自己的情感,并以真我的面目参与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主体,才能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课时,我以小丽和她妈妈一天的消费经历为线索创设了三个教学情境。第一个教学情境是小丽在商场里看到一个书包,十分眼熟,同学小杨也有一个,一看价格四百多,小丽也要求买一个,这时妈妈会怎么说?学生也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所以很容易就进入情境,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消费时不能攀比、盲从,不能浪费金钱,在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经济实用的商品,要学会理性消费。第二个情景是在电器柜台,小丽想买一台复读机学习外语,复读机用电池的价格便宜些,用电源的价格贵一些,小丽该如何选择哪?同学们也有过类似的购物体验,因此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很快帮小丽拿出主意,给出建议提倡绿色消费。第三个情境是午餐时间到了,小丽说难得出来一次,小丽要到高档饭店好好享受一下,妈妈根据消费预算提议要去一家经济实惠的小饭店,你认为小丽该去哪里吃饭?学生积极讨论得出消费经验。这三个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来源于生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从而实现思品课学习的三维目标。

3.讨论、辩论话题生活化。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讨论或辩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讨论、辩论都能达到上述效果,只有来自生活的话题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智力成果权》(人教版八年级)这一课时,关于是否赞成买盗版的问题我举办了一场辩论会,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每个同学都参加到一方去,确定正反方的辩手后,每个同学根据本方的需要搜集辩论材料,准备论据。准备充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双方展开正规的辩论。辩论赛请了主持人,评委,辩手由一辨、二辨、三辨、四辨组成。辩论开始后,正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剑,通过辩论使同学们认识到盗版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智力成果权,我们不能贪图便宜而助长这种违法行为。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了道理,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4.小品表演生活化。小品表演也是思想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简单的说教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但是由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我们如果能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演、观看中体悟我们要倡导的思想、观念、行为,学生的理解自然深刻得多。学生可以表演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也可以表演一些自己身边的事情,比如在学习《相逢在花季》(苏人版七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表演了一些在异性交往中的故事。这些故事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遇到过,也困惑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在观看表演后展开了积极讨论,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借助互联网使教学更贴近生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也成为未成年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互联网资讯丰富、交互性强,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思品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就某个问题上网搜集资料,也可以就某一问题和家长、老师QQ连线,还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学习“四道保护线”时,老师就社会关注的热点校车安全问题上网搜集网友的一些观点展示给学生,也让学生上网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认识到思品学习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总之借助互联网拉近了思品课与生活的距离,做到了思品教学的生活化。

二、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要到生活中去

1.布置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如在学习《自立》(七年级)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交流在家做家务的感受,接着布置了一项体验性作业。花十元钱为父母做一顿饭,菜要自己从市场买,饭要自己做,请家长评价饭菜的味道并签字,回到学校上交自己做饭的体验感受。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自立的重要性,而且体验到了父母为家的付出,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家长也对此类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再比如在母亲节到来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些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母亲节的来历,利用节假日观察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尤其观察她一天做家务的时间,并记录下来。其次,与妈妈谈一次心,让妈妈谈谈自己成长的过程,了解妈妈的经历,力求与妈妈在思想上达到沟通与共鸣,和妈妈建立一种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并向妈妈汇报近期自己学习、生活情况。三是给母亲写一封节日贺信,为母亲准备一份礼物,母亲节这天替母亲承担(或共同承担)一天的家务。每人写一篇完成上述活动的记录与感受,要求内容具体真实,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完成上述活动作客观评价,以回信的方式反馈到学校。通过母亲节的实践作业,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辛劳,学会了感恩母亲,增进了亲子关系。总之,通过这些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体验和感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2.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为了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向学生提一些来自生活的、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他们用聪明才智才能够回答的问题作为基本问题,围绕基本问题提出几个单元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比如在学习改革开放的成就时,我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我首先提出问题: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围绕这个问题我提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个人家庭等方面探究,让学生上网查资料、走访、小组合作,根据老师的要求制作演示文稿。经过两周的准备,各小组都完成了演示文稿的制作,我邀请同学科的其他老师和全体同学一起观看演示文稿的展示,学生每组派一人展示本组制作的演示文稿,边讲边展示,其他同学根据演示文稿评价标准给每组打分,评出最佳活动小组并奖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上课书本都不拿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了资料的搜集、演示文稿的制作。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成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收获,我想是因为来自生活的探究主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社会调查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帮助学生领会有关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展示,使学生对报告的内容更信服,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调查活动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时,我让学生课前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周边环境作调研,通过走访、实地调查,了解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校园周边环境因素,总结典型个案,探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完成调查报告,就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给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由于社会调查做得好,学生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必要性理解深刻。此次调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再如在学习诚信这一课时,我让同学课前就诚信这一问题在校园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课堂上学生把调查的结果公布,学生对调查报告非常感兴趣,同时对校园的不诚信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不诚信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表达了自己要做诚信的人的决心。

三、打造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需注意的问题

1.精选生活中的素材。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的素材可以说五花八门,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到底用什么样的素材,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有正面的就不用反面的,有中国的就不用外国的,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就不用远离学生生活的。但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精选一些典型的素材。

2.来自生活的素材一定要真实。无论是生活化的导入、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来自生活的素材一定要真实,只有真实的素材才能打动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一位小学老师在思想品德课上用多媒体创设了打雷的情境,他问学生害怕吗?学生说不怕,因为知道是假的,要是真的雷声是害怕的。这位老师费尽心机创设情境却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3.学生是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无论选取怎样的生活素材和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考虑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引发学生的共鸣,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符合新课程理念,我认为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导入,生活化的情景创设,讨论、辩论话题生活化,小品表演生活化,借助互联网等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从生活中来。通过实践性作业的布置,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到生活中去,生活让思品课的教学更精彩。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猜你喜欢
小丽品德课辩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