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优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研究

2013-08-15 00:42李霞
文教资料 2013年15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时事时效性

李霞

(太原理工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自开设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程自身的特殊性等原因,各高校开设情况差异很大,但是,毋庸置疑,“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使命。

我在教授“形势与政策”课的过程中,感觉学生关注度高,爱听,课堂上互动热烈,课后反响也不错。2013年5月,我在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四个系进行了一次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不记名问卷调查,90%以上的同学表示对这门课很有兴趣,很喜欢这门课。但问题是,我总感觉这门课能给学生的东西太少。究其原因,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许多影响课程实效性的问题。比如:整体教学内容安排、设计缺乏系统性;变化快,时效性强,即使每学期更新教材,内容也相对滞后;内容偏多、偏全、缺乏针对性,等等。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优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强课程的规范性、时效性、吸引力、影响力。

一、建构知识体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

按照相关规定,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授课任务一般是由“形势与政策”课和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完成的,每门课的侧重点不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指出:形势,是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和国际国内时事的发展趋势;政策,是指政党和国家指导人民为实现奋斗目标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和行动准则。因此,“形势与政策”课主要侧重于讲党和国家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等。

“形势与政策”课要坚持课程规范化建设目标要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及时的、系统的教育,其内容体系如何设计非常重要。目前由于许多高校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缺乏深入研究,导致该课程的内容缺乏系统的、整体的规划。有的高校以报告和专题讲座的方式取代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的高校教师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熟悉的内容确定讲授的题目;有的高校一味迎合学生的喜好,只关注了热点,忽视了重点难点,热闹有余,理论深度不足。因此必须主动从整体上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建构知识体系,强化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

由于该课程的内容既有相对稳定的、比较确定的、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又有易变的、不确定的、动态变化的新鲜内容。该课程的知识体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理论。主要回答形势、政策是什么,形势与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和研究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方法,等等。第二,“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研究国内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中相对稳定的、比较确定的趋势、基本形势。第三,时事研究,也就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基本内容可以通过编写教材的方式固定下来,然后教师根据形势的发展、时事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虽然时事不等于形势,更不等于政策。但时事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切入点,而其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则是基本范式和基本形势。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其基本范式、基本形势和时事三部分的系统、有机结合,即把现实问题提升到理论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具体社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从中引出理论与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通过这门课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真正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形势,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受益。

二、采用多种方式,突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实际,把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事作为切入点来阐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效性,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受课程强时效性特点的限制,目前我国各高校无法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的教材。尽管教育部社政司在每学期初都要印发教育教学要点作为各个高校确定“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的指导,但因各个学校的情况和学生关注的时事也不一样,多数不能完全按照教育部的教学要点安排教学内容。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中心每学期都要依据教育部社政司印发教育教学要点,结合本校情况编写“形势与政策”的教材,但因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严格的时效性,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仍感觉有些内容相对滞后。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该为学生和教师订阅中宣部《时事报告》、《环球》等资料作为补充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另一方面,如何有效地运用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非常重要。

当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时事新闻的主要途径。网络时事内容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当今的大学校园,很多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时事信息。还有很多学生主要通过腾讯新闻了解新闻时事。因此,在抓好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可以在教学实践方面突出网络资源的优势,形成一套以网络资源为载体的互动交流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这样,利用网络课堂,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最终目的。

三、把握学生特点,实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大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喜欢思考且敏感,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免存在诸多的思想困惑。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必须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指导,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比如,我们应该选择与大学生成长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党和国家的政策及社会形势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形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准自身定位,为自己确定合适的职业和发展方向。再比如,我们应选择大学生存在疑难、困惑最集中的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理性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形势与政策”课还应该在内容的选取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层次、年级的高低,找到学生关注热点、思想需求、知识结构、接受能力与教学内容的最佳契合点,提高本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既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形势与政策”课在他们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又能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坚定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

[1]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全覆盖、不断线”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3.

[2]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1.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时事时效性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时事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