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文媛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14206)
当今职业教育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但大部分改革的重点都是针对专业建设进行的,主要是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更新,改革的参与者也主要是各系的专业老师。作为职教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共基础课基本保留原来的教学模式,这不符合职教改革的要求,也将影响专业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由此,为了顺应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必须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为专业建设服务的功能,以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工作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高职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教育的内涵应该超越纯粹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当地扩充具有普适性的文化知识,对职业能力的充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手段,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后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承担着为专业建设服务的重要作用,专业课学习是学生直接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公共基础课是学会、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两者不可分割。
进入高职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高中阶段文化课程学习的失败者,他们对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特别是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很多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非常困难,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在进行教学改革,但大多数公共基础课教学还是脱离专业需要,秉承着原先单一的学科性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独立并行,内容自成体系,缺少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知识渗透,没有针对性,不能发挥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功能,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不知学以所用,难以调动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大部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落后,以课堂纯理论教授为主,很多基础课老师在“满堂灌”中不能自拔,教学辅助手段缺乏,虽然有些课程的教授会配以教学课件,但只局限于简单的PPT,缺乏先进性。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培养。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基本上是延续普通教育中的文化课的教学,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没有按照专业的需求、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系统地规划,导致高职学生对现有公共基础课程产生排斥心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轻基础课、重专业课的学习倾向,不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针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现状,依据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切实为专业建设服务。
首先,应转变公共基础课老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对“服务论”的认识程度。公共基础课老师必须打破僵化的学科本位的思维定势,强化公共基础课为专业建设服务的意识,淡化学科知识体系,立足专业需要,力求使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应加强对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基础课教学的服务效能。公共基础课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多方面、多形式的指导和培训,可以拓宽老师的知识面,触动其教研灵感,创新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从专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灵活把控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基础课对专业课的服务效能。
很多基础课老师对当前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如何为专业建设服务、如何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效能感到茫然,导致公共基础课教学处于尴尬境地。通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公共基础课有不同的看法,提出公共基础课的开设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开设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对基础课的教学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开展基础课老师与专业老师的座谈交流,使基础课老师了解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专业所需要的能力结构,详细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了解该专业学生从事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授课程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以及专业对本基础课教学的要求,从而找到公共基础课与不同专业的结合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为了提高这种针对性教学的实效性,可以建立一对一的定向联系制度,也就是一位基础课老师负责一个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是一门很难学的基础课程,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但它又是很多专业必须开设的重要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每位数学老师都应明确分工,如由一位数学老师负责电子专业的教学,由另一位老师负责财务专业的教学,等等。每位老师都必须了解相关专业的情况,找到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把高等数学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的合理构建,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础。要发挥公共基础课为专业建设服务的功能,就必须站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设计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高职教学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精简内容,讲求实效。要以为专业服务为宗旨,淡化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调整教学内容,搞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使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好地配合专业课教学。
科学合理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应能有效地与专业接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使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必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应从教学对象——学生出发,紧密围绕专业实际情况。改进公共基础课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不仅可淡化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接受知识,获得技能。学习的场所不仅在课堂内、教室里,还应该有计划地把学习场所延伸到课堂外、社会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多形式的作业模式,多元化的考核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全校各个教学单位,需要学校所有公共基础课老师、专业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我们应从多方面着手,分析研究如何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公共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建设服务。
[1]徐国庆.论职业教育中的普通文化课程改革.职教论坛,2012.03.
[2]周龙军,陆琦.高职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5.
[3]乐彩珠.浅论高职教学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5.
[4]王余明.对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