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涛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313)
高校作为社会先进文化和思想发源的主阵地,学生群体信用教育模式的探索能够促进和推动其他群体信用机制的形成,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是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实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够进一步丰富社会信用机制构建的内涵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孟子说:“诚者,天至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信”是指信守诺言,做到做到。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说文解字》载:“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
我国的现代信用管理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比发达国家晚了大约120年。十几年来,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的信息开放政策,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非常缓慢。2002年2月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家有关部门首次提出:“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增强信用观念,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要通过强化经济金融法制,加快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社会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要建立全国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体系,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声誉扫地,付出代价。”在我国的信用教育体系中,关于大学生的信用教育体系的具体方案或政策就非常少,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以“信用教育”为“关键词”的文章总共有132篇,搜索涉及“信用教育”为篇名的文章总共有33篇,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信用教育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梳理了当前中西方国家关于信用教育方面的研究异同,主要得出以下几种看法。
(一)中西方诚信观对比分析。
1.相同点。
中西方诚信观的基本含义相近,都包含尊重实际存在、诚实无欺、讲究信用、信守诺言等意思,并且都高度重视。
2.不同点
(1)中国的诚信基本上是人格信任,本质上以道德为支撑,因而重在感性和情理;而西方的诚信则是一种契约信任,是以法律为基础,因而重在理性和法理。
(2)中西方诚信观的根源不同:中国是以封建社会为基础,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简单的物物交换不需要契约式诚信的规则为约束。而西方其平等、分权的观念影响比较久远。
(3)中西方诚信观的思想文化因素不同:在文化背景方面,中国是以“信任圈”的文化为背景的,而西方是以生存、发展意识为背景的。在宗教信仰方面,在中国大部分人都没有宗教信仰,而西方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体。在法制精神方面,中国长期是以王权代替民权,以人治代替法治,法制文化先天不足,在西方法制精神历史悠久。
(二)当前我国信用教育研究的政策背景。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七章——高等教育”中说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搜索“诚信”一词,共计有两次提到“诚信”一词,搜索“信用”一词,共计有1次提到“信用”一词。
2.为了增强研究的时效性,本文以沿海地区的珠江三角洲为例进行相关阐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环境”中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用信息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警示、惩戒以及信用预警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探索适度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在“建设和谐文化——提升公民文明素质”中说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特色文化,培育创业、创新、诚信精神,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搜索“信用”一词,共计有12次提到“信用”一词。搜索“诚信”一词,共计有2次提到“诚信”一词。
(三)当前我国信用教育研究的现实背景。
1.西方国家对信用教育的情况:拥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发达国家(如美国)涉及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就有16部,拥有发达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良好信用行业管理体制,有效的诚信和信用教育,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
2.我国的信用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各个省份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均衡发展的情况。以广东省为例,2011年12月,由广东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关于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开始实施。其明确提出将以银行业为切入点,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而第一阶段将以公务员、教师、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为重点,逐步整合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等基础信息。第二阶段,则将形成以身份证为标志,以金融、税务、工商等个人信用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意见》对政府、企业及个人都明确做出诚信要求,更倡导要建立诚信社会体系,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氛围,并将进行地方立法以打造“诚信广东”。
从学校教育的维度看,要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育实效,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我们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往往是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教书与育人分离、理论与实践背离等矛盾比较突出,教育不能贴近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从信用本质的维度看,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大学生成才,提升大学生的信用能力。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大学生信用如何不仅体现在道德层面上,更体现在经济层面上,仅有道德范畴的重信守约、诚实忠厚而无实际的信用能力,信用借贷无力偿还,对信用关系来说也是一种失信。
(一)学生学习和学术方面。
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学术领域中的不诚信问题令人担忧。当问及“你身边的广大学生是我国道德素质相对较高的人群,你认为他们(包括你自己)的整体诚信和信用健康状况如何”时,49%的学生认为“一般”,18%的学生认为“令人担忧”,14%的学生认为“因对象而异”,可以看出,81%的学生亲身感到自己周围的人群诚信素质不高。
(二)经济生活方面。
这几年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各类奖助学金等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很多学生为了获得资助,谎报家庭收入,弄虚作假,编造家庭贫困原因等。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实践中,一些家庭并不贫困的大学生看到助学贷款手续简单,政策优惠,伪造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将贷款用于父母炒卖股票和经营活动。据来自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消息,目前北京工行其他个人消费贷款群体中不还钱的比例远远低于千分之一,而大学毕业生的欠款率高达百分之十。
(三)就业求职方面。
为了获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很多学生挖空心思编造简历,修改成绩,伪造证书,编造自己社会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经历等。据有关调查显示,有41.89%的人认为,“编造个人简历是校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而当问及对“社会上不断出现大学生履历‘注水’及‘一个班级竟然有十个班长和四个学生会主席’之类的大学生诚信缺失事件”的评价时,在50份抽样中,居然32%的学生这样回答:“社会竞争压力大,大学生为就业不得不‘注水’”、“很正常,可能是班委的班长轮换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少见多怪”等等。
(一)充分认清加快我国信用建设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系统阐述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的具体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工作措施、方法步骤等做出了具体部署。
(二)继续转变很多人对信用理解的偏差。
很多人仍停留在传统的道德范畴上,认为信用是信用文化,只能靠思想教育,信用仅仅是衡量一个人个人品德的道德标准。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和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人们的借贷理念、消费理念、信用风险理念、破产理念等与信用制度关联度极强的理念,还带有明显的传统色彩。现代市场条件下,信用属于市场经济范畴,信用产品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殊商品,这种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支撑着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张。现代信用制度,催生出崭新的信用理念,崭新的信用理念催生出对信用产品的即期需求和潜在需求,对信用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催生出整个社会对失信者的鄙弃和惩戒,整个社会形成的公众信用态度催生出信用交易的秩序,信用交易规范的市场秩序催生出新的市场体系和现代营销方式。
(三)不断丰富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高校学习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者要转变重智轻德、重教轻育的理念,改变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进行诚信教育,或者热衷于举办诚信教育月、诚信签名等场面活动,使诚信教育热闹一阵之后成了走过场。要不断丰富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两课”和社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到诚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四)逐步建立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建设载体。
当前,我国高校使用较多的大学生信用教育建设载体就是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是源于国家实施的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从提出到试点,到2000年在全国铺开走到今天已历时十多年,但一直进展缓慢。2002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推出大学生诚信档案,成为全国首家用档案形式对学生进行信用管理的高校。2004年,上海大学首次为25名大学生颁发了诚信档案,从而使更多学生对诚信档案有了感性认识。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不断探索新的建设载体或者建设平台。
(五)多管齐下,将大学生信用教育作为系统工程。
大学生信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学生和社会的多方努力和协作配合。对于高校,切实推进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诚信教育平台建设,适时设立诚信监控部门,对于社会信用教育体系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力。对于学生,推进个人信用管理档案的建设,逐步建立个人信用身份证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向高校和社会提供自身信用信息,提升个人社会信用形象,以此来不断推动社会良好信用氛围的形成。对于社会,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大力推进信用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信用教育氛围,制定信用评价制度,加强政府部门的信用监管,建立信用监管的合作联动机制,借鉴国内外信用评级惯例和评价指标,在教育领域中试行对高校信用实行评级颁证制度。
[1]广东拟建个人诚信档案公务员等职业人群系重点.http://www.sina.com.cn金羊网-新快报,2011-11-29.
[2]雷金牛.论高校学生信用管理模式.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4:82-86.
[3]林平.大学生信用教育与信用评价体系研究.伦理学研究,2011(2):109-115.
[4]章延杰,李微蔡,志强.高校的信用教育和建设.教育发展研究,2011(4):103-105.
[5]郑象虹.论个人信用档案与大学生信用教育.兰台世界,2006(1):27-28.
[6]李海燕,李占存.对大学生开展信用教育与信用管理的研究.特区经济,2004(09):124-126.
[7]林伟.当代大学生信用教育的理性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20-123.
[8]文亚青,刘金锋,黄韶红.大学生信用教育初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79-82.
[9]张燕清.从助学贷款看大学生信用教育.教育评论,2003(5):54-56.
[10]祝宝江,蒋景东.纠正信用教育错位的实证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11-113.
[11]饶永,秦书凰.建立高校学生信用档案的探索与实践.山西档案,2004(2):38-39.
[12]雷金牛.论高校学生信用管理模式.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