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前山
(高邮市汤庄镇沙堰实验小学,江苏 高邮 225600)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展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而改变以前那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教学模式呢?
结合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并用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每堂上课铃响后的前五分,进行语文口语训练的专项活动。我事先向学生提供各种内容与形式,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进行准备,然后提前向老师报名。教师将报名按日课表排好活动次序,每堂课师生问好后轮到的学生上台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叙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佳作简介、好书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绕口令、词语接龙、对反义词、口头小作文、猜谜语、回答脑筋急转弯等。利用每天课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教师借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这能训练学生捕捉信息及组织语言的能力,树立“生活是语文之源”的大语文观念,随时利用生活的无限教材;逐步改变学生认为语文只是学习枯燥课本知识,学不学一个样、听不听课一个样的错误认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那些引起全社会、全世界关注的时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5.12”大地震、全球粮食问题等,各大媒体有大量的报道、评论,学生对此感兴趣,老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对事件全息透视,搜集相关资料,组织发言,各抒己见,虽是短短的几分钟,但不时撞出思维的火花。不少学生开展课堂的口语训练,品尝到小小成功的快乐。我想,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及写作水平,可谓一举三得。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学生始终居于主体地位,从而有所体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如教学《负荆请罪》时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演员由学生自荐和教师“点兵”结合产生,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排演,教师点拨,其他学生准备道具,制定评价标准。演出在课室进行,课前将兵团台布置好,上课铃声一响,演员纷纷上场入戏,一观一演,十分投入。演出结束,学生按评分内容和标准给表演者批个体分,给群体打整体效果分,并进行评论。学生在排演的过程中熟悉了课文,对剧中人物有了较好的把握,并在表演中挖掘了自己的艺术天分和创造力;观众在看表演的同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较好的理解。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兴致都很高,大家合作很成功。接着就“蔺相如真的怕廉颇吗?”进行辩论。处于十一二岁年龄的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又喜欢辩论,辩论精彩迭出,妙语连珠;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进而了解、体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课本戏剧知识,还培养和提高了语文素养。
现实生活中蕴含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学,学会为现实生活服务。
为进一步丰富课堂的内涵,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教完科技小品文单元后,开展了以“思考、探究身边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一步,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相关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按此分组,各小组讨论、制订活动计划及分工;第二步,给学生一周时间(主要是课外)分头查找、收集资料,询问有关老师;第三步,小组研究讨论,整理探究成果;第四步,课堂上小组轮流汇报,师生共评(展示成果形式多样,既有活泼生动的科技小品文,又有简洁实用的产品说明书,还有制作成活泼可爱的网页、手抄报,甚至有趣的实验演示、小制作……)活动中由于需要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需要记录活动的情况,需要交流活动所得,无疑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在用语文中学语文的理念。无论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如何,语文素养高低,都能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为弘扬传统文化,利用传统节日进行社会实践,效果更好。春节到了,让学生围绕“春节”的话题,利用寒假时间,到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各地春节习俗,并编订书籍《春节习俗面面观》要求:(1)寻找资料,编辑内容,适当安排插图,电脑打印(亦可手抄),装订成册,16开,8-20页。(2)设计封面,封面注上主编、副主编、编辑人员名单。可以独立完成,亦可以5-6个人合作完成。(3)方法:彩访长辈、朋友亲身感受春节生活点点滴滴;上网查询;关注春节电社节目;收录春节歌曲;查阅春节习俗资料;收集有创意的春联等。4.学新学期初行成果展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搜索和整理,既吸收了既成的知识,诸如春节习俗等,又在实践操作中体验了编书的制作流程;在收集活动中了解了现实生活中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对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好的认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发挥了创造性,接受了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小组合作活动中体验了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增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与他人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合作与共享的优秀品质。
语文源自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一段时间后,上交结题报告,他们调查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有中学生消费调查、高明的濑粉文化、商店取名调查、校服的变迁、姓名趣谈、广告设计等。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学语文,实在有趣而有用。
另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还要注意内容新、形式新,有生活气息、有趣味性。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爱好,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小学语文教学只有走出封闭的空间,走向社会生活的实践,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这些未来的主人翁就一定会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也相信,只要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语文实践活动的天地就会越来越广阔。
总之,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开展活动。把语文课与生活实际及语文教学紧密结合,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语文科学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使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语文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