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艳
(桐庐县实验小学,浙江 桐庐 311500)
纵观目前孩子的作文,模式化严重、成人化味浓、虚假化成风、童真流失、童意丧失、童情缺失,孩子享受不到作文的快乐,品尝不到表达的喜悦,甚至于厌倦作文、害怕作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众多,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缺乏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孩子的想象力丰富,那么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进行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能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丰富,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为此,《新课标》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
低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从而大胆举步,顺利起步,乐于表达,享受写作。那么,应如何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体验表达的快乐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因此,要写出好作文,应勤于积累,掌握丰富的素材,以丰满想象的羽翼。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由于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对生活往往不留心。为此,教师要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去倾听、去触摸,长出敏锐的触角,领略生活的魅力,积累生活中的精彩。
1.留意生活,再现精彩。
生活中隐藏着太多可以触摸的风景,一片耀眼的飞花,一抹养眼的新绿,一丝洁白的云朵,能明亮孩子蒙蔽的眼睛;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一朵冷风冷雨中傲然怒放的冬梅,一棵狂风骤雨中俨然挺立的小草,能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那响彻大地的轰雷,气势磅礴的涛声,能唤醒孩子沉睡的耳朵……这一切的一切,都能引起孩子无限的遐想。教师要因势利导,抓住这一次次习作的契机,让孩子在头脑中再现情境,浮现画面,或用语言描述,或用笔尖描绘生活中的精彩,不限长短,可以是一句,可以是两三句,也可以是一段甚至几段的表象再现。长此以往,有意训练,孩子就会拥有丰富的想象资源,奠定想象的基石。
2.丰富生活,记录精彩。
作文是人性的折射,是生活的反映。旅游、表演、竞赛、活动、游戏、走访、调查、学习等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都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都能让孩子体验一次次酣畅淋漓,都能让孩子捡拾生活的浪花,呼吸生命的气息。教师要引导孩子抓住生活中的这些亮色,引发孩子生命中对写作表达的真实而又潜在的需求,让生活中的精彩在孩子的笔下涌动,让孩子将感情倾注笔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想象虽然以形象形式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尤其是需要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达出来时,必须以语言材料为支撑。因此,除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积累外,还应加强课外积累,让孩子徜徉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让想象与语言同构共生。
1.诵“经典”,仿语言。
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大量优秀的读物,构思巧妙奇特,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扣人心弦,最易激起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引导孩子尽情畅游,读后说故事,说后背精彩句段,背后仿精彩环节,循序渐进,让孩子在与“经典”的示范性的语言反复接触的过程中,感受“经典”魅力,体会文字韵味,想象生动画面,丰富阅读积累。
2.耳濡目染,积语言。
社会是个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有许多语文现象,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为此,应尽量引导孩子去积累。如歌舞晚会的节目串联词,配音语言诙谐有趣的影视节目,生动活泼的广告用语,丰富多彩的商店招牌,名胜古迹的解说词,自然风光的动人介绍,著名主持人的主持风采,富有地方特色的民谚……这些都要引导孩子去关注,去留意,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欣赏过程中随机积累优美的词汇和有趣的语言。
低年级孩子思维活跃,喜好新奇,富于幻想。因而我们要搭建多样化的平台,让孩子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张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
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孩子展开想象和联想,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这样,故事续写成了供孩子发挥才能的舞台,在此舞台上,任由孩子想象驰骋。
如学了《春雨的色彩》后,我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还有一些小动物也加入到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的讨论中来了,他们会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小朋友在下面窃窃私语,纷纷举手。
生1:小喜鹊说: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看,春雨洒在玉兰花上,玉兰花白了。
生2:小青蛙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麦苗上,麦苗绿了。
生3:小蜻蜓说:春雨是蓝色的。你们看,被春雨洗过的天更蓝了。
生4:小朋友也来了,他们说:春雨是彩色的。你们看,春雨中开出了一朵朵漂亮的伞花。
……
给孩子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他们便会思绪飞扬,进行创造性表达、延伸性想象,而其创作愿望也得到了激发。
对课文中有些写得简略,但又有内涵丰富的句段,教师要引导孩子有依有据地进行扩展性想象。如《爬天都峰》一文中对“老爷爷怎样攀登天都峰”只字未提,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可引导孩子借助图片资料展开想象,这样,既使孩子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发展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小孩子天性好动,开展活动让他们玩一玩,这不仅能活跃气氛,为孩子积累大量的素材,而且有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月16日,我们迎来了2010年的第一场雪,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快乐地雀跃着,尽情地玩耍着,愉快地想象着。我也不失时机地用相机记录下了他们嬉戏的过程,上课时给他们进行了一次大回放。在我的引导中,可爱的孩子们一边看视频一边用稚嫩的语言记录着看雪的感受:
(1)下雪了,下雪了!雪飘到树上,给树穿上了白衣服。雪飘到草地上给草地盖上了白被子。雪飘到屋顶上给屋顶套上了白棉袄。
(2)一朵一朵的雪花,飘到梅花上,花儿戴着笑容,好像在说:“谢谢雪姐姐,你把我变得好美呀!”
(3)一片一片的雪花就像一朵朵白白的花儿,在天空中跳着优美的舞蹈,美丽极了!
(4)雪花飘呀飘,飘到动物园里,狮子高兴地说:“下雪啦,下雪啦!”雪花飘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松鼠,躲在洞里开心地说:“下雪啦,下雪啦!”。雪花飘呀飘,飘到校园里,我快活地说:“下雪啦,下雪啦!”
(5)雪花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飘到卡车上,请卡车带它去旅游,看看五彩缤纷的世界。
……
在玩中体验想象,在想象中体验快乐,我们还可以组织孩子“吹吹肥皂泡”,说说美丽的泡泡;“贴贴树叶画”,描述美丽的画面;“接力传传球”,传出我们的快乐;把孩子带到春意盎然的大操场,迎着阵阵撩人的春风,放飞风筝,放飞心情,放飞作文的思绪……这样,玩中想,玩中说,玩中写,入情入境,感受想象的快乐,享受表达的乐趣。
利用表演的直观性、形象性,尝试把表演带进课堂,为孩子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如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等,让孩子在特殊情境中激活思维、尽情体验,在亲自参与中想象表达,让习作拥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可以教师提供的一组意义上相互联系的词语为线索编童话故事。如根据下列词语间的前后顺序:小奶牛、大象、河,通过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在孩子交上来的写话本中,其中一篇《牛奶河》的结尾立意深,令人回味:“牛奶河欢唱着,不知疲倦地流淌在美丽的大森林里。”这是孩子想象的流淌,思想的提升。
新教材图文并茂,书本中的情境图更是别具匠心,充满童趣,它大大激发了低年级孩子学习的兴趣及注意力,是启发孩子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是发挥孩子想象潜能的好材料。因此,在学习课文之际,可让孩子给每幅情境图配上句子,句子可从课文中选择;也可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用自己的话来说。这样,让孩子直面画面,任由天使般的儿童话语在笔尖流泻。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想象未来,探求未知,充分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实现作文思维的个性化。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任何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教师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孩子写作的兴趣,点燃孩子写作的热情,激活孩子创造的思维。而低年级孩子作文刚刚起步,写话的火苗刚刚点燃,写作的欲望刚被撩起,这就更需要教师精心的呵护和唤醒。于是,他们也更在意教师的评价,一句赞扬,一句鼓励,都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信心十足,否则,他们会从此视作文为畏途。因此,每次对写话的批改,我都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批改,带着赏识的眼光从孩子浅显的内容、稚嫩的语言中找出点滴的进步,捕捉其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写上他们能读懂的鼓励的话语。讲评课上,也不是“挑刺”,而是挤出更多的时间展示亮点,或师诵读孩子习作中的美文妙语,或小作者亲自朗读闪光词句,或展示习作中情感道德认识上的亮点,或展示孩子思维方式上的亮点,并评选出每周的“写话之星”,人数不限,上榜张贴,树立“标杆”,引导孩子前进。这样,赋予习作评价更人文、更立体的内涵,让孩子切实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莫大的骄傲,习得有效的写作技能。
由此,孩子心灵的写作涟漪就会被激起,内心对写作的热情就会时时涌动,作文中的亮点就会如圈圈波纹层层增加,从而让写作成为孩子生活的需求,成为孩子享受愉悦的殿堂,让想象的风帆在属于孩子自我的作文世界里高高扬起。
“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儿”,让它进入低年级学生的写话世界是对儿童生命的一种关怀和体贴,因为儿童世界是用想象构建起来的诗意盎然的世界。想象写话教学,应成为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春天,让学生在明媚灿烂的春光中,在开放的想象世界里自由畅想,快乐写话,茁壮成长。
[1]江平.小学生同步同题作文训练.学林出版社,1999.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徐岩.小学语文[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4]小学作文同步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