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玲娇
(临海市白水洋中学,浙江 临海 317000)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我担任七八两个年级的美术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小学接触美术不多,他们认为美术就是用一支铅笔照书上临摹,有的甚至连什么是毛笔什么是颜料都不知道,更别说国画、水彩画等。他们普遍对美术不了解,基础差,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刚进入中学,就有很多说太难了不会画,意识上不重视美术学习,学习美术兴趣不浓厚。学习美术变成了一种负担,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开始逐渐减退,甚至完全没有兴趣。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都需要必要的材料,如颜料、画笔、剪刀、多种纸张等,几乎每堂课的要求都不一样,而学校不发美术用具,很多学生根本不想买,有的是因为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导致教学根本无法展开。
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因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这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天性被慢慢扼杀。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另外,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更少。从电影、电视、网络、展览中接受美学教育的机会也少,且每周只有一节美术课。
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现在虽然有很大改变,但教育意识没有增强,教学方法没有改进。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大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学生致力于文化课的学习,无暇顾及美术这一学科,认为美术课不是升学考试的学科,就是学一点绘画技能,是一门消遣、放松、调节情绪的学科。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沉闷,讲课呆板,使学生失去兴趣。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素质教育下,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重新唤起农村中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呢?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兴趣。
上课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社会生活,具有互动性,这是新课程教学理论所积极倡导的。单就互动来讲,道理很简单,一方不动另一方就不会动。这就要求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我们要引领,而接受方即学生也要充满活力地、精神十足地“呼应”,否则课堂将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师生共同创造和谐愉快的气氛。即使是对待后进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也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自觉改正缺点。
在传统教学中,教的需要就是学生学的需要,美术课上把作业做完,“做我们的作业,理解我们的理解、认识我们的认识、审美教师的审美”就是教师的职责,没有想过学生还会在美术学习中有什么需要,当学生最起码的需要都泯灭之后,何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促使学生检查和自我反思,明白自己在本课想学什么和能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设计出恰当的、适合学生自身情况的学习活动。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认知习惯及年龄特征的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进而主动认知。
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地哄孩子玩。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评价学生,而是要看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居高临下的指责。绘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利用学生的探求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义务教育阶段切忌把美术上成高校式的创造课。毕竟中小学生的年龄小,主要使学生在美术课中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一些美术活动,唤醒他们沉睡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潜在的成功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农村美术教师首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可以与其他各学科相联系,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美术课堂环境,允许和鼓励他们大胆地、别出心裁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所谓“自由”的含义既包括游戏般的活泼的教学方式,又包括创造形式上的灵活性。所以我们应改传统的死板模式为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创新模式。
20世纪,英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有过精辟的论断:“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自由表现”,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渗透这种思想,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如在初二美术《卡通天地》这一课中,我利用卡通的夸张变形手法,在黑板上演示鼻子、眼睛、嘴巴的夸张变形。这些学生比较喜欢,我的示范更提高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作业让学生自己创作,学生会把积蕴在心中的绘画欲望全部释放出来,尽全力设计,我进行适当指点,有优点指出来,加以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连续设计几个,学生就会掌握一定的技巧。学生在绘画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从而健全人格,在技能、技巧上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通过简单的卡通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改变以前的学习观念和态度,纠正家长的错误观点,促进自身基础知识的学习。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缺乏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它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求知欲。”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美术教育不能只局限在死板的“灌输”。应该是以培养兴趣为主线,充分而巧妙地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学习,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初级中学学生的绘画有陈述性功能,他们更乐意描述自己所感兴趣的事和物,但由于缺乏材料,技巧笨拙,因此对绘画丧失兴趣。那么,此时多种材料的出现,对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可以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多种纸张、木材、金属、塑料,甚至生活废弃品(如易拉罐)等杂务,为学生提供创作的空间。
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强感性的认识,激发兴趣。例如上水彩风景画《美丽的西湖》一课时,我收集了大量的西湖实景照片和西湖水彩画作品,还在网上下载了介绍西湖的录像,西湖的音乐,给了学生很大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水彩画的兴趣。我还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笔墨当随时代”是绘画理论。美术教育要不断创新,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大胆创新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其他课程,涉及音乐、文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美术这门学科里学到画画以外的知识。
选取好的作业、绘画,利用课堂、课外举办小型展览,让同学们观摩、评述,增强审美意识、评价意识,促进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相信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更加努力学好美术课。对于学生的作业,我曾经留意保存下来,等到新一届学生上课时,我拿出相关作业,这样他们的心里就有比较,大多数同学是有上进心的,好的作业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
在业余时间,我组织了美术绘画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培养个性特长,是培养艺术专长的摇篮,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的天性在特殊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展示,提高了整体水平,在市美术比赛得奖,对其他同学的影响极大。
美术新课程理念认为,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注重美术学习过程的同时,不能忽视美术学习的成果(美术作业),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品的分等无论如何加以评定,都会损害学生的创作兴趣,因为这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创造过程移至完成品,不合理的分等成为学生不能表现其能力的最大障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作具体的分析,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帮助他们提高了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美术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要立足于农村当地,善于挖掘地域特色、传统技艺和可供学生进行艺术创造的素材,开展美术创造与创新的教学。美术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认识和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这在农村学校更适用,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及工具比不上城里学校,应更充分地运用校外的美术资源。比如,我校自然风光较优美,校后有几座小山,山上有一片竹林,山的前面还有一条小溪。我有时会带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经过多次室外写生,同学们能够融会贯通,增强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技能,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人变得了开朗了,自信了。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要努力开展美术活动课。美术教师有责任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上狠下工夫,让他们通过美术活动课这一形式更全面、更充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尽管目前在我国有些美术教育的条件会受到环境和能力的限制,但是唤起中学生对美术的热情是很重要的。唤起中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并不是简单的,这不仅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协调努力,转变某些人对美术的偏见。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担负起美术教育的重任,充分挖掘农村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变劣势为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相毅敏.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周曾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