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心的忧思 竭诚的期望(上)

2013-08-15 00:54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
未来教育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育人教育教学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 于 漪

直面教育现场,给人突出的印象,一是成绩巨大,二是乱象丛生。

且不评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教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单是普及义务教育,那么宽广的地域,穷乡僻壤、高原平川全覆盖,那么多的学龄儿童都入学,一亿几千万的学生都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多么庞大的数量啊。如此的教育成就,在世界上应该是首屈一指,史无前例,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然而,与此同时,教育内部、外部混乱现象触目皆是,它们不断侵蚀教育的肌体,不断扭曲教育的宗旨,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教育质量、人民的满意度有很大距离,许多事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长此以往,何处是乱象的尽头!

以分判人,首当其冲受害的是男娃娃

分分计较,以分判人,在许许多多学校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在这种教学机制下,不管怎样加重负担,机械训练,不管怎样要求家长陪读陪学,首先在分数这个紧箍咒面前败下阵来的是男娃娃。是他们的智力比女小孩差吗?不是,是生理发展、性格特点难以适应这种刻板的、琐细的、无情趣的、反反复复的标准化训练。他们好动,好奇,求新,求异,又粗粗拉拉,不懂事,这不是缺点,是天性。可悲的是很多人无视这些特点,未潜心研究这些特点去因材施教,而是用统一的标准化的框框进行打造,抑制想象力、抑制求知欲、抑制灵气的教学事例屡见不鲜。由于以分判人,从启蒙教育开始,男娃娃就难以获得锻炼的机会。用家长的话来说,“好事怎么摊得着?当个小队长已是天大的喜事”。小学时就处弱势,升学一路淘汰,学生世界中就形成了“阴盛阳衰”的局面。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男女生比例失调的问题,而是要追究探讨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与后果。男孩智力开发与女孩相比,要迟一到两年,用分数这一把尺子评判,有时会把天才扼杀在摇篮里。更可怕的是男学生的阳刚之气受到损害,更谈不上培育与发扬。一整套对分数顶礼膜拜的做法,男性的勇敢、担当、冲劲、冒险精神等无形中受到消解。男孩子“娘娘腔”不是好事,面广量大,就会影响到民族性。中国的伟大事业需要无数像罗阳同志那样的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以考定教,最受伤害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育分还是育人,是办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古今中外教育家无论是创建或持有怎样的学说,有一点是无可争辩的,即教育是“教人”的,教学生“成为人”,“完成人的美好品质”。我们办教育的目标十分明确,是育人,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的社会人。然而,学校教育现状是相当程度在育分,“分”是实做,“人”的全面培养不到位,有时被虚化了。“分”为何高到如此的价位?支撑其的是强有力的指挥棒——升学考试。为了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考试结织成的这张网覆盖了整个基础教育,连小学一年级的娃娃也未幸免,现已延伸至幼儿园,不少幼儿也要提前学习“课程”,提前支付有限的“智力”。

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选拔手段,本无可厚非。检测的目的在于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更自主;升学选拔在当今仍然是公平公正的好措施。在短时间内助学生做点应考准备也是人之常情。问题在以应试教育为依归,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偏离了育人的轨道,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明显的伤害。

以考定教。为了反复操练取得提高考分的效果,教学进度不断提前,缩短新授课的时间,高三、初三缩短新授课一学期乃至两学期的情况屡见不鲜。教学时间的压缩,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叠加,再加上反复操练,学生的学业负担超常沉重。以考定教,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舍弃,学科的性质,功能,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少顾及。原本醉心于知识点,现更进一步发展到抓住得分点。上课抓得分点,眼睛发亮,全神贯注;不是得分点,气泄了,劲也没了。求知对心灵的滋养、情感的陶冶、理想的孕育、思维的发展、视野的拓展等虽不荡然无存,但也难觅踪影,那种求知中的新发现、新顿悟、新追求的美丽风景很少见到。智育的品质、内涵、功能下降到如此逼仄的情况,怎不让人忧虑?求学不读书,阅读的贫瘠直接影响到科学文化的素养,缺少文化积淀,大大制约今后的发展。学生社会实践少,动手能力差,有的几乎世事不知,更不用说接近自然。整日埋头作业,学生的时间空间被题海占满,还谈什么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用学生的话来说,“学习只为考试,考试只为应试,考过就忘记”,“一天15 小时以上泡在课堂与作业里,造出一个个机器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最本质的问题,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一心追求考分,全力以赴追求升学率,学校德育有形无形受到挤压。课堂里解题的技能技巧至上,不仅育人意识淡薄,而且做法上也违背教学宗旨。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没有教育性的教学是失掉灵魂的教学,苍白无力。别的暂且不说,仅以学生崇拜的偶像而言,就促使我们深思、猛醒。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研究”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孩子最崇拜的偶像是文艺体育明星,把科学家作为偶像的只有2.3%。科学家排名:爱因斯坦31 位,钱学森45 位,爱迪生47 位,袁隆平80 位。偶像崇拜高度娱乐化。抽取对象是6省市的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6466 名在校学生。我们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也于去年做过类似的调研。尽管样本不大,508 名中小学生,但涉及到14 个区。结果显示:崇拜的偶像48.7%是演艺明星,体坛人物7.7%,仅有1.2%选择道德楷模。社会上金钱至上,一夜暴富、娱乐化文化大肆鼓吹、大肆宣扬,对未涉世、缺少文化积淀、缺少正确的文化判断力的青少年儿童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思想观念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包装得新奇的声、光、电等手段施加影响,而且持续不断,学生容易入目入耳,最后就入了心。至于理想信念、民族自信、诚信意识、社会责任、勤奋自强、和谐相处等却有不同程度的不足或缺陷,这既不能漠然无视,更不能掉以轻心。学生是我们真正的宝贝,家庭的宝贝,国家的宝贝,从小施以怎样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如何立业、立人,如果做人的根基打不正,打不牢固,那就会“地动山摇”。

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是否健康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的生活、工作、学习。儿童、少年、青年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候,施以怎样质量的体育教育,对他们的身体成长、体质强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学生的体质不容乐观,视力下降、耐力、爆发力差,许多体育锻炼项目不会、不适应、不参加。这同样令人忧虑。我们不是培养玻璃娃娃,用圈养的方法让他们碰不得,摔不得,不能经受风吹日晒雨淋,我们要培养的是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意志坚强、有抗挫能力的建设者,永远甩掉“病夫”的历史屈辱。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仅是我们培养的目标,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片面的乃至扭曲的教育质量观、违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学生观,指挥着、左右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损害着未成年人应该享有的幸福权利,抑制了他们花样年华的生命活力与光彩。一个人只有一个童年,一个青春,青春是无价宝,哪个孩子都伤不起,更何况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这不仅是基础性的问题,更是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的大事,怎能不让人揪心!(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育人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