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春
(天津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天津 300410)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提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高职院校学报是我国高等学校学报的组成部分,在反映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展示高职院校的学术水平,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发现培养学术应用人才,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繁荣发展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学报是高职院校科研交流体系的重要载体,是科研信息沟通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教育理论和专业研究的有机支撑,其作为高职院校之间主要的正式科研交流媒介,对其进行质量建设是提升科研交流水平的需要。因此,努力办好高职院校学报,不断提高学报的质量,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学报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期刊群。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学报在编辑的内容、栏目的设置、页码的编排,装潢的美观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同时期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相比,这些进步还不够大。目前,高职院校学报普遍存在创新力不足、特色不鲜明,学术界、期刊界和主管部门的一致看法是“全、散、小、弱”。因此,寻找提高高职院校学报质量的突破口是摆在高职院校学报从业人员,特别是学报管理者面前的核心问题。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学报是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服务方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将学报质量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上升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可以为学报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编辑人员需要树立主动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关注专业发展趋势和实行开放办刊的理念,在办刊的同时重视学报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注重学报产生的社会效益。应该及时关注和掌握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成果,把学报当做向社会推介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科技服务的重要渠道,从而提高学校和学报的影响力。
《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虽然明确了高校学报的性质、任务、编辑专业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属性、基本办刊经费与办公场所,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在学报机构建制上和管理制度上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许多学报编辑部人员编制不合标准、缺少办刊经费、办公设备简陋,导致学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学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支持。
高职院校作为学报的主办单位,首先要健全学报组织机构。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学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学报编辑部作为学校中独立的机构建制,编辑人员要足额配备,相应设备要完善更新,学报编辑部的责任要明确。其次要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在学报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编的办刊理念和思路直接影响学报定位和发展方向。因此,学报编辑部应该真正发挥主编作为学报的主导作用,围绕其组成核心编辑团队。再次要落实三审制和匿名审稿制。它是保证稿件质量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三审制和匿名审稿可以在比较公平的条件下筛选出质量高的稿件,有利于提高学报质量,有助于集中优势稿源,办好特色栏目,打造学报的品牌。最后要建立学报栏目负责人制度。充分发挥本校优秀专家、学者的作用,聘请他们担任学报各栏目或主要栏目的负责人,发掘他们的专业和学术背景及学术资源,利用他们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广泛影响和人际关系,面向社会对学报栏目进行系统策划,确定选题、组织和筛选稿件,使学报刊载的文章能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学术前沿问题的研究,不断推出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学报的质量建设是围绕论文生产和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展开的。在作者队伍建设方面,在重点培育本校作者队伍的同时,还要兼顾校外作者队伍的拓展。要采取激励方式稳定作为作者的校内外的教师、专家和学者,同时要善于发现、引导,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从事科研,为青年教育提供发表成果的机会。另外,要恳切地向校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稿、约稿,努力搭建并巩固学报的核心作者队伍。
在编辑编辑团队建设方面,一般来说,学报的编辑团队包括主编、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他们负责主持运作学报。充分发挥主编和编委会的作用,保障学术方向,主编应该起到“期刊的灵魂”作用。编委会则是期刊的重要把关者,编委队伍的组建应秉承学者化、开放性和动态化原则,兼顾学科平衡和年龄结构,强调对期刊的责任。加强主编、编委会、编辑部的互动,编委会及专家应严格履行对学术质量的把关职能,引导学科发展,保证同行评议的真实全面到位,保证期刊学术质量。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不仅需要优秀的主编、编辑、出版发行人员,更需要一流的审稿专家队伍,审稿队伍的基本素质、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是办好高职院校学报的基石。审稿专家应建立起动态筛选机制,通过多次审稿互动,筛选出那些具有扎实研究功底、严谨作风和科学求真态度的人,建立起一支高水准的审稿专家库,作为学报学术水平提升的保障。
高职教育的特色在高职院校学报中应有明显体现。高职院校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把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推向深入是高职院校学报的责任。高职院校学报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特色。高职教育是以技术技能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培养为主的教育,在高职院校学报中刊登各门类各层次的适用技术和操作性强的 “短平快”技术的文章,可以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二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高职院校学报要在学校的优势专业上做文章,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某一专业或专业群的建设特色和专业水平。三要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高职院校学报是反映学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阵地,它的发展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高职院校学报必须能够反映适应地方经济的内生需求,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的演进、生产技术的变化等方面课题项目研究。
要使高职院校学报的特色得到明显体现,特色栏目建设是重中之重,学报的特色主要通过栏目的设置体现。特色栏目的建设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特色栏目选题要有较高的专业建设导向和技术应用价值。高职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就是要依托学校的专业建设,通过反映专业建设的现状,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且能对学报起着专业与技术支撑作用的栏目。人们可以通过特色栏目看出学校的主要优势专业的实力,学报报道的重点在哪里,读者是否从中受益,作者是否希望在此发表科研成果。
二是特色栏目选题要有地域性。选题可结合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利用地域优势设立栏目,充分发挥学报对学校自身服务和为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服务的特点,与时俱进地策划、组织对热点问题讨论与研究,为学校的改革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这样才能使学报受到学界的关注,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升学报的声誉,凸显特色,才能使学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期刊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三是设置栏目时要向重点专业倾斜。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在重点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是学报特色栏目存在的温床。因为重点专业在学术界和同类院校中都具有较大影响力,所以基于重点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发展特色栏目更能扩大学报的影响力。重点专业建设与时俱进,学报的特色栏目发展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职院校学报内容是吸引读者的关键,也是评价一种期刊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高职院校学报的发展现状迫切需要加强其内容建设,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影响力,培育自身的特色。高职院校学报应准确及时地传播应用研究成果,积极探究理论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的途径,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以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加大应用性、指导性、对策性文章的比例,用于指导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实践活动。同时,学报内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学校在行业、区域的办刊特点,依托强势专业,办出与众不同的专业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学报适应办刊环境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报的内容建设参与主体众多,质量要求表现为政治、学术、编辑和出版四个方面。对于编辑部而言,一是政治和学术质量的把关,二是编辑加工和出版印刷的规范。编辑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控制,做好高职院校学报的政治把关、编辑和出版规范要求是高职院校学报内容建设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对学术文章进行精心筛选,则是影响学报质量的最主要因素。高职院校学报应积极借鉴运作成功的科技期刊的策划工作经验,并结合自身办刊实际,加强选题策划工作,有的放矢,逐步培育自身特色,从而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高职院校学报的特点决定了要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且选题要从大处着眼,细微处着手,从实际出发追求实际效果。
作为编辑,我们同时也身兼作者的角色,工作之余也会投稿,以实现自己的价值,站在作者的角度,应该能很容易地理解期刊作者在稿件投出之后的心情与愿望。因此,编辑应切实做到想作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为作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
首先,做好编辑部的内部沟通,主编和编委会的沟通可以明确办刊方向,编辑和主编、编委的沟通可以使办刊思想得到统一,而编辑人员之间的沟通则可以使办刊效率提高。其次,树立为作者队伍服务的办刊意识。论文质量决定学报的质量,作者资源无疑是学报应主动、重点争取的对象,读者往往是作者,他们都从属于科研队伍群体。树立为作者队伍服务的办刊意识,是高职院校学报争取优质稿源、提高办刊质量的基础。最后,做好与作者、读者的良性互动。与作者的良性互动表现在退稿意见的反馈和论文写作的指导,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则表现在向学报的目标读者了解对学报的评价和建议,并积极听取和反馈。
当前,高职院校处于新的发展期,有的高职院校提出力争建成国内领先、跻身国际一流的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排头兵的办学目标,学校建设在加强硬件条件的同时,强调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突出重点、强化优势、办出特色,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这一发展趋势为学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之有了更大的发展前景。应把握好这一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学报质量建设,争取有突破性发展,力争把学报做强。
[1]游滨.高校学术期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J].评价与管理,2009(3).
[2]马倩,张晶.基于质量屋的学术期刊质量建设方法[J].管理学家,2012(11).
[3]向清华,方海,周雨思.新创学术期刊质量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6).
[4]周晓健.试论高职院校学报的建设[J].职教论坛,2013(5).
[5]彭希珺.编辑团队在学术期刊质量建设中的作用[J].出版广角,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