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不良行为,促其健康成长

2013-08-15 00:42:55
文教资料 2013年6期
关键词:矫正小学生家长

徐 琪

(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小学生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存在违反《小学生守则》或《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行为,即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违反社会道德标准或严重的不文明行为。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少数同学身上,若不矫正,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全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大的影响。如何教育小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老师和家长绞尽脑汁经常思考的问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一、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常常表现为不遵守纪律,打架、偷窃钱物、说谎话、抄袭作业、做事磨蹭、不按时完成作业等。小学生产生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言行。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忽视对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有些家长虽也知道一些教育原则,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孩子却袒护、溺爱、迁就,使孩子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执拗。有些家长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教育方法简单,动则一顿棍棒,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补习班、兴趣班一个不落,使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极端的认识,扭曲了心灵,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犯罪埋下了祸根。有的迫于生活的压力四处奔波外出打工,有的经商赚钱,无暇照顾孩子,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亲戚朋友,甚至是寄宿点,孩子疏于管理,自我约束力差。

在学校,有些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思想教育,挤掉了思想品德课的时间,有的虽然也进行思想教育,但对德育教育抓得不紧。有些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处理缺乏耐心,方法简单,感情用事,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这些问题学生,容易受教师和同学的排斥,往往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因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在相互不良行为的影响下,更加失去了自我。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往往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社会,由于儿童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因而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容易影响他们,把他们引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首先要主动亲近这些问题学生,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他们一起展开活动,想方设法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取得学生的信任,能与老师讲心里话,听老师的教导,从思想深处接受老师的帮助。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往往以自己为中心,说话做事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自己看不起别人,同时也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喜欢别人夸奖,一旦受到批评,不会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认为老师偏心,同学厌弃自己,不肯接受教育。因此,教师应注意情感培养,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不论是一个微笑,还是一句微不足道的赞扬,对他们都是很大的鼓励。要善于用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使他们听得进,记得牢,改得快。

(二)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荣誉感。

人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和荣誉感是学生努力向上,不断进取,克服缺点的根本动力。矫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一定要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应该在大家面前肯定、表扬他们。有时可以委派他们去做一些为集体服务的事,以表示信任,重新点燃起他们自尊心的火种,并化为变好的内部动力,迅速地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在集体活动中,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班集体的荣誉。例如,我班有位学生每天都不能完成作业,常不遵守纪律,但画画得好,就鼓励他说:“你爱好美术,这是一个大优点,只要你继续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也能成为好学生。”这个学生听了非常激动地说:“老师,我从入学起,从来就没听说过我还有优点,以往我受到的不是批评就是指责。现在,老师您说我也有优点,我得好好学!”班级每次出黑板报或手抄报,我都让他参与。后来在镇上举行的书画大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从那以后,他渐渐爱学习了,上课能专心听讲,作业也能及时完成了。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点滴的进步中及时鼓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促使不良行为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不但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还要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有目的地进行教育。为了教育好这些学生,教师必须经常接近这些学生,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家庭和个人,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认真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学会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改正不足。对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及感情过于冲动的学生,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能静下心反思自己的行为,让他们辨别是非、善恶,认识自己过错并改正。教师平时多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多和孩子交谈,多给讲一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激励他们。家长在家庭中也要起到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他们。家长一定要纠正“务以恶小而为之,务以善小而不为”的错误认识,把学生的不良势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学生从小就受到正确的指引。同时不让学生接触各种不良的影视作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坚持不懈,长期培养。

乌申斯基说过:“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这说明人经过教育培养,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首先培养自觉性,我们要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最终使多数学生接受这一观点,从而具备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其次为其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古语说得好,“学高人师,身正为范”,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教学上做到精益求精,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要立于不败之地,行动上,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此外,让他们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经常组织开展感恩教育会、文艺表演,体育运动会、社会实践活动等。不在乎具体形式,关键是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理念,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五)奖惩结合,促其进步。

小学阶段是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期,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特别重视。当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点滴进步的时候,我们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如:上课积极举手,大胆发言,作业认真,讲究卫生。当他们做得不好,给予批评、纠正,帮助其改正缺点,使其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对于个别正面教育无效的学生,可适当采取惩罚的方式。比如对于迟到的学生,老师首先应该了解他迟到的原因,再对他施以教育,或者给予小小的惩罚,或者是让他给同学唱一首歌,或者让他为班里做一件好事。这样不仅避免了师生之间的冲突,还能够让学生改正缺点,轻松接受教育。惩罚的方式很多,惩罚并不等于体罚。就理论而言,对发展未成熟的儿童,有必要用它禁止从事不良行为。就实际而言,用尽其他办法,尚无法使儿童改变陋习,尝试惩罚也无可厚非,但要注意方法得当。

(六)创建成长记录档案,发挥“校讯通”的优势,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为每一位学生创建“成长记录袋”,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试卷,获奖证书,活动照片等装入记录袋中,定期在班级进行评比,比一比谁的记录袋里优秀的资料最多。定期将记录袋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填写“家校联系册”。充分利用“校讯通”的作用,与家长联系,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考试成绩等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避免学生说谎话。通过短信平台,家长在百忙之中可以轻松掌握孩子的思想行为动态,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向学校和班主任进行反馈,为共同教育好学生提供了高效渠道。

总之,不良品德的矫正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齐抓共管。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我们的孩子才会少犯错误。也只有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我们的学生才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矫正小学生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我心中的好家长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中国自行车(2018年2期)2018-05-09 07:03:05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福建人(2016年6期)2016-10-25 05:44:15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我是小学生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Coco薇(2015年7期)2015-08-13 22:47:12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