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 00:42:55王彩书
文教资料 2013年6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历史建构

王彩书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江苏 兴化 225700)

一、引言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也是当前教育界比较关注的教学理论之一。在认知论、学生论和教学观等方面都有着独到见解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目前正全面展开的新课改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功利主义的影响,社会对历史课的期待只是毕业会考或者高考,而教学方法单一已成为制约历史新课改的瓶颈。改变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正在不断影响着世界教育的变革,无疑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初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随后,在皮亚杰的思想基础上,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对认知结构的形成、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了进一步探讨。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对“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了更深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使结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很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材知识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非教师传授的内容;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讨的认知工具,而非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辅助手段。若以此来审视传统的历史教学,就会发现其存在诸多的弊端。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质量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它是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视野下,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非传统教学理念下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传授内容的能力。

三、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可行性

建构主义是教育心理学上继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后又一“革命性”的发展,它试图解决传统教学中业已显露的问题和克服弊端。现今大多数历史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依次完成对历史的原因、过程与结果的分析讲解,之间或许有师生的一问一答。就教学内容来看,因果的发展性是历史知识的结构特征,而非认知过程的特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结构,只是顺着教师因果分析这个思维,成为历史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考虑到建构主义的先进之处和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1.历史知识的不可直接体现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应注重情境性

历史这门科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存在很大的差异。历史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共同感受和理解历史的过程。由于历史知识都是后人记录、总结,都是间接知识,人们是无法再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的。这一点和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很多定理、规律可以通过实验、演算、推理等进行还原迥然不同。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照片、文献等方式增强历史知识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但学生是无法体会到完全真实和全面的历史的,历史的这种不可重演和不可直接体验性决定了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采用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电影、录像等多媒体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尽可能真实的再现历史情境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这种真实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和想象,唤醒学习者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有利于其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知识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从而有效地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点。

2.现代教育条件和技术的成熟使建构主义的引入成为可能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盛行,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教育条件所限未能得到全面推广和实现。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了可能。

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模拟更贴近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认知和建构知识意义主体的作用。同时,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合作学习、协作式学习成为可能。教师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教学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协作式学习,在小组讨论、合作竞争中完成对历史知识点的有效刺激。

另一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传达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应当注意如下几个要点:一是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要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及现今高中学生应有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等主体品质已发展到一定水平,都表明了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条件已经成熟。

四、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既然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历史课堂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课堂与传统的历史课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作用

传统历史课堂中,教师都是灌输型的,他们的任务就是向学生灌输各种历史史实:包括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时间和地点、意义和影响等,向学生布置教师认为有必要熟记的背诵任务和作业,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尤其要找出学生所犯的错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就是准确领会教师讲解的知识,准确地记忆各种史实和知识点。学习者的角色就是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达到教师的要求;课堂组织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按教师的意图组织教学;课堂的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学生完成作业、测验情况反映的学生吸收量是否符合教师所规定的形式来展开。而建构主义视野下,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教师的作业重新进行了建构,使教师的“传授”型地“从桶里往外倒水”转变为“触发器”、“矫正仪”和“兴奋剂”。“触发器”就是让学生有通过角色扮演,参观考察,研究性学习等方法,产生主动接受历史知识的欲望,并使这种欲望成为有效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点的实际行动。“兴奋剂”就是使学生产生的主动接受历史知识的欲望和行动拥有持久的动力。“矫正仪”能够纠正偏差,使学生主动建构历史知识的过程能够取得理想效果。

2.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像建筑行业为建筑工人攀爬提供一个脚手架一样,教师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提供一个学习者理解知识所需要的一些概念的框架。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中“支架”应当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一个支架可以不停地将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教师在采用支架式教学法时,首先应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在“最近发展区”构建一个概念框架,即搭建一个脚手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这一过程可以先由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然后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进行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接下来,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协作式学习,通过互动式学习对当前所学概念形成一个更加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体验式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习者不是仅仅通过聆听教师关于某些知识的介绍和讲解,而是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直接的经验来学习的。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体会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当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编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参观历史遗迹和博物馆,等等。将学生的这些亲身体验和教学过程中的讲述、讲解、演示相结合,为学生建构历史知识意义创设一个更加贴近历史真实的情境。

五、结语

最近二三十年来,国外教育思想不断地传播到国内。建构主义也由国内的教育者的译介,得到广泛传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建构主义的传入,对我们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一种教育思想,从理论假设到实际应用并产生较好的效果,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要产生实际的教学效益,应当充分考虑与之相互作用的教学实践背景,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可能面临的各方阻力,为在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改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也为建构主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创造更好的中介条件。但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也不例外。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特征各异的学生,面对的是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如何应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理论,使得这些理论能够博采众长,相互交融,在教学中和谐地起作用,发挥它们各自的妙处。

[1]房君.高中历史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J].才智,2011(5):96.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命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柳有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6-97.

[4]刘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5]戚武.新课改背景下建构主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6]田所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历史教学模式初探[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8.

[7]王启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启示[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97-199.

[8]薛国凤.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3.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祝运华.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J].历史教学,2002(2):31-33.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高中历史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