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根壮
(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浙江 宁海 315600)
校长是教师队伍的统领者,教育改革的先行兵,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学校管理的总头领。他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可以这样说,一个校长的办学理念、管理能力、个人素养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生存状况。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是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校长培训是提高校长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培训质量又是校长培训工作的生命和核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们对于提高培训质量的思考。
提高培训质量,是我们干训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事干训的全体同志应该牢牢树立六种意识。1.质量意识。质量是培训机构的生命所在,工作的核心。全体同志必须强化质量意识,理直气壮抓质量,集中精力抓质量,更新观念抓质量,齐心协力抓质量。2.细节意识。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品质。培训机构必须注重细节。3.落实意识,标准贵在执行,质量重在落实。抓好落实就要勇于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抓好落实就要真抓实干,形成合力;抓好落实就要乐于奉献,事业为重,任劳任怨。4.效率意识。培训也应考虑成本与收益,同样的投入必须取得效率的最大化。没有效率的培训就是无效的培训。5.节约意识。首先是时间的节约,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培训要使效率最大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追求单位时间的效率,注重时间节约,就是增加社会财富。6.责任意识。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而校长培训培养的是教师的引领者和管理者,责任更加重大。有了质量,就有教育,就有教育质量,就会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校长专业化培训从根本上属于人才资源开发,其作用是开发人的能力,具有提高性和定向性的特点,同学历教育相比,校长专业化培训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因此,要想提高培训质量,应该研究校长培训的性质特点和规律,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根据校长的不同需求,专业化培训大体可分为知识更新、能力提高、行为修正和临床诊断四大类。不同的培训类型有不同的功能与效果,也有不同的要求与方法。知识更新是以改善受训者知识结构为主要目的,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关的前沿性内容,通过科学方法组织密集型的知识,从而扩展受训者的知识面,改善其知识结构,跟上科学的发展的步伐。能力提高是以能力发展为主要目的,它根据不同对象工作职位的要求,找出能力水平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通过多种方法培训提高受训者的岗位工作能力,缩短相应的差距。行为修正是通过校长管理行为的修正与强化,提高受训者的管理水平或教学水平。每个校长在工作中往往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向和工作模式,并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式,这种情况在经验丰富的人身上表现尤为显著。通过培训使校长适应新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临床诊断是针对校长在管理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诊断,这种诊断可以是自我诊断,也可以是他人诊断,通过诊断,促使其管理工作获得新的突破,这种模式要求将临床诊断、学习研究、拟定处方、具体指导相结合。上述不同类型可以选择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目前的校长培训方法单调,只要积极地运用多种方法,校长专业培训的实效必然大大提高。
校长的需求是多元的,校长的培训也应该是多元的。不同的培训机构具有各自的优势。通过优势互补,适应不同需求,提高培训的质量,从而使培训步入良性循环。在校长培训中,培训机构的主体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终身教育的理论分析,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主张采取措施强化培训机构的功能。由于校长培训的性质、目标、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培训机构作为培训主体,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长期以来,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一体化的观点,是陈旧教育观念的反映,既不符合终身教育发展的趋势,也经不住实践的考验,导致培训质量的滑坡。当然,要突出培训功能,培训机构就要进行自身调整与改革。首先,其功能应重新定位,应承担培训的组织管理研究教学等多种功能。其次,必须抛弃传统的大而全的培训模式,不断创新,不断调整,以市场需求为杠杆,坚持按需施教,提高针对性、应用性、实效性。
要想提高培训质量,就必须创新,变革千篇一律的讲座加外出参观学习模式。我们认为,要提高培训质量就应该建立不断创新的培训模式,开展多样化培训。①开辟教育论坛。从参训学员所关注的热点和本地教育实际出发,选择一个主题举办论坛或专题辩论,让校长们提出对问题的看法与理由,再由专家学者点评。论坛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讨论式、辩论式、个案解剖式、调研汇报式、经验总结式等。②学术沙龙。举办学术沙龙是提升校长理论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组织者拿出实施方案,注意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代表性,让他们在平等自由轻松的气氛中探讨教育管理。③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校长掌握科研方法,走科研兴校之路,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开展课题研究,使校长对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管理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④案例研讨。它是以具体案例为场景,对具体管理的目标、内容、任务、过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会诊”,着力解决具体管理中的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让校长“看得见,摸得着”,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⑤组织网络交流。网络平台为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培训机构要建立校长专业发展BBS平台,为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参加培训校长的交流提供服务,对校长开展教育管理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点评和反馈。组织网络交流、研讨,及时总结提升,使之成为校长研究教育管理问题必选的方式之一。
校长培训的内驱力是增强校长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调动校长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培训质量。而校长培训的内驱力和校长评价,有着必然的直接联系。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完整合校长评价制度是当务之急,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必然要求。评价是一种主观性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校长职业的选任评价晋升退出等都与评价有关,评价活动贯穿于校长职业生涯的始终,进行校长评价就是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某种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校长进行某方面的评定。评价制度是评价活动内容和程序的规约,是评价活动的保障。人们需要公正客观的评价,公正性的要求是人们的心理衡量,出于相互比较和个人的心理预期。客观性的要求是人们希望评价带有很少的主观判断,能够反映被评价者的情况。评价的公正和客观正是评价制度优劣的两个标准。评价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其浓郁的主观色彩,要满足人们的评价需要,就要制定一些规则,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并从程序上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只有在一个良性的评价制度规约下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活动才能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然而从公正性和客观性来看,我国目前的校长评价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评价制度不系统,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理性规划,影响了评价活动对校长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对校长评价进行宏观思考,系统地构建校长评价制度。
培训质量是培训的生命所在,提高培训质量是干训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理想的目标,必须开展多方位的研究,多角度的思考。以上是笔者在长期干训工作中形成的一孔之见,现求教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