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曼霞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力量、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内在则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谁在人的素质上占优势,谁就能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为此,时代对高校提出了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专门人才的强烈呼唤。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社团是由志趣或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并经高校有关部门批准的群众性业余团体,是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途径。在此,就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结合本人做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及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几年的经验,进行必要的探析。
高校学生社团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兴起以来,以其鲜明的开放性、自主性及多样性等特点,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以及高校重要的课外教育资源,学生社团开展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种有益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长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会组织共同构建了学生活动的两翼。
无论何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无不包含了思想教育的内涵。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与社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耳濡目染,陶冶自己的性情,增强集体观念,训练和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社团成员在共同信念的鼓舞下,同心同德,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到对集体的责任感。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千姿百态,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趣。例如,在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的广博的知识,不仅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还可以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成员从中受益。
首先,社团成员通过参加社团管理、参与社团活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由于社团成员的平等性,使每一个社团成员都有参加社团管理的机会,使他们在管理社团、组织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另一方面,社团的各种活动为社团成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学术性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通过服务性活动,可以培养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很多智慧火花会在这种宽松的发散性思维中迸出。学生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研究能力、自学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人”。要实现这一任务,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园内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园,到社会的广阔舞台中经受锻炼。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2.1.1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型社团组织
如马列主义研究会、马列读书会、社会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党章学习小组等。这些学生社团组织和成员人数目前在总数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思想政治性强,政治方向鲜明,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的一个阵地。
2.1.2 学术和专业学习实践型社团组织
既有像研究会、学社这样的社团,也有属于发明创造类的社团。这类社团目前在高校发展趋势很强,它们的宗旨是研究专业学术问题,消化、深化和实践专业知识,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为主体组成,跨系、跨学科的这类社团在高校的发展也比较快,学校也比较重视这类社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如我校的大学生科技协会、电脑协会、英语协会、力学社团等。
2.1.3 社会服务型社团组织
这类社团有的与所学专业有一定联系,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如我校的科普协会、家电维修小组、环保协会;有些属于勤工助学性质,还有些属于义务服务性质,如我校的义务维修小组、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服务社服务等。
2.1.4 兴趣爱好型社团
这类社团是社团的传统形式和基础,如我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声乐部,器乐部,舞蹈部)、英语协会、文学社、武术,以及书画、摄影、乒乓球等协会。
本人担任艺术团声乐部的指导老师,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对音乐的渴求和热爱。每年经过选拔能成为艺术团声乐部成员的学生,他们的热情和努力都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切实地知道,校园文化感染着学生们的心智,让他们有所寄托,在90后孩子对信仰迷失的思想中,让他们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当然其他的社团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些社团都在团委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从多方面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
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青年学生重个性张扬、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正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很多理论性社团,如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三个代表”读书社、党章学习小组等,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进行讨论,时事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理论修养,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念,培养了一批批政治素养较高的大学生。
2.2.2 促进大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知识经济时代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及自学与再学习能力,使知识积累与知识更新"与时俱进",以应对将来就业、择业时不断变化的专业要求。专业素质是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到高校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学好专业知识,为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今在高校的社团中,成立了很多与专业紧密联系的社团,如计算机爱好者协会、旅游协会、英语学习小组、力学协会、法律工作室等,通过知识讲座、参观考察、参加比赛等活动,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从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从实践中了解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了解本专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增进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2.3 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体现出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道德修养。大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群体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如我院的环境保护、送爱心进医院、走进社区等活动,使他们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强化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在活动中大学生还可以亲身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全局观念和集体观念。
2.2.4 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较差;有些大学生的语言行为不文明,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较差等。人文素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在高校的学生社团中,如声乐部、舞蹈部、文学社、摄影协会等众多文化艺术类学生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出校园活跃的艺术氛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质。
高校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工作,把学生社团看作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阵地,并作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来发展。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课余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思想上,学校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使社团活动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有力的延伸手臂;在政策上,要予以支持,并适当的给予一定的经济保证。社团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很多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和组织社团活动,学校要多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大型的、有特色的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在社团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多提建议和指导,减少他们走弯路;在遇到困难,需要校方协调时,要积极帮社团解决困难,疏通协调,支持社团活动的开展。只有全校上下达成共识,才能造就一种关心学生社团、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良好氛围。
学生社团是由一群志趣相投、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目标的同学组织起来的团体。社团成员的自身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决定了社团的形象和活动能力,所以,首先要做好社团的内部管理。主要表现在:①提高社团负责人和成员自身素质,以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带动广大同学素质的提高。②完善社团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每个社团,无论大小,都要制定本社团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明确社团活动的宗旨,增强社团的团队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促进社团活动的规范化,程序化,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社团内部的管理外,还应通过校团委、系团总支等机构对全校的社团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制订《大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并制定其他配套的经费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现今高校社团,从结构上看兴趣爱好型社团较多,为切实加强社团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社团的发展,我们应以“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公益服务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研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促进社团的规范管理,引导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活动内容上,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注重活动的质量和内容,吸引更广大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定会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发挥其自身特色、作出应有贡献。
1 黄建.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10(7):37-39.
2 赵誉钦.学生社团在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中的作用[J].药学教育,2010(3):23~26.
3 孟庆恩.高校学生社团及其教育功能的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58~61.
4 朱玮.试论社团活动对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作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4):74~76.
5 钱闻明,徐令.高职人文教育观指导下的社团活动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5(7):17-18.
6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DB/OL].[2012-02-28].http://baike.baidu.com/view/4586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