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与中小学师资培训

2013-08-15 00:54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研究者师资理论

王 平

(山东艺术学院,济南 250014)

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兴起了教育叙事研究,主要倡导者是加拿大的两位学者康纳利和克莱丁宁。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教育研究者和从事者也开始了教育叙事研究。最近10年,教育叙事研究成为了我国教育界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也都参与其中,纷纷撰写教学日志、教后感,开通教学博客等等,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当然,任何研究都离不开理论和概念,我们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教育叙事研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澄清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了解研究方式和过程,结合教育基本理论,通过培训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方式对教育经验进行表述和反思的教育行动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师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动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进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教育叙事如同讲故事一样讲述在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类事件,描述种种教育现象,并通过描述事件来反映真实的教育现状。然而,教育叙事不仅仅是讲故事,在叙事过程中选取有一定研究价值、有代表性的并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事件,叙事者通过叙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表达某种教育信念,或揭示某些问题,它是通过对教育各个层面的事件的质的描述,来揭示现象背后内隐的道理或本质,从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所以说,教育叙事不是为了叙事而叙事,而是为了研究而叙事,叙事是手段,研究才是真正的目的。

(二)教育叙事研究方式与过程

叙事,简单地说就是叙述事情,叙述人们生活中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各种事情。教育叙事,就是讲述教育教学中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各种有意义事件。可见,教育叙事本身也是一种研究方式,用叙事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方式。与其他研究方式一样,它是由若干种具体方法结合构成的方法体系。具体来说,教育叙事研究方式是把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以及其他研究的研究方法,以及在这些研究方法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具有描述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引入对日常教育实践的观察上来,以便真实地展现教育实践,探讨教育经验。

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现场工作,主要指研究者亲身体验生活和获得现场经验的过程。这就需要研究者本人在实地进行长期的观察,与当地人交谈,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从整体上对一个现象所产生的包括历史文化背景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第二阶段为从现场到现场文本。现场文本是指研究者所获得的现场资料,它是由研究者和参与者共同创造的代表现场经验各个方面的文本,包括对现场经验的客观描述和研究者对该现象的解释性理解。现场文本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如口述史、故事、年鉴和编年史、照片、回忆录、其他个人机构的纪念品、研究访谈、日记、自传和传记的撰写、书信、谈话、现场笔记和来自现场的其他故事、文献分析。

第三阶段是将现场文本转换为研究文本。研究文本是指叙事研究的格式,叙事研究文本可以用文学、诗歌、科学等各种不同的风格撰写,可以形成描述的文本、解释的文本、讨论的文本、叙述的文本等多种格式。在叙事中,“研究者在场”以及研究者的声音贯穿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要将与被研究者的关系进行交代,也要恰当地处理研究者的主观立场,还要与读者进行对话。

还有观点认为整个叙事研究过程包括6个阶段,即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整理分析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

二、教育叙事研究给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启示

(一)根据教师需要,指导教师发掘身边研究题材

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内容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培训者主要讲授高深的教育理论、国内外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和教育思想,忽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不能引起教师们的共鸣和学习兴趣。

教育叙事研究为中小学师资培训提供了新的培训内容。叙事研究是针对微观层面的教育存在,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尤其适合中小学教师参与或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小学已经得到推广,教师们进行叙事研究的热情高涨,但是许多教师在叙事题材的发掘和选择上有些迷惑。在进行师资培训时,培训者可以指导教师如何发掘教育叙事研究题材。鼓励教师在教育的各个层面发掘叙事研究的题材,可以选择课堂、学生和教师本身作为发掘叙事题材的切入点。如,可从课堂上发掘叙事题材,课堂上各种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各种事件的方法和技巧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从中发现教学规律。也可以从学生身上发掘题材,学生之间的故事、师生之间的故事、学生在家庭中发生的故事以及在校外发生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叙事研究的对象。还可以从教师自身发掘研究题材,教师的亲身经历、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经验等是叙事研究很好的题材。中小学教师身边有非常丰富的教育叙事研究题材,当然在选择时,要选择那些能显示出某种意义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

(二)分解研究过程,指导教师进行叙事研究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研究,可以从生活出发,从教育实践出发,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行为和生活背后的思想或理念。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方式,它不同于单纯性的讲故事、写教学日志或记教学过程的流水帐。在进行中小学师资培训时,培训者要分解叙事研究过程,指导教师有步骤地进行叙事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可以分为四步:

1.确定研究问题。

从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从微观层面细小的普通教育事件中来发现有意义的事件并对此进行叙事研究。研究不再是只有专家才能从事的事情,普通教师只要多思考,在自己身边就能发现众多研究问题。

2.搜集研究材料。

教师身边存在着非常丰富的研究题材和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搜集相关问题的材料,可以通过近距离观察法收集学生经历素材,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内心,获取相关信息,自传和传记记录生活经历,日记和笔记记录重大事件以及对此反思和阐释。

3.整理分析材料。

这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值得强调。在分析过程中要基于材料事实进行符合材料实际的分析,力求尊重事实,尊重原有的声音,而不是添加研究人员主观理解和看法。

4.撰写研究报告。

叙事研究报告既要详尽描述,又要整体分析,特别要创设出一种现场感,把教师的生活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所描述的经历和事件。除了描述事件之外,研究者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概念解释叙事文本,也可以以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为依据对叙事文本阐释,从而展示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揭示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

(三)结合教师实际,讲授基本教育理论

以往中小学师资培训模式受到批判最多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培训者往往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高深理论研究、国外理论发展前沿和教学法,但这些在中小学教师看来,理解起来困难,在实际教学中不方便操作使用。

叙事研究的特征要求教师和研究者在进行叙事研究时,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不是说不再需要教育理论,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一定教育理论,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中小学教师才能从教育过程各个环节发掘题材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也才能在进行叙事研究时研究有意义的事件,而不单纯是记流水账。因此,中小学师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不是完全摈弃理论,而是要在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为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理论支持,便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提高自身教育素质。

(四)打破传统常规,建立互动参与型培训模式

中小学师资培训模式主要是单一面授讲课,除了讲座,就是授课。一般集中在寒暑假的10天左右的时间集中授课,培训者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参训者在台下听得云里雾里。这样的培训模式不能让参训者参与到培训中,师资培训成了培训者的一言堂,通常参训者失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能保证听课质量,更不能保证培训质量。

中小学师资培训要打破传统讲授的常规,建立一体化师资培训模式,强调参训者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育叙事研究能让教师参与到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中来,在参加师资培训时,让参训教师带着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这样教师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参加培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培训者要多了解和考虑参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审时度势,讲授中小学教师能接受、会用到的教育理论,同时也要多创造参训者能够互动参与的机会,与参训教师面对面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还要鼓励参训教师之间通过传统和网络教育平台,在日常教学中多交流教育叙事研究的体会与经验,不断反思教学,促进教师探究式学习,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和教育素质。

三、教育叙事研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概念,认为无论从何种角度解释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着丰富的研究机会和研究热情,没有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就很难使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应用。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就具有了教师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教师不再只是日复一日单纯地从事教学,而是开始反思教学各个层面,并从其中发掘研究题材开展研究,展示教师个人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教师成为了教育理论的积极建构者和研究型教师。教育活动的范围有多大,教育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它为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面临的教育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教育对象的成长和进步与许多复杂因素有关,教育研究具有多变的特点,须采用多种方法,选择多元视角,进行综合性的动态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必定会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必定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二)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推进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合法化

教师从事叙事研究,可以重现教学生活中的各种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此时教师个人头脑中的、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下获得或积累的、难以量化表述的隐性知识在叙事过程中得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智慧、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得到充分展示,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也可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合法的学术认同。培训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研究,就是要充分重视实践性知识,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得到认可和合法化。也只有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合法化,教师的实践活动得到尊重,才能使广大一线教师贴近教育生活,探讨教育实际问题,开展理性反思,多层次、多维度地从事教学研究,进而改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

(三)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搭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桥梁

理论与实际的良好结合一直是研究者与实践者追求的目标。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可以不断更新教育理论知识,加深自身理论水平,在研究中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叙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微观层面上的研究,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把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归到鲜活的教育实践中,因此,它搭建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使长期分离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育理论扎根教育实践的沃土会更有生命活力,而教育实践在教育理论的有力指导下也会更加发展完善。

[1]康纳利,克莱丁宁.叙事探究[J].丁钢,译.全球教育展望,2003,(4).

[2]于瑮,李红.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因素与对策[J].继续教育,2008,(7).

[3]王枬.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3,(4).

[4]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2).

[5]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

[6]崔大志.个人实践性知识合法化: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研究者师资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